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周铁株||人生如逆旅——《逆旅》自序(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4-05-01 发布于福建
     点击上面蓝字“望安山文学”关注我们,谢谢!


人生如逆旅
——《逆旅》自序
文/周铁株(广东)


2024年君临大地,我第六本个人专著亦已面世,由于年事已高,相信是我最后一本著作了,那就不妨唠叨几句,权作新书《逆旅》的自序。
我从小立下当作家的宏愿,梦想当作家,自信一定能够当作家,故而,数十年来笔耕不辍。学生时代开始习作,1959年,在《莲花山》杂志发表处女作小说《在汽车上发生的事情》,至今时逾一甲子。20岁写出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冬天的日子》,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自认为基本走向成熟,创作高峰应是90年代中期提前退休后,有时间到全国各地考察采风,以脚为笔,以汗为墨,用心作文,把文学指向心灵,写出数百篇游记散文和散文诗体游记,以及其他体裁的作品,至今已在百多家报刊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我是佛山作家协会第一批会员,2002年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2009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顺德文坛国家级作协会员第一人,现为顺德作协名誉主席,佛山作协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      数十年来,我写过诗歌、小说、故事、散文、报告文学和曲艺,甚至写了大量新闻通讯,不过,每个人都不可能全才,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总结自己的创作状况,发现编故事写小说能力比较弱,而文字工夫扎实且富于文采,有激情,对历史、地理、哲学有兴趣,知识面比较广,相对来说适合写散文和散文诗,所以转向了这方面的创作为主。到了90年代中期,又觉得写那些风花雪月鸡零狗碎的东西没意思,因为散文作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视野,就成为背包族开始我二十余年的考察采风,一程约一个月,写游记性质的散文和散文诗体游记为主,发挥优长。游记是我的品牌,亦是顺德文坛的品牌。
先观世界方有世界观。文学是心灵的产物,艺术反映人生和时代景象,小说家昆德拉说,只有散文,才是生活的真实面孔。散文只是统称,囊括广泛,艺术上分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两大类,形式上分散文、特写、随笔、报告文学、杂文、日记、书信、游记,散文诗(又同属诗歌)。游记又称游记散文、行走散文、旅游散文。近数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都去过旅游,而且不少人曾写过游记,学校组织学生去游览某个景区,老师布置作文,那就是游记。
因行走而产生的散文,古今中外都占有重要位置,以前称小品,是散文中一个大类,而且不乏名作,就中国而言,《徐霞客游记》不用说了,其他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入蜀记》、明代三袁兄弟的大量游记等。游记所指向的,不仅山水风光,还有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经由行走,能获得一种有别于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体现,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让思维在无垠的空间驰骋,往往获得新灵感的涌现,用文字记录下作者的印象并传递出去,以一个参与者的经历进行原汁原味的演绎,让读者眼界大开,受到强烈的触动。对散文创作我一直奉行“真善美”的原则。散文能否虚构一直是学界有争议的话题,我倾向于真实,如果虚构,就混淆了与小说的界限,因为小说开宗明义是虚构的产物。散文是最能真实反映外部世界和作者的心路历程,什么题材都可以进入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谁都可以写,但易写难工,要写得好不容易。关于“真”的问题,我理解为要定位于真人真事真景真感情,当然,个别细节可以适当调整和虚构,使作品更合理内容更丰满。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游记呢?
首先,作者必需在场,深入到现场观察和感受,不赞成上网查阅资料拼凑成文。人们常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是,最好的书在路上。游记,是游者心迹的表达,就是亲临其境、获取深切的感受,用文学视觉对真善美的发现,作介入式表达,并以景观为背景,把文化、历史、地理、哲学糅合一体,使之有厚重感和东方哲学的思辨色彩,同时还能以人衬景,通过对人文景观的画龙点睛,来衬托景色的美,反过来对景物赋予深刻的内涵,留给人们的尽是回味与感悟。说到涵盖面比较广的“善”,就是作者要有善意,引导读者向善、积极向上,让读者获得知识,心灵得到净化,往大处说就是释放正能量。“美”,毋庸置疑是意境美,文句富有诗意富于文采,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上乘的散文作品人们称之为“美文”,原因即在于此。简而言之,散文应概括为“以真为宗,以善为怀,以美为求”。
当然,若写作者所见所闻没感觉的不要去写,硬写写不出好作品,而且,一些著名景区古今已有许多人写过,如果没有新意且不能超越前人的不写。我游览过中国五岳,因为许多人写过而且很难超越,我就不写,只写过一篇《泰山女儿茶》,从山腰一间小茶店为切入点,写卖茶小妹的简朴纯真。我没写但不代表未到过那些地方,俗语说“无独不成景,独景霸王花”,便是这个道理。
其二,写作者对自己的内心的发现和表达,比对外界物象的描写更重要。如今旅游的人多了,有点文化的人尝试写游记,但大多数都写成导游词,干巴巴没文采,没新意,没作者自己的感悟,败坏了读者和编辑的胃口。行走的收获,每每体现为两个方向,不但行走者的目光投注于外在的诸般形相,同样也是外部客观存在事物对作者内在心灵产生作用。好的游记,不难看出作者发现新事物的喜悦或感动,并把自己的感受有效地传递给读者,在他们心中唤起共鸣。
其三,游记作者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尽可能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写作起来才得心应手,才能更深入开掘内容,并把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传输给读者。因为,游览的不仅仅是自然山水,还有其他,如古镇、古迹、寺庙、少数民族地区等等,因此要有历史、地理、民风民俗、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知识。比如青藏高原,一般人印象是海拔高,缺氧低压,不大适合人类居住望而生畏,但不了解西藏、青海和云南、贵州一部分,原属古代地中海范围,几十万年前黄河及长江流域就是漠漠黄沙,后来地壳运动高原隆起地中海大踏步向西后退,才有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若没有高原挡住西方吹过来的风沙,长江黄河流域不可能成为富庶之地,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更何况,青藏高原是中国面对20亿南亚人口的最大后盾,那些国家普遍贫困、社会动荡,一旦发生灾害和冲突会产生大量难民,青藏高原是中国西南的天然屏障,面对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难以逾越。有了那些认知,我们自然会对青藏高原心生敬畏,产生感恩之心。可见,这正是文化散文的功能。
其四,理性选择出行方式。我不大主张过多跟随旅行团,因为没有主动权,赶鸭子一般,没有充足时间仔细游览。我基本是背个行囊独自出行,之前做好功课规划线路,乘坐火车汽车一站一站地走,但要有胆识、时间和有点钱,缺一不可。我个人出行目的有三,一是开阔视野搜集写作素材,二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因为食住行玩都要自己应对,三是强身健体。当然也有风险,采风考察中,我遇到过行劫,出过车祸,有过迷途,还先后两次冒险进出雪域高原西藏,后一次进藏是2016年,跟随家人自驾游29天,写了29篇手记,以《走向圣地》为题作为一辑收入《远乡是梦乡》一书。
作家是社会的良心,必须对读者负责,对下一代负责,要有社会责任感,作家的审美指向,应该有回复性和螺旋式的关注。那些忙于追风的作家,我认为是没出息的表现,虽然我只是个大地的歌者,热爱着祖国的名山秀水和五千年文明史,以执著与坚毅,背起行囊潇潇洒洒过“另类人”的漂泊生活,追求美文的意境,以特立独行的经历,结集出版了六部个人专著。正如苏轼老夫子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即便搞不出什么名堂,毕竟,我曾经追求过,亦无怨无悔了。


                         2024年新春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策划:耕文;主编: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