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立师范成立时期,第一个来报到的学生是谁?

 愚然楼 2024-05-04 发布于湖南

秋已至,夏未央。开学季悄然来临,然而新冠疫情的余波尚未完全消退,对于福建省的学子来说,他们无不期盼着山河无恙,跨越山海,早日开启校园新生活。

在求学历史上,也有一位孤身千里,自福建奔赴湖南,只为求学的校友,他是国立师范成立时期,第一位来报到的学生,这位校友就是余泽清

图片

第一个来到师大的学生

1938年

他孤身千里,穿越战火,只为求学。

他自福建出发,途经江西,由株洲入境湖南,辗转千里最终顺利抵校报到。

他叫余泽清,福建古田人,毕业于福州英华中学,是国立师范历史上第一个报到的学生,求学于史地系,学号105。

图片

时局动荡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七七”芦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至1938年10月,相继侵占上海、南京、太原、徐州、武汉,威逼长沙。

节节败退的国民党军用所谓“焦土抗战”的“文夕大火”使长沙化为灰烬,省城许多机关和周南、明宪、大麓、兑泽、含光、长郡、妙高峰、达德等中学迁往时称“湘西”的蓝田(现涟源市)。

(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1901/201901281046493792.html?ivk_sa=1024320u)

图片
图片

逆行

余泽清不顾亲友劝阻,逆行穿越战火。

一路上目睹了华夏满目疮痍的景象,这其中就包括长沙“文夕大火”。

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就学师院沿途见闻记》

就学师院沿途见闻记  余泽清

图片
图片

孑身走千里,不以战局突变,夺我求学之志,由闽经赣来湘,就学蓝田之国立师院。备尝艰阻,历尽风霜,终能安抵校中,亦平生之快事也!

先是上月初,教部榜示,知予幸录取师院,福建同学之考选者,仅予一人。时正南昌告急,既无伴可约同行,又恐途中延搁,不得经江西而入湘,顾事不可已,于是怀家长之告诫,谢同学之劝告,(该时余在某校肄业)慷慨离闽,铤而走险,自邵武至南昌。

途次已入战时状态,渐近前线,但见如潮之难胞后撤,而余之向前行者,寥寥可数!车过温家镇,遭敌机追逐,乃弃车避匿,同车某于当时蒙难焉!站旁列车,被燃烧弹焚毁,火光烛天,深为悲愤。

自南昌至株洲情形相仿,时车行已失常规,仅疏散人口运输军士之列车得先驶,更感行路难矣!途中凡换车五次,费时三日,又曾偷搭兵车,夜睡军米车之顶,因欲避敌机袭击,效昼伏而夜出。又以被褥为累,弃之萍乡,终附煤车抵株洲。

适长沙大火之次晨也!时客车已无,军运益繁,难民多,而撤退之文武官员更多;于是以重资顾脚夫,担行李,过湘潭,素以小南京著称者,今成死城矣!十室九空,旅社饭馆皆停业。

是夜乃强住于某民家,询知再西行,无汽车火车人力车可以代步,更无挑子担送行李,于是此千里伴我之书籍文具,将以助其为学者,再度遗弃,以减行箧之重。终以己力背负小包,鼓最后之勇气,步行数百里,遥抵蓝田,望见吾校蓝地白字之指路牌,欣然而呼曰:到矣!及入校,知报到办理入学手续者,予且为第一也!

图片

据其文所述,我们大致推测其求学路线图如下。

图片

由古田出发,顺次经过邵武、南昌、萍乡、株洲、长沙,湘潭,而后继续向西到达蓝田(现涟源)。

图片

魂断蓝田

古籍部老师继续翻阅大量文献以期追其后续发展,却从其校友金全忠的回忆录里得知,余泽清因罹患肺结核,在大学三年级时不幸离世。花名册上我们可以查到,他入学时为二十岁。

“我们系在二年级时,共有11人,其中陈国曾是女同学,到三年级时,李希亮和余泽清先后去世,毕业时还剩8男1女共计9人。”

------金全忠《白发难忘师友情》

图片

回望这张老照片,或许那个瘦弱得连自己的书都挑不动的余泽清就在其中吧。

图片

2021年9月19日

我们将迎来又一届师大新校友

正是不远万里而来的你们

让蓝田往事有人聆听

让师大未来有人续写

ps.

来自福建的新同学们也正经历着求学路上的“波折”。

希望你们都能顺利到达!


编辑:曹颖

责编:邓翃

审核:  梁勇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订阅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