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多是肾阳不足 中医教你一方 效果显著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4-05-08 发布于黑龙江

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高血压是跑不了的,一旦确诊高血压,就离不开降压药了,这里边还有一种高血压,属于顽固性高血压,吃两种甚至三种降压药,血压控制的仍不好,忽上忽下,西医现在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便来寻求中医,看看中医能否解决问题?

我前一段时间接诊了一个70岁左右的男患者,高血压病史15年了,这一个月的时间,血压一直偏高,一测190/130mmHg,吃了两种降压药效果并不理想,头昏昏沉沉,伴有恶心、想吐,晕的起不来床。西药已经无法解决他目前的问题,便开始寻求中医的帮助。

这个患者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他整个人偏胖,脸色发红,眼睛浮肿,平时还有心慌、心悸的表现,小便频,量多,大便也不成型。脉象沉,伸出舌头一看:舌质淡白、舌苔白腻。

这是典型的“下元虚寒,虚阳浮越”的症候,患者脉象沉,舌苔白腻,舌质淡,明显是肾阳不足,脉道鼓舞不足,所以沉。舌质淡是因为气血不足,舌体滋养不够。舌苔白腻:体内水湿多。

肾阳不足,下元虚寒,下边的寒气重,逼得阳气上浮,患者出现面色潮红,头晕的表现。

患者本身就阳虚,无法推动气血,为了满足身体各个组织的需要,就自动升高血压,让气血及时的抵达各个脏腑,这导致血压会越来越高。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方子。

牛膝,牡蛎,熟地黄,茯苓,山药,钩藤,泽泻,牡丹皮,山萸肉,制附子,肉桂。

该方子中的肉桂,制附子是温补肾阳的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是滋补肾阴的药,保持一个“阴阳平衡”。

药进6剂,患者反馈头晕、心慌症状有所缓解,血压降至140/93mmHg。又服2剂,患者再反馈,血压降至135/80mmHg 。

其实高血压阴阳失衡的一种表现,上文这位患者,很明显是属于阳偏虚。如此使阴抑阳壮,血压自降。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