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国玉玺为什么会消失?现在又去了哪里呢?

 曾记否旧时光 2024-05-05 发布于广东

关于传国玉玺的去向,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文物爱好者共同关注的一个谜题。毕竟,传国玉玺不仅仅是一枚玉制的印章,它更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标志着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但是,了解传国玉玺的实质作用之前,让我们沿着历史文献的记载去探寻传国玉玺的足迹!

文/曾记否

传国玉玺的由来

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获得和氏璧(一说是蓝田玉),秦始皇将其琢为传国玺,替代遗失的“九鼎”(之前的权利象征)作为天子的象征,又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一说是蓝田玉)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又称之为“天子玺”。以其作为“君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秦二世死后,子婴将传国玺献刘邦。王莽篡汉后,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玺,皇太后大怒,掷玉玺于地,摔崩一角,王莽命人以黄金镶补,尽管手艺精巧,但玉玺终究留下缺角之痕。王莽败亡后,玉玺落入汉光武帝刘秀处。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孙坚军率先攻入洛阳城,孙坚军进入洛阳后拾获传国玺,但后来被袁术夺取,袁术死后被曹操所得,玉玺得重归汉室。

目前对于传国玉玺的下落,主要有以下几个猜测:要么是在海底,要么是在东北地区的某片地下。

到了隋朝统一全国后,各种存疑的玉玺集中到了隋朝的手中。隋炀帝被杀之后,玉玺的流转再次出现分岔:一分为二。根据窦建德家族的说法,由于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害,宇文化及临终被窦建德击败,因此玉玺落入了窦建德之手。另一块则是李世民在消灭东突厥后,从隋炀帝的遗孀萧皇后那里获得的。李世民领导下的唐朝,因此而拥有了两块传国玉玺。

唐朝灭亡后,玉玺又经历了更多的转手,直到朱温、李存勖、李从珂等人手中。李从珂死后,玉玺的踪迹又一次成为谜团。至宋朝统一中国,宝座上并无传国玉玺的影子。尽管前朝王权都以拥有玉玺自居,宋朝却没有玉玺的记录。直到北宋哲宗时期,一个农夫在耕作时偶然发现了一块玉玺,经过大臣们的联合鉴定,被认定为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在中国的所有历史文物当中,如果说哪件文物的价值,可以位居所有文物的顶点,那传国玉玺绝对是最有资格的一件。但可惜的是,在漫长的历史上,这枚象征着古代皇权的传国玉玺,早已彻底遗失了。至于目前在哪里,后人也无从得知。

到了清朝灭亡之后,所谓的传国玉玺,就只剩下一个传说了。除了史书上的那些记载之外,对于这枚曾经象征皇权的玉玺,谁也不知道到底长什么样子。如果传国玉玺真的还存世,未来某天又再次被发掘出来的话,那这件文物,绝对会是中国所有历史文物当中,分量最重的一个了。

总的来说,传国玉玺是中国古代帝王继位的象征,代表着权力的传承和国家的继承。它不仅是皇权的象征,也是法定事物的印证。虽然在现代已失去实际的作用,但传国玉玺依然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它见证了中国君主制度的延续和演变。让我们沿着历史文献的记载去探寻传国玉玺的足迹!

如果您想看更多怀旧故事,请去官方网站xia载“曾记否APP”或搜索“曾记否APP”微信小程序。谢谢您的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