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的这件大字行书,堪称400年来的行书“天花板”,是学习董氏行书的上佳法帖

 fy5878150 2024-05-09 发布于吉林
在明清书法逐渐衰落的潮流中,董其昌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书法宗师。尽管明代草书繁荣,清代五体复兴,但董其昌的书法仍然以其独特魅力,在书坛上独树一帜。
董其昌与王铎并称为明代书法界的两位泰斗,尤其是董其昌,其书法作品深受清朝皇家喜爱,其书风更是渗透进了馆阁体中,引领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风尚。在那个时代,书法艺术的审美风尚一直由“上流人士”所主导,而董其昌的书法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这些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董其昌的书法成就往往被误解和忽视。有人质疑他的人品,有人认为他的书法用笔简单。但实际上,董其昌深谙古法,其笔法丰富多变,堪称书坛最后一位大师。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深受清朝皇家喜爱,更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广为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其昌的书法之路可谓博采众长,他临摹过“二王”、李邕、颜、柳、杨凝式、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的作品,汲取了各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学谁像谁,更能将各位名家的笔法融为一体、化为己用,这一点在他的临摹之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众多传世作品中,董其昌的大字行书《天马赋》无疑是最为精彩的一件。这部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董其昌一生中最雄健洒脱、篇幅也最长的鸿篇巨制,堪称400年来的行书“天花板”。《天马赋》不仅体现了董其昌深厚的书法功底,更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天马赋》以米芾用笔为根基,起笔逆锋而入,落笔后稍驻,先调锋再行进。这种独特的笔法使得每一个字都显得精湛细腻。同时,董其昌在行笔过程中以中锋为主,笔画牵丝引带、飞白枯笔自然。结字欹侧险绝,章法纵逸潇洒、一气呵成。用墨淡雅萧散,颇有几分禅意。整部作品笔画、结字处理深得米芾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精髓,而墨法、章法又融入个性,处处精到、字字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天马赋》作为大字行书作品,更能清晰地展现出董其昌书法的细微之处。每一个笔触都显得那么有力而富有韵味,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董其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总之,董其昌大字行书《天马赋》不仅是一件书法艺术瑰宝,更是明清书法风华的再现。它不仅展现了董其昌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作品不仅是学习行书的上佳法帖,更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董其昌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