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外科医生石飞见证了200个老人的死亡,结果却发现:“老死”也

 深圳东方红 2024-05-02 发布于广东
日本外科医生石飞见证了200个老人的死亡,结果却发现:“老死”也许并不幸福,他们仍要承受痛苦!为什么他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参考资料:纪录片《寻找 —— “死亡质量”》、民福康《人快要离世的时候,自己有感觉吗?会经历什么样的体验?会害怕吗》)

人生有限,死亡无疑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终点,然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离世方式,有的死于意外,有的死于疾病,也有的是自然老去。

这些不同的死亡方式会给个人带来截然不同的体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老死之人的经历,看看他们的最后时光是否真如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安详”。

日本著名外科医生石飞曾在东京一家养老院工作,他记录了200多位老人的离世。

起初他以为在养老院工作,就不用像在医院那样目睹太多生离死别的场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石飞发现那些寿终正寝的老人的离世过程,并非想象中的那样轻松。

比如有一位85岁的老人就是在夜里离世的,第二天一早石飞探望她时,发现她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脸上满是痛苦的神情,双眼也睁得极大。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石飞一眼就看出这位老人很可能是因为呼吸衰竭而死。

为什么会出现呼吸衰竭这种情况呢?

原来,在走向死亡的最后一周,大多数老人都会减少甚至完全停止进食。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细胞再生能力越来越差,内脏器官也开始衰竭,尤其是负责消化吸收的肠道。

当肠绒毛细胞萎缩时,身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就会大大降低。

于是食物在肚子里消化得越来越慢,老人自然也就失去了饥饿感。

看起来他们只是胃口变差、食量减少,但实际上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身体机能的全面衰竭。

等到生命的最终阶段,老人甚至已经吞咽不下任何食物了。

没有能量供给各个器官自然也就开始罢工,肺部的呼吸功能就首当其冲,于是呼吸衰竭成为很多老人最后的死因。

而呼吸衰竭带来的窒息感,和“安详”两个字完全不搭边。

不过石飞医生也发现,还是有一些老人能够安然离世的,他们就没有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

这部分老人平时非常注重锻炼和养生,生活作息规律心态积极乐观。

因此石飞推测,他们或许是因为意识到死期将至,身体“主动”选择了提前离世,避免了后期器官衰竭带来的痛苦,又或者是受了梦境的影响出现了脑死亡。

虽然老死并非毫无痛苦,但与其他死因相比,它确实算是一种相对温和的离世方式了。

美国有一项针对4000位老人的研究就发现,与癌症病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相比,自然老死所带来的痛苦要小得多。

像癌症这种疾病,患者在最后时刻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极度不适,因为他们需要长期接受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并有极高的器官转移和复发风险。

为了减轻病人的痛楚,医生往往只能注射吗啡等止痛药,而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则会导致身体机能直线下降,往往只需要几次病发就会让病人全身虚脱。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安详离世,但事实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相当稀少。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近1000万人离世,但自然老死的仅占1.43%,而完全无痛苦离世的比例或许不到0.5%。

大多数人还是会因为肿瘤、意外事故、心脑疾病等原因,在病痛中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生老病死乃人生的必经之路,与其畏惧死亡的到来,不如好好珍惜当下的健康生活。

我们大可以通过健康管理、积极锻炼来延缓身体机能的衰老,提高生活质量,为最后的旅程做好准备。

人终有一死,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这一切。

对此你有何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主页有更多相关内容,点个【关注】不迷路,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见![谢谢]

#科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