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立师范学院院史简述

 愚然楼 2024-05-04 发布于湖南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教育部为配合抗战建国国策,依全国临代大会之决议,建立师范学院制度,首即筹设本院。聘廖世承、潘公展、朱经农、汪德耀、吴俊升诸先生为筹备委员,组成筹备委员会,并指定廖世承先生为主任。旋以潘氏辞职,改聘袁哲先生接充。同年十一月,筹备就绪,部聘廖世承先生为院长,择湖南安化之蓝田镇(现涟源一中校址)为临时院址。鸠工建筑九思堂等教室,招考新生,准备开学。时武汉连陷,行都再迁,长沙大火,三湘震动。本院以国难日亟,责任愈重,未敢稍事彷徨,即于敌骑纵横,战云弥漫之际,以二十七年十二月一日正式开学上课。

图片

  其后长沙大战,至再至三,常德被围,危如累卵,狼奔豕突,每岁不宁。本院虽接近前线,惊心烽火,但好整以暇,弦诵自若。经营至第四年(即三十年)已纲举目张,规模初具。计二十七年秋,本院开办时,仅设国文、英语、教育、史地、数学、理化及公民训育等七系,二十八年增设体育童子军专修科,及大学先修班。二十九年,又创设附属中学、子弟小学,及民众教育馆,与民众学校若干所。三十年,除原有系科班及附中附小等外,曾增设国文专修及数学专修科。一切教学设备,及教职员数,亦均逐渐增加。次年又增设音乐专修科与体育师资训练科。三十二年,复增设中心学校及国民学校教员进修班,时全院计有七系四科三班。院本部学生七百七十五人,附中八百余人。名师毕至,多士景从。总办公室、图书馆、大礼堂、联谊院、院医室及教职员新村等,均已建筑完成。是为本院之全盛时期,不幸三十三年春,湘桂战起,长衡沦陷,本院为情势所迫,不得不抛弃六年辛苦经营之蓝田,而西迁溆浦。赖各地机关团体与绅耆之协助,得以迅速开学上课。然限于物质设备,事业不得不紧缩,范围不得不收小。是年秋,虽仍有七系一班及附中附小,但体育师资训练班、小学教员进修班及民教馆与民众学校等,相继停办。三十四年春,虽曾增设体育系及博物系,然公训系已奉令归并,音乐专修科已停办,全院教职员数,亦较前大减,是为本院之艰苦时期。

图片

  三十四年秋,敌人投降,本院奉令复员于衡岳。初选定永久院址在衡阳。嗣以种种障故,乃遵部令复员于南岳。即以湖南省立商业专科学校旧舍,为本院大学部院址院舍,而以省立十二中旧舍,为本院附中校址校舍。虽较狭隘,勉可敷用。三十七年夏,复蒙湖南省政府拨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旧址八百亩为扩充之用。南岳为天下名胜,气魄雄伟,风景绝佳。院本部现有八系一科及附属高初中各六班,学生共八百余名。

图片


   本院学风,夙称良好。以“仁爱精勤”为旨归,“体育第一,服务第一,学术第一”为实行轨则。在校学生,大都勤于读书,乐于运动,服务精神,尤极充沛。十年以来,毕业生八百四十八人,分布几遍全国。以供职中等学校者为最多,教育行政及社教机关者次之,均能本其所学,粗有建树。而勤苦耐劳,热心负责,忠毅诚恳,朴实无华,尤为特色。本院自廖世承现实创设以来,惨淡经营,基础丕固。复员后,廖氏辞职,部聘皮名举先生继任,萧规曹随,续有推进。本年夏皮氏恳辞,部聘康辛元先生接任,未到任,教部聘谢扶雅先生代理,旋复正式任命陈东原先生为院长。陈氏已于十一月初到任,颇以继前踵前猷和谋进展为务。而于培养高尚理想,提高学术研究,充实学校内容,推进乡村建设诸端,尤注意焉。

图片

  现在本院十周年校庆之期,适国内外风云紧急之际,教育建国,责任綦重。缅怀时局,感奋弥增。谨叙简史,藉承教益,维海内外学者专家及全国教育界人士有以教之。

            国立师范学院十周年院庆筹备会启

            三十七年十一月 通讯处湖南南岳(原件存湖南省档案馆,全案号61,目录号1,顺序号42,卷号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