分享

风俗,是天德在人间的示显。

 知本学社 2024-04-30 发布于山东

风俗,普遍的定义是这样的: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具有多样性,节令性,但它是松散的、不是强行的,是人们自发的行为。通常地讲:由自然因素形成的行为规范,称之为“风”,由社会文化倡导的行为规范称之为“俗”。比如,冬至吃饺子、夏至吃面条;上马饺子下马面;寒食节、财神节;春节、清明、仲秋;以及诸如回民不吃猪肉,南方的龙舟赛,等等。
风俗同时具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是为了教化人们而形成的,往往与历朝历代的历法密切相关。因此,风俗就是天德在人间的示显。
最早的风俗,与远古的崇拜、祭祀有关。人们出于对天地自然的敬畏,逐渐研究出了天地自然的规律,由此形成节气,跟随节气安排饮食起居。同时,源于宗族关系,形成了许多人文方面的规范,二者不断结合,规定了若干的节日,演变成了风俗。比如以前官制丁忧三年,就是源于孝:一个人出生前三年,都是由父母抱大的。为了表示孝,因此需要守孝三年。我们这里就有父母去世,头一个月内不可以理发、剃须的风俗。

在我的理解中,风俗习惯是需要尊敬的。天地之德,施与人以光明,施与人以承载,为了教化人们,又演化出了种种风俗。这些风俗往往通过某些特定的事、特定的人示显。古时圣贤者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因此提倡君子者需要引领风尚。《论语》中就有这样的话: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所以,孔子赞许子路救人于溺后收牛礼、批评子贡赎人归国拒奖赏,因为子路的行为能够引领助人为乐的风尚。
有些人将祖宗留传下来的风俗归为封建迷信,要求取消。这其实是对祖先的背叛。我认为,不仅不能取消,反而需要更好的传承下去。因为风俗原本就是天地之德,也是祖先的教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