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生优选 | 春夏之交湿热重,一个方子让你身体清爽,舌苔黄腻的最需要!

 昵称51657969 2024-05-03 发布于辽宁

图片

今天来跟大家说说,被南方人和北方人都称为“心腹大患”的湿热。

从以前到现在,湿热在疾病中所占的比例都不低,大多数时候我们身体生病都是湿热在捣鬼,可以说,它就是咱们一直都在对抗的“敌人”。

图片

尤其是到了今年夏天,雨水多,空气潮湿,偏偏温度又高,又闷又热,因此,咱们更要做好和湿热抗争的准备!

所以今天和大家不谈别的,就说说怎么搞定湿热,让我们在春夏之交不再是天天出汗还是一步三喘气,浑身燥热像个大火炉,甩掉身体的负担。

图片


探究体内湿热的来源


中医上的“湿”主要分为两种:外湿、内湿。
外湿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潮湿的环境和气候,外面的湿气多了,身体就会感觉不舒服,比如说看见雨下个没完就烦躁,叹气;
内湿主要是:咱们平时吃的那些生冷的食物,尤其到了春夏之际,就想着吃了冷的消消热气,结果身体受不住,脾胃不想干了,然后肚子疼、身体又困又累·····
图片
而且身体中的湿气多了,还容易生出内热,给大家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
咱们的身体就像是家里的谷堆,不管是环境潮湿还是谷子本身带着水气,只要你把手往谷堆里面一插,就能感受到一股闷热气,这就是湿热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想知道又没有什么祛 湿热的方子了~
先别急,在使用方法之前,咱们得先弄清楚自己目前的状况是不是由湿热引起的,不然药不对症,到最后岂不是白费力气。

想要判断湿热

可以根据你的身体信号来查看

仔细回想一下,你在平时生活里,有没有过这些烦恼:

1、刚洗了脸,干干净净的,结果一会时间,变成了猪八戒的油光脸;

2、洗完头,清清爽爽的,但是不一会,油塌塌的,都能炒盘菜了;

3、还容易长痘痘,脸上身上一看过去,还以为痘痘成精了;

4、早上起来吐口气,结果把自己给熏到了;

5、容易暴躁烦闷,脾气一上来谁也拦不住;

······

其实这些都是体内湿热重的表现。
你要是还想知道具体一点的状况,就拿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的舌头,湿热人的舌头通常是三个特点:
舌质偏红,舌苔偏厚,而且,舌苔的颜色偏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种黄腻苔。
图片
小孩子的话,你可以留意一下大便情况,如果大便臭,还粘马桶,就说明孩子体内是有湿热的,平时要多注意了。
图片


好吸收、祛湿快的利湿茶饮


陪伴我们祛湿的老朋友,对这款茶应该不陌生。这几年来,它一直被老朋友们称为效果最明显的茶饮👇
图片
和其他小茶饮不太一样的是,它并不算寒凉,而是以「利湿」为主。相当于给身体开了一个小口子,让热气能从里面泄出来,所以不会损伤身体的阳气。
图片
今年,我们特意对它做了一次升级。配方未改,但调整了食材的比例,把薄荷和白茅根的比例增加了:
白茅根是清爽茶里的君药,它能利小便,消水肿,能温和的把体内的湿气通过小便的方式给排出去。
薄荷是臣药,是帮忙散走体内热气的。而且它“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统脏腑,贯穿经络”,浑身上上下下的热气,薄荷都能散走。
图片
升级之后的清爽茶,利湿和清热的效果更好了,但在陈皮和干姜的温和保护下,依然不伤脾胃,整个茶方温和又清爽。
不然情况严重了,就会引起口干、烦热,说不定还会导致疱症。

▼好物推荐

  • 更适合【寒湿体质】的茶饮
说到这里,有些人就有疑惑了,寒湿体质怎么办?寒湿与湿热不同,祛湿的方法偏「补」,主在补阳,燥干体内湿气。
这款姜米茶,就是“祛寒湿”的👇
图片
配方包括:姜、粳米、陈皮、黄酒。
里面的姜,用的是专除胃寒、燥湿的干姜。因为生姜气太轻,一般走上焦,暖不到脾胃。
搭配除寒的黄酒,暖阳的效果更好。而陈皮、米,都是养护脾胃的。
图片
所有食材,在做成茶方之前,都需要经过「炒制」。
炒是中医传统的炮制方式,一是焦香入脾能加强燥湿的作用,二则缓和药性,即使补阳,也要尽量温和,不至于增添身体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