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的道和德是什么意思

 刘元铭 2019-02-08

《道德经》一共是81章,分为《道经》和《德经》,我们一般都是将《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后来在马王堆发现《老子》一书,却是《德经》在前,所以也有说《道德经》本该是《德道经》。关于《道德经》中道与德的说法也都大抵相同。

《道德经》的道和德是什么意思

“道”一般指的是天道自然,“德”则是指的人道。如此看来,无论是由天及人的《道德经》,还是由人思道德《德道经》,都没有妨碍我们去探究这本书的意义。我倒是有个想法,如果不是马王堆发现了《老子》,人们就会一直按照先道后德的顺序研读,好像也没什么错,这是不是很有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道经》开篇第一章就讲了“道”,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定名的。天地从无到有,从有到万物,虚虚实实,都是出自于“道”。可以说是道生万物。

其实,通俗的来说,道就是“道路”,人有人的道路,动物有动物的道路,日月星辰有日月星辰的道路,生是道路,死也是道路……这一切,无论是否被人类已知,或者未知,都在按照自己的“道”运转、兴衰,而这大部分是不被人所知的——因为人只是无尽“道”中的其中之一而已。

有句话叫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其实放在天地大道来讲是很有道理的。顺道而为,那一切都是按其道,行其事,有因有果,循环往复;否则,就是失道,至于失道,那就不多说了,我想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关于“德”,在《德经》也就是《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也是有阐述的。“德”指的是人为,人道。其实《道德经》本身对于人间道是有批判的,这些批判也是著书《道德经》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如《德经》开篇中用到的一个句式“失……而后……”,《道德经》再如何将自己置于“上帝角度”都无法摆脱“人为”,毕竟经书本身也是出自人的手笔。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 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 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德经》将德分为上德和下德。我们之前说人道也是道之一,德指的就是人道。上德指的是遵循人道者,按自然规律行为处事的人;下德也是有违人道,强逆大道自然的人,这种人也就“无德”了。

人间本有其道,人们遵循自然,遵循规律,按其道而行自然可得。现实却是,因为下德、失德、无德等人的存在,所以人要设置法律、规定,要设置专门的礼教、规矩。这种设定本身就是“失德”的产物,这是道与德之外,人自己设定的、自然天道之外的存在。

《德经》的这段阐述本身就是一种很哲学的说法,其实换作我们通俗的理解可能会更简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说现在市面上最畅销的书籍,很多都是与“钱”相关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人心所向啊。同理,人们为什么要设置法律法规,要普及仁义礼教,因为有人在违法,有人在违信违德。

《道德经》的道和德是什么意思

生在人世间,无论是自然道,还是人间道,还是这个已经本人为刻意更改的世间,我们都要遵循其道,因为既来之,则安之,只有如此,才能“得道”。

人生即修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