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内翻:

 中医夏青海 2024-05-01 发布于广东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足内翻是由于下肢肌张力增高,肢体内侧拘急,外侧迟缓而引起的,也就是说下肢内侧为痉挛优势侧,下肢外侧为痉挛劣势侧,故在足内翻治疗中,应以协调肌群间的张力平衡为重点,协调和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肌张力,控制和抑制痉挛,建立正常运动模式。同时足内翻依据经络学说理论属“阳缓而阴急”之因所致,故采用补缓泻急的针刺法则,以达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经脉经筋通畅舒缓的目的,从而使痉挛状态得以缓解。“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阳急阴缓。”故下肢肌张力升高取跷脉为主,《难经》指出,“,捷疾也,言此脉是行走之机要,动足所之由,故曰“脉焉。”肾经照海穴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该穴主身体平衡,凡行走不稳,足内翻等阴急阳缓,肌张力不平衡均可用之。因足内翻属“阳缓而阴急”之因所致,取穴重点应放在阳经经穴上,以振奋阳复经脉的相对平衡,丘墟为足少阳胆经原穴,针刺该穴可调足少阳胆经经气而激发少阳之原气,同时该穴刺向照海,可贯通整个踝关节,有明显的疏调经筋,通利关节之效,矫正穴虽为经外奇穴,但其走向正处于足阳明胃经上,“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趾,结于跗上……”针刺此穴可激发阳明之经气调阳明经筋,此二穴均为阳经之穴,可振奋阳经经脉气血,活血荣筋之效,以达纠正局部肌肉、肌腱和有关韧带的拮抗失衡状态,而上八风穴处于趾间,对足趾经筋拘挛有良好缓急之部效果。从以上选穴可以看出,采用阴阳经穴,舒阴筋之急,调气血之畅,达到行气活血,荣筋缓急效果,从而降低足内翻肌肉群的兴奋性,达到纠正足内翻的目的。临床使用该组穴治疗足内翻,不仅要按先取照海,再取丘墟,后取矫正,配以上八风的取穴秩序外,在操作手法上,必须达到针感的量学要求,方能缓解内翻肌肉群的痉挛状态,否则达不到缓解之目的,正如内经所述:“气至病所,气至有效,效如桴鼓。”

治疗取穴 照海、丘墟、矫正穴(经外奇穴;胫骨前旁开1横指,踝横纹上3寸),上八风(八风穴上1寸)。

操作要求 先取照海穴,针尖稍向下足趾方向斜刺,右手边行提插泻法,左手边使内翻的踝关节缓缓扳向外侧,行手法约1min,以出现走窜性针感为度。其次取丘墟穴,针尖刺向照海,其手法要求及刺激量同照海穴。再次取矫正穴,针尖略向下直刺,其手法要求及刺激量同照海穴。最后在以上三穴针刺基础上,取上八风穴,行提插泻法,局部有胀感即可。

泄照海,补申脉,纠内翻穴(承山向外一寸处)

二:足内翻取穴:照海、丘墟、矫正穴、上八风、解溪。操作要求:先取照海穴,针尖稍向下足趾方向斜刺,右手边行提手泻法,左手边使内翻的踝关节缓缓扳向外侧,行手法约1分钟,以出现走窜性针感度。其次取丘墟穴,针尖刺向照海,其手法要求及刺激量同照海穴。再次取矫正穴,针尖略向下直刺,其手法要求及刺激量同照海穴。最后在以上三穴针刺基础上,取上八风穴,行提插泻法,局部有胀感即可。

最后起针后双侧尺泽,委中打血罐。

辅针:

  1、手心(双穴)

  位置:手掌弯曲时的掌心凹陷处。

  刺法:自掌心进针,将透手掌的外侧为度。

  功用:醒神开窍  活血通络

 主治:上肢、下肢以及对侧的上肢瘫痪,麻木疼痛以及昏迷、休克、惊厥时的抢救。



2、 伸指(双穴)

位置:合谷前一寸的凹陷中。

刺法:针尖朝向后溪方向刺入,针体在掌面中间通过。将透后溪为度。

功用:舒筋活络  调整阴阳

主治:上下肢瘫痪不用,手掌屈而不能伸以及上下肢麻木疼痛等症。


     

3、足心(双穴)

位置:位于足弯曲时的足心凹陷处。

刺法:自足心进针,将透足掌背侧为度。

功用:舒筋活络  化湿安神

主治:下肢以及对侧下肢瘫痪不用,下肢麻木疼痛症,下肢浮肿、失眠、头痛、高血压等。


 

4、抬足(双穴)

位置:位于足掌内侧缘凹陷处,足内侧上0.5寸。

刺法:针尖自足掌内侧进针,朝足掌的外侧缘上0.5寸的方向刺入,将达外侧时为度。

功用:舒筋活络  调整阴阳

主治:下肢瘫以及对侧下肢瘫、麻木疼痛等症。



5、膝内(双)


位置:膝关节国窝横纹内侧尽头处。

刺法:针尖自内侧进针,朝膝外侧方向刺入,将达膝外侧时为度。

功用:养血活血  舒筋通络

主治:下肢瘫痪,麻木疼痛等症,调整足内翻、足外翻。



6、膝外(双)

位置:位于膝关节国窝横纹外侧尽头处。

刺法:针尖自外侧进针,朝膝内侧方向刺入,将达膝内侧时为度。

功用:养血活血  舒筋通络

主治:下肢瘫痪,麻木疼痛等症,调整足内翻、足外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