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基础 | 中国楹联对仗论略(上)

 清欢几许 2024-05-05 发布于浙江

对仗是中国楹联最根本的特征,何为对仗?古人谓之“实对实,虚对虚”、“有无虚与实,死活兼重轻”(《缥湘对类》)。今人则总结为“六要素说”。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清规戒律,在实际对联创作中,其对仗却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对仗”的核心原则总是贯串其中。否则,无以名之对联。

对联有多少种对仗方式?古今有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提出过种种模式,如“工对、宽对、借对、自对、蹉对”等等,大多已约定俗成。本文试从格律、联意、内容、语体、句式等几方面概括总结一下各种主要的对仗方式。

一、格律论对

每一种格律体文学(又谓韵文)皆有其严格格律。对联的格律即为“对仗”,即“六相”,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根据对仗的宽严程度,可分为工对、宽对、失对三种。

(一)工对

工对也就是严对,要求严格遵守对仗的“六相”原则,尤其是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三个基本原则。特别是词类对仗,要求所对仗的词属于同一小类。在我国传统的诗联创作中,词可划分为28小类。即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试看福建福州小西湖一联:

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桑柘”、“芙蓉”同属植物类,“几”与“十”同属数词类,“湖”与“水”同属“地理类”,“上”与“边”同属方位类,“社”与“城”同属宫室类,诚工对也。

小类相对中,数目、体形、颜色、方位更是自成一格。见下:

数目对: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五丈原联)

体形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联)

颜色对:莫到街头寻白雪;应知室内有红颜。(作者自撰联)

方位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相对仗的词是相邻的小类,也认为属工对。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把用于工对的相邻小类分为二十种,分别是天文对地理、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宫室对器物、器物对衣饰、器物对文具、衣饰对饮食、文具对文学、植物对动物、形体对人事、人伦对代名、疑问代词对副词、方位对数目、数目对颜色、人名对地名、同义字对反义字、同义字对连绵字、副词对连介词、连介词对助词。兹举岳阳楼一联:

杜老乾坤今日眼;

范公忧乐古人心。

此联中,“乾坤”对“忧乐”系同义字类对反义字类,也觉工稳。

此外,工对还有几种权变方式,一是自对,一是借对,三是蹉对,于第二部分“变格论对”中叙述。

对联尽力求工,但求工太过,走上反面,形成同义反复,则是作联之大忌。诗联学中称之为“合掌对”。如下一联:

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长空,即广宇也。展翅,亦翔云也。八个字中,四个字乃白用矣!

(二)宽对

相对于工对而言,对仗的要求可适当放宽,古今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工,往往因词害意,步入形式主义。因此,高明的联家往往是顺其自然,能工则工,难工则宽。宽对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二是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对仗。如北京古藤书屋一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芳”为形容词,“藤”则为名词。但同是修饰后面的形容词,对亦可也。宽对情况之三是上下联语法结构有异。如董必武挽谢觉哉联:

长征老战士;

文革病诗人。

上联为偏正结构,下联则为动宾结构(使诗人病),但字面对仗还是工整,并无失对之嫌。

情况之四为同字对仗。工对忌重字,宽对则不避。最典型的莫过于岳阳楼一联: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天下”二字完全重复。但用在这里似乎并不使人感觉重复。而且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势。

情况之五为局部不对。如集毛泽东、周恩来诗(词)句一联:

不到长城非好汉;

难酬蹈海亦英雄。

全联仅有“长”与“蹈”不对,作为一副集联,也算难能可贵的了。

(三)失对

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对仗规则的,即为“失对”。全联完全失对者,自然不算是对联,而部分失对者,则称之为“病联”。古今联坛,“失对”与“病联”可以说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名家名联中也并不罕见。如佚名题乌江项王祠联:

司马迁本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

杜师雄真豪士,临祠大哭,至今草木有余悲。

联中“本纪一篇”与“临祠大哭”,全不对仗,是典型的“失对”。

二、变格论对

任何格律都不是铁板一块,否则就会束缚实际创作。对联的对仗也存在一些权变,可称之为变格对仗。“变格”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对联的对仗技巧。变格对仗主要有借对、自对和蹉对等。

(四)借对

在使用某个字词的甲相时,又借用该字词的乙相来与另一个字词相对。借对又谓之“假对”。借对分为如下几种:

借义对:“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其中“日”本义为“日本”,这里借其时间之义对“年”。

借音对:“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其中“沧”借其同音“苍”对“黄”。

借形对:昆明五华书院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景行行止”原本节奏应为“景行——行止”,这里借其“景行行——止”外形与“糺缦缦兮”对仗。

借声对:某地孔庙联:“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其中“冠”应读仄声,此处借其平声(guān)对仄声“配”。

五是借通假字对。方尔谦贺女儿婚联:“两小无猜,两个古泉先下定;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泉”通“钱”。这里不用“钱”而用“泉”,无疑是借其通假字与“酒”对仗。

(五)自对

自对,亦称“当句对”、“就句对”、“边对”,即“于一句中自行对偶。”这种对法起源于唐代的诗文创作,后在对联中逐渐使用开来。从对仗的字数上看,有单字自对与非单字自对,前者如: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如今辨伪真。

此为杭洲西湖岳墓联。“正”与“邪”,“冰”与“炭”,“毁”与“誉”,“伪”与“真”皆单字自对。非单字自对如:

横空出世;

继往开来。

此为马萧萧纪念毛泽东而作。“横空”自对“出世”,“继往”自对“开来”。

自对中,有的是既联内自对,又上下联彼此相对。如上面两副例联。有的则仅仅是联内自对,上、下联之间却并不对仗。这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失对”。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说:“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与下联之间不必求工。”又说:“甚至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自对,全联也可以认为是工对了。”如下一副集《兰亭序》联,就是这样一副自对联:

流水长亭,春风静宇;

幽兰一室,修竹万山。

自对格式十分复杂,有人罗列出数十数类型。这里另介绍三种特殊的自对句型:

虾须对。上下联各有三句。前两句自对。举例略。

燕尾对。上下联各有三句。后两句自对。举例略。

鼎足对。上下联各有三句。三句皆自对,如某人自题联:

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前听钟,后听笛,里听书。

(六)蹉对

《辞源》:“蹉对,诗歌对仗中对应位置不同,参差为对。”亦称“交股对”。蹉对见于诗歌,也见于对联。如吉林北山公园旷观亭联:

登高远望,四面云山,千家烟树;

长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天。

“登高远望”与“长啸临风”对角线位置交叉成对,即“登高”对“临风”,“远望”对“长啸”。现今联家已很少使用“蹉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