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这样听起来更舒服

 宛与洛乐器 2024-05-01 发布于江苏

为什么每一乐句的结尾处,稍微做出点“停顿”与“留白”,会听起来较舒服呢?

因为这很符合人类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也符合人类的语言特点。

回想一下,我们在日常说话时,是不可能一直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的。

不仅你自己累,听者也累。

舒服的语言是,每一句结尾都有停顿,而后换气之后,再说下一句。

只不过停的时间,有短有长而已。

这就是“逗号”、“句号”的作用。音乐中,也要有这种意识,做出适当的“呼吸感”。

人类还有一种本能,就是不管有没有学过乐器,都能大致听出来,一位学琴者演奏的质量。

可能听不出来究竟错了哪些音,但一定能听出来,你的演奏是较慌张的。

因为这种演奏所产生的音响效果,给听者的身体与心理上,带来了一些“反应”。

你的演奏,如果是那种很着急、过快的话,也会导致听者跟着慌张、紧张起来。

身体上也不由地紧绷起来。

所以,我们不能看不起外行,不能觉得别人不会乐器,而听不进去他们的评价。

事实上,他们的评价恰恰是很直接、很中肯的,因为都是最直观的感受。

同时,并不涉及具体的演奏技术。虽然无法给你带来正确的示范,但可以准确为你“提醒”。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信息反复刺激60次,才能成为终生记忆”。

放在练琴这件事上,并不是简单地指,练个60遍,就能把作品背谱演奏下来了。

事实上,用不着60遍,就能形成“肌肉记忆”。

因为你的每一遍练习,都是在做“刻意练习”。这种有目的的练习,是会让练习效果,产生“叠加”作用。

有些练琴的环境,容易使人分神。

比如客厅。要是在你练习时,不断有家人来回走动,其实是有一定的影响。

不如在书房或者卧室,可以关上房门,阻断干扰。

客厅这样的空间,属于“开放式”,不容易做出“阻隔”,屏蔽噪音。

昨天帮同事剪音频文件时,产生了一些思考。

我用的剪辑软件,都是市面上很常见的、大众化的软件。

有人说,某某软件好,某某软件又太普通、太一般了。

而我认为,简约就是美,务实不务虚。

如果只是将音频截取其中一小段,那么市面上那些很常见的软件,足以满足要求。

而不需要再去找那些更专业化的软件。

练琴也是这样。大道至简,你的作品要想演奏得好听,你就要给自己的演奏技术,做“减法”。

“减去”那些“刻意”的、稍显做作的技巧,先把音符与节奏,这些最基本的音乐“元素”,给处理到位了。

“成龙飞天,成蛇钻草”,有不少人学习乐器,抱着非常功利的想法。

有的是为了以后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有的是为了升学,还有的是为了公司年会上的演出……

功利并没有错,只要保证好练习中的心态,就可以了。

演奏技术进步,达到了既定的目标,自然开心;如果练不会,不进步,这时着急上火,就要注意调整了。

我们往往过分在意自己的努力,但却忘记了还有“三分天注定”。

有可能是不适合学习这件乐器,也有可能其它的原因。

总之,在达不到预期的时候,一定要“看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