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大才女伤春惜春,随手写了一首词,被人传诵不绝

 长风文史 2024-05-01 发布于广东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春去秋来,这本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可听多了顺其自然的道理,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去留无心的释然呢!

暮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一个爱美感性的人类呀,大抵都会为花忧风雨,为春逝而伤神。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美好是青春,每一次春天的逝去,都牵动了不少人心,泛起无限愁绪。

故而伤春惜春送春、为美而叹息的诗词,俯拾皆是。

南宋才女朱淑真,就有过一首经典的惜春词:《蝶恋花·送春》。

《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故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朱淑真,宋朝著名的女词人。

千年前有“赵宋词女,李朱名家”的说法,只是可惜朱淑真的作品在她死后被其父母付之一炬,百不存一。

故而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人只闻李清照,再也不识朱淑真。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下,女子即使才华盖世,仍不能让她们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历数古代才女,似乎都是命运多舛之人。

朱淑真亦是如此。

朱淑真,留给我们太多的谜团,尽管后人多方推断验证,对她生活的年代仍旧众说纷纭。

有人根据她和北宋宰相曾布之妻魏夫人切磋时推断她是北宋末年人,又有人根据《璇玑图记》说她生活在南宋。

可无论她生活在什么时代,都不能否认她一生的才华。

朱淑真出身于读书世家(有人说是朱熹的侄女),家境比较优渥,她从小就对诗词耳濡目染,并且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从她的作品当中,不难看出她少年时恋爱了,对方是一位读书人。只是她的这位情郎可能天赋远不及她,所以科举之路并不顺遂,因此得不到朱家大人的同意和祝福,恋爱也就无疾而终了。

朱家父母为自己的女儿包办了一场婚姻,朱淑真就这样出嫁了。

根据《断肠集序》里记载,她乃嫁无才无德的市井民为妻。朱淑真的丈夫不仅寻花问柳,而且还常家暴自己妻子。因此朱淑真经常独守空房,婚姻极为不幸。

志不同道不和,三观不一致,朱淑真煎熬了几年后,还是下定决心与丈夫决裂。

女子主动要求离婚,这在当时自身是极为不利的。李清照和张汝舟对薄公堂后还要坐牢。

朱淑真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是把婚离了,但她的父母感觉跌了面子,便将她关在深闺之中不肯外出。

在经历了人世的辛酸折磨之后,朱淑真每临风对月,皆触目伤怀,这首词就是这般而来。

词的上片写景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眷恋。

“楼外垂杨千万缕,故系青春,少住春还去。”楼外的杨柳不舍得春天,虽缠绵多情,极力挽留,但春天还是匆匆而去了。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这里对景物作了进一层的描写,既然柳枝系不住春天,那漫天飘飞的柳絮,就像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从而把春天找回来。

他这种柳絮随春的写法,还真是独出心裁,迂曲之趣。

这里说柳枝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又何尝不是说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如果前面是侧面烘托,那接下来就是正面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此时满眼郁郁葱葱,耳边还能听到杜鹃乌啼叫,鸟本是无情,可它此时叫声凄厉,岂不也在为人愁苦。

“绿满山川闻杜宇“抓住了暮春典型特征,有声有色的写出了暮春之景。无论是草木繁盛,绿色葱茏,还是杜鹃啼鸣,都意味着春天即将过去,初夏将要到来。

词人触景伤情,知道春天已不可留,无限烦恼涌上心头,只好无可奈何地“送春”了。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词人依依不舍的端酒送春,可春却不解情。

”不语“道出了她此时的寂寞和孤独。而接下来的黄昏雨,更将她这种孤独悲凉的心情衬托的淋漓尽致。

这首词作者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通过杨柳、飞絮、杜鹃、春雨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凄婉别致的画面,完美的表达出了朱淑真那孤独寂寞的忧郁情怀。

可能正是每天过得这么凄苦,她又想起了曾经的美好,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的初恋,便想方设法的和初恋联系,甚至还在一个元宵节见了面。

可她这样的做法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容,也许是人言可畏,也许是被世事伤透了心,她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最后抑郁早逝,结束了其坎坷一生。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