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道”、“德”、“经”?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08

以前我理解“道德经”,都是将“道德”放在一起的,其实不是,在约5000字的《道德经》里,“道”出现了近80次、“德”出现了近五十次,但两个字从没并列过,都是分开讲的。这本书讲得就是“道”与“德”(通过重复、首尾、正反)。那么,什么是“道”、“德”还有“经”?

什么是“道”、“德”、“经”?

一、道

1、天道、人道

老子讲和“道”有两层含义,一叫天道,万物的本源叫作“道”,也叫作“母”,母亲的母。宇宙的规律叫作“道”,也叫作“常”,“非常道”的那个“常”。这是“天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二是人道,一般的“道”,人走的道。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方向和目标;

第二,规则和境界;

走道是交通,得有规则,比如都靠右走。在规则基础上还得走出境界来,自觉自愿。

第三个边界和底线。走山路的时候不得有边界吗?越界就掉到深渊里了。

所以《道德经》里的“道”,有两层含义,高层叫天道,本源、规律,这个是哲学层面的;低层叫人道,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底线。

(高层与低层,就跟“形而上”与“形而下”、精神与肉体一样。人的外形都差不多,本质的区别都是精神不同;精神会促成人的肉体行为,精神就是一种“无”;精神层次越高,这种精神会生存越久。被人、后人记住的,往往是人的一种“精神”。)

2、“道”是一种中和物。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四章

“冲”,左偏旁两点水,表示一阴一阳;“冲”表示阴阳中和。上段意思是:道是阴阳两者互相中和,其作用无穷无尽,其渊深、渊博好像万物的宗主。它锋芒不外露,解除纷扰,在光明之处便与光融合,在尘垢之处便与尘垢同一。其深远幽暗好像无处不在。我不知它是从何而来,在象帝之前便已存在。

“道”是一种“椭圆”、“圆形”、“球形”,一种中和,在有与无之间,所以有“道可道,非常道”。

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完整的一句话。

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天道”,第二个道是动词,“说出”的意思,第三个“道”是“人道”。“常”是规律、天道。

第一个名是指的事物的外在,第二个名指的是语言和逻辑,就是定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的名也就不是真正的名。

老子认为中国古代的事物,它的本真称之为“道”,而它的外在称之为“名”,“道”和“名”之间它是一种依存关系;同时它又是不可认知的,事物的本真,是不可以说出的,你只可以体会事物的名,但你也不能完全描述它,你只可以体会。就像庄子说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道”用“名”这个工具来表达,但我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这个工具都有局限,何况用来表达“道”呢?“道”是高大的、深刻的,所以叫“常道”。一旦用语言和逻辑把它讲出来,它就变得不高大了,不深刻了,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因为就是“名可名,(也)非常名”。

所以会讲道理的人,都会用形象、用故事,让大家来“悟道”。

二、德

“德”,记住这个字就行了。双立人,表示我们一起走在“道”上;下面是个“十”字,遇到十字路口的时候怎么办;下面是个倒“目”,最早的目就这样写,就是我们眼睛要盯着前面那个“道”;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同心同德,自觉自愿地追寻那个“道”。

“德”就是按照“道”去做,按照“道”去做就是“有德”,不按照“道”去做就是“失德”。所以“道德”这两个字是拆开来的,而且是有前后顺序。

三、经

“经”通“径”,小路,道路,途径。

所以我会想,“道德经”可否解释为:“按照‘道‘去做(有‘德‘)的路径”呢?

注:参考《道德经说什么》、百度。

1909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