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的“君子时中”到底讲的是什么?

 大连北溟子 2024-05-01 发布于辽宁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时中”是中庸思想重要的构成要素。就其内在逻辑而言,“时中”甚至可以说是中庸思想的内在本质。只有真正理解把握和实践了“时中”,才能真正实现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本文就力图借助于对“时”“中”概念的简单梳理,继而对《中庸》第二章的文本进行解释和阐发。同时建立在中庸思想作为儒家的普遍方法论的问题意识上,对“时中”概念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

500

在《中庸》第二章中,作者援引了孔子的一段话:“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所忌惮也。”[1]在阐发中庸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了对于“时中”概念的一种重视。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来说,这体现出儒家中庸观点在灵活性上更为普遍和深刻的一种意义。简单地来说,“时中”指的是在“过”与“不及”中间的这一个合适的“中点”是随着时间等条件在不断转移和变化的。而要做到“中庸”,就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随时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这就是所谓的“时中”。

要具体的理解这一段话,就必然离不开对于中庸思想的基础性认识。

中庸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更多时候扮演的是一种方法论的角色。如朱子所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2]简单地说,中庸就是防止于事物中据其两极,从而失守“中道”,破坏了事物的平衡。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就可以看出儒家对于中庸观点的基本认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在对待事物的基本原理上,孔子很明确地表示“过”和“不及”都是不可取的。极端的情况是为孔子所明确反对的。即使连“质”和“文”走向极端,也是不可取的。那么孔子,或者说儒家提倡的普遍方法论到底是什么呢?同样是关于“质”和“文”的问题,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颜渊》)

对于一个君子来说,礼仪形式和内在修养都不可偏废,就好像儒家对于“直而无礼”的阐释一样,一个人的思想或者行为,哪怕是“普遍的善”的,也不能有所偏颇。只有合乎“中道”,才能符合“礼”,不失“道”,也才能拥有孔子所赞美和提倡的“中庸之德”。

但是,就儒家中庸思想的方法论层面来说,仅仅“尚中”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时中”,“尚中”是中庸思想逻辑发端,而中庸思想的具体落实,却还离不开日常行用时的“时中”。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在客观条件(对象、时间和具体方式)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孝的认识是不同的,行孝的方法也不一样。而能够把握这种“客观条件”,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就是“时中”一种具体体现。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也体现了这样一种“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态度。在这个意义上,孔子是明确反对极端,排斥教条的。

500

(君子是儒家文化中的理想人格)

“时”的观念由来已久,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孔子也反复明确强调了“时”的重要性:孔子说到“时然后言”(《宪问》),要“使民以时”(《学而》)……在孔子及其后世[3]的儒家学者看来,“君子务时”,“时”是行为处事的一种必然要求。就“时”的本体而言,它是强调行为处事的具体的、恰当的“时机”,而自孔子肇始,“尚中”“务时”在儒家的中庸体系内得到有机的结合之后,“时”被赋予了更加广泛的意义:“时”不再仅仅是时间层面上线性关系中的“某个点”,而是立体的现实世界在客观流变中的“那个点”。“时中”也随即成为中庸乃至整个儒家方法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同样地,在中庸的方法论要求上,也要“毋必毋固”(《子罕》),无可无不可。

“时中”是“时”和“中”的一种有机的结合:“尚中”是普遍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务时”则是在现实世界中恪守中道的一种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恪守中庸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能做到两种者合,能够“时中”。建立在这样的认识上,我们就可以对《中庸》中的这段话进行一个简单的系统认识了。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首先,君子[4]是有君子之德的,这里的“君子之德”是一种具体的“中庸之德”:无所偏废,允执厥中。这种德建立在对“礼”的一种遵循上[5],社会动荡,诸侯征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失去了礼乐的规制,僭越礼仪而又不能尽仁义。而重建秩序的重要一步,就是重新把人和社会引导回“中庸之道”上面来——遵循礼制、恪守道义。作为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人格(圣人、贤人、君子、小人)之一,儒家所提倡和重视的君子,必然拥有和恪守这种中庸之德,所以“君子中庸”。而“反中庸”的小人,在实际的为人处世中,就无法做到“合乎中道”了。对于中庸“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平常之理”,君子是“能体之”,小人则不这样,小则有所偏失,大则丧乱倾国。其次,就主观动机而言,君子对于中庸的“能之”和“体之”首先是一种能力,其次是一种态度。君子必然身体力行中庸之道并推行之,而小人就可能“反是之”,“八佾舞于庭”就是这样一种体现,所以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有了之前的诸多梳理,“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就更加容易为我们所理解了。君子能够恪守中庸之道,是因为他们是君子,拥有君子之德,能够克己复礼,行仁行义,同时,他们能够做到“时中”:君子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中,具体、灵活地给予事物对应的认识,但是至始至终又能够恪守不偏不倚之道,做事无所偏废,不致极端,即“随时以处中”。

那么作为君子对比的对象,“小人之中庸[6]也,小人而无所忌惮也”也就可以在此意义上得到解释。小人之所以反中庸,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君子之德,贪利好欲,贼人相侵;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无所忌惮。而无所忌惮的对象是什么呢?如前文中所说的,首先是小人对于礼的“无所忌惮”,君子能知礼而行之,小人则不能,一来是“不能之”,一来是“不体之”。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中庸章句》),小人不知这种“随时而处中”的君子之道,所以“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中庸章句》)。

“尚中”是中庸思想的发端,而“时中”是中庸思想的内在本质[7],也是其具体形成。经由对于“时中”概念起源和具体落实的系统梳理,我们可以对儒家中庸文化有一个澄清。面对当下将“中庸思想”作为折衷主义的误读,此番说明是极有必要的。中庸不是不作为,“不得罪”,而是处事不极端,不违背“中道”。长期以来,儒家以教条的形象被人们所误会,延续日久。我们经由对儒家中庸思想,尤其是“时中”这一中庸思想内在本质的系统梳理,我们可以力图去减轻甚至消除这一误会。这是就其本体而言。而从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上来说,中庸“随时而处中”的思想观念,对于人们精神境界和实际行动的指导意义都是很可贵的。面对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传统的道德观念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颠覆,人类和人类社会该何去何从?“随时而处中”无疑给予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指引。人要如何在恪守价值和前提的基础上灵活和具体地去处理人情世事,去践行道义,实现真正的“善”和“美”,先贤们探索了很久,而后世的人们,同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三联书店,2015

3.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古代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古代哲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5.  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三联书店,2002

6.  杨庆中.论孔子中庸思想的内在逻辑[J].齐鲁学刊.2004(01)

7.  黄寅.论传统文化之“中”与“中庸”之道[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

[1] 本文中援引的原文,皆出自《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版。为避免重复,后文中的引用只标注页码。

[2] 《四书章句集注》P19。

[3] 在《梁惠王上》中,孟子提到“勿夺其时”;《荣辱》篇中,荀子提到“举措时“;至于后世更多,如此等等不加枚举。

[4] 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实际所指,在儒家典籍的实际语境中常有不同所指。据原文(并未就社会地位进行相关的说明阐发)和朱子的评注(“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来看,至少在四书体系中,此处的君子和小人多是指道德意义上的。故而此处以道德意义层面为君子和小人取义。

[5] 中庸所提倡的不偏不倚,就其肇始而言,与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是分不开的。参见北京大学的《中国哲学史》和复旦大学的《中国古代哲学史》。

[6]《中庸章句》中记载:“王肃本作“小人之反中庸也”,程子亦以为然”从汉语言文学的角度来看,原本记载亦不有损整个问题的理解,故于此不加以赘述。

[7] 推荐有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人民大学杨庆中的《论孔子中庸思想的内在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