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念头法门大揭秘

 新用户84586217 2024-05-09 发布于陕西

今天我们来聊聊“念头”。

首先,“念头”是什么?

在实际观修的如海施设中,这都是一个无可避免的、非常核心的问题。

像自我平日里能见闻觉知到的那些“客观存在”、“外境”、“真实事物”,或者是想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怎么去搞点钱的种种思想,这就是“念头”吗?

是,也不是。

说“是”,很好理解,因为自我就是把这些“被自我所觉知到的内容”当做“念头”。

所以有许多行人的【修行】,就是坚持时时刻刻看这些被觉知到的东西,并称其为“观察念头”。

但这实在不能说是佛家念头法门的全部施设,而仅可说为一前行方便。

至于笔者又说这些“不是念头”,可能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这关乎到笔者所知的佛法观修的核心问题,所以姑且让笔者啰嗦一番其中的缘由吧:

那些被自我觉知到的内容,无论是眼睛看见、耳朵听到、鼻子嗅到、舌头尝到、身体感受到、意识思想到的,在以下的解说中,不分主、客,不论能、所,均施设为“相”,或者说为“念头”上的影像、显现、内容

之所以做这样的施设,是因为自我一向认为“念头”这个名字的背后,有一固有、恒有、独立有的本质——

也就是认为“念头”是一种可被自我获取、觉察、了知的对象,是这样一种“真实”存在。

这里所谓的【真实】,同上面所举【固有、恒有、独立有的本质】,便被以龙树菩萨为代表的所谓中观宗施设为“自性”。

这种有关【自性】的“虚妄实执”是自我日常中迷而不觉的。

因为“自我”也正是“虚妄实执”的一份子,亦同样被执取为“真实”,同样是一具备固有、恒常、独立“自性”的存在——

这样的“自我”,又常常以轮回、生死中不变的灵魂等说法来进行解释。

其实,这只是一种假想的施设,或者说是惑于“相”——现象世界、世俗显现实有生灭,由此妄立的“自我”所做的一种“逃避”。

“自我”这一名字的安立是有现象、存在来支持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名字所指的存在便是具有自性的恒常、不变、独立存在。

没有于当下深入细微观察的行人,很难明了一切“名字”的背后,隐藏着关于“自性”的实执,亦即唯识宗所谓的“遍计所执”。

就好像“明心见性”这一关于见道的名言施设,一经自我了知,便同时预设了“心”、“性”的“自性”——

即落于主客二边(或者说能所二边)执着认为“心”、“性”为某某“真实的”、“具有自性”的存在,即一种可以被主观自我所获取的客观真实存在

这种落于二边、相对之中无法自拔的现象,即是佛家所谓“颠倒”、“妄想”、“无明”这些名字施设的缘由,亦即观修所“对治”的对象。

在智者眼中,一切唯是随缘(适应自显现所受的范限),由法尔的悲心,随顺众生(即模拟众生的“割裂”、“相对”,观待)所做的方便施设(即说智者无分别而任运名言以做方便,凡庸则落主客二边,执实名言具实自性),毕竟空性(即法界一切显现、存在,皆是缘起而有,无有自性)

我们再说回“念头”——

在前面的一番说明下,可这样说:

自我可通过念头的内容来认识“念头”

就像我们可以通过镜中呈现的影像来认识所谓的“镜子”一样——

之所以称其为“所谓的”,并对【镜子】这一名字也标记了引号,其目的与笔者施设“念头”一般,同样是为了强调不要预设“镜子”为具备自性的真实存在。

“镜子”、“念头”、“心”均是随缘施设的名字。

当然,不具备自性、不真实的存在,不等于说其虚无缥缈、不存在,行人应该对“虚假”、“如幻”、“无自性”等名字“脱敏”——

明白其施设仅是破除【存在】背后具备实“自性”的妄想执取,并非说一切都是一场谎言,否定当下的一切显现存在而陷入虚无主义

回到认识“镜子”的问题。

行人入手要做的,就是看看“镜子”这一名言施设,其所指向的【存在】,其体性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固有、恒有、孤立有的“镜子”本质,也就是“镜子自性”。

而观察、证明镜子“体性”的关键,并不是抓取镜中看似来来往往、起起伏伏的镜影不放。

因为镜影的“生灭”、“来去”实则只是表象——

凡庸所谓的“生灭”、“来去”,是建立在各个镜影皆具备“自性”的前提、预设下的,再基由主客、能所二边的分别来施设“名字”,并反过来通过“名字”强化之前的预设。

所以说纠缠“名字”,落在“名言自性”上,永远只是在虚妄分别,也就是笔者以往所说的在“割裂”中打转。

是故观修不是追逐见闻觉知的名字、影像、内容,不是沉迷于任何主客二边的觉受。

而应当下观察,从这些【名、相】上见到【分别】这一作用、功能,更由观察【分别】证入本来的【无分别】,亦即所谓的法身功德、般若正智

这就是大乘教法,尤其是瑜伽行派中大名鼎鼎的施设——【转依】。

回到镜喻上来,若说不抓取“镜影”,那么应该由什么来认识“镜性”呢?

是不是应该由镜子的组成成分,比如构成镜子的材料,镜子的行态,或者能照影的镜面和不能照影的镜背来认识呢?

这样的认知,其实已预先认定了一个真实的镜子,然后再对这真实的镜子来做分别、剖析——

这恰恰是行人观修无果,落于分别、名言,不明假名施设之义,执取自性实有,不得解脱、自在的关键缘由。

笔者所施设的镜喻,实是依实际的观修而安立,所谓的镜影即以喻所谓的世俗显现、现象世间。

如是回答前问:

应由镜影的存在认识“镜子”具备照见、呈现影像的功能,且“镜子”呈现影像的功能可令镜影了了分明、多姿多彩,并非不可区分、了无生机的混沌。

而所谓的镜影,无非是此显影功能的一种显现状态(所谓显现状态的问题,即是行人观修所缘的境界,亦即行人所证的“缘起”、“缘起有”。且于现证“缘起”时,必同时证相应的“自性空”,这些内容在笔者以往的随笔中也有大略的说明)

当然,我们也正是由此显现状态,亦即由镜影而证到显现“背后”的功能。

我们姑且从这几个角度来描述“镜子”的功能:

从能显影的角度来说,可称之为“照”;从所显影像了了分明的角度来说,可称之为“明”;从涵容一切镜影自显现的角度来说,可称之为“现”。

其中自显现的影像,究竟依此功能而有,若行人能无分别(即离作意)现证此功能,即施设说触证“镜性”,超越名言、二取的“镜子自性”。

是故可以这样说:

佛家见、修二道的观行,即由依分别识而转依无分别正智,由依无分别正智而证究竟如如

对于地前行人的观修,即在于当下如实观察,证“缘起”“性空”,如实双运,直至证入无分别,亦即所谓的不二法门,或者说为识的本来面目,亦即法身功德、般若正智、如来藏空智境界,是为见道之转依。

经此一说,再来看“念头”,想必已不在话下。

对于念头的观察,也如同镜子的道理。

首先,“念头”亦只是一个名字,我们需通过观察此名字所指的现象、存在,来探寻其背后的“体性”是什么。

所以对于下面的描述,同样注意,不要在思想中预设“念头自性”,应警惕、观察主客二边(即经中所说的能所二取,这样的施设更能说明主客二者的根本区分),否则由此所生的理解,便恰恰扭曲了笔者描述的本意。

如是说,念头内容的往来、生灭,无非只是如镜影一般的表象。

但念头内容的显现,恰恰能令我们认识到“念头”具备的功能,这样的行动便称之为止观、反观自照。

至于这功能究竟如何,需诸位行人抉择、观修、决定、现证。

因行人见道时所证功能“角度”的不同,故其见道后所表现出的妙用,于现象上便可施设差别,这亦即根本智与后得智之相对安立。

且随着修道位观修的地地超越,其方便当更有不可思议之应化(关于依无分别智而行的观修,即有关由般若正智而对般若体性的观证,实非言语施设可以说明)

此处笔者权且说为三分——

即能觉照自显现的一分,涵容一切自显现的一分,与一切自显现了了分明的一分。

只是一经言语描述,便同时受到相对的局限,这即是缘起“任运”(即宁玛派施设的“相碍缘起”)的道理。

如果诸位依然有陷入主客、能所的迷惑,就请回头参“镜子”的譬喻吧。

所谓的【虚妄分别】,正是在此功能、大用、功德上的施设与执取。

所以所谓的虚妄分别,同样是法身功德、般若妙用的庄严呈现,其中的“虚妄”,便是妄立自性,颠倒执取。

如经中说的“分别名识,无分别名智”——

前者是于此功能、大用上施设能所二边,执实二边具有各自的真实自性;

后者则无此执取,唯是寂照照寂,任运圆成,了了分明。

如“镜子”具备照见、呈现影像,且所呈的像多姿多彩,了了分明的功能一般。

正是由镜影与镜的功能,镜子的名字才得以成立,如是也说镜影与镜的功能皆为镜性的显现。

行人应如是无分别而认识自显现之“体性”,应如实观察自显现而明了“执实自性”的虚妄。

最后,来一点“黑话”的总结——

自我从来没有接触到什么事物、存在的“自性”,也从来没有什么“自性”被自我所觉知。

有的无非说是基于功德(妙用、功能)自显现的“相”,由此现证而施设所谓的体性,名为【本性自性】,或名为【空性】,或泛言为【心】。

但除佛陀以外的有情众生(亦包括初地至十地的大菩萨),皆落于颠倒妄想,将全体法界(此施设仅一假名,权指唯一、平等,毕竟空性)施设为性、相、用,至于地前的凡夫更是以心(即性)的功能(即用),执着心中的自显现为所谓事物、人我(即相)。

尔后形于思维言语,认能所二边中一切事物、存在皆有一固有、恒有、独立有的“自性”,如此执取不舍,便成“实执”。

由此佛陀为随顺对治此实执妄想,而于地前观修施设无自性、自性空、性空,随顺地上修道而施设“空性”。

这所谓的“空性”,是需要通过相、用来证的,尤其是我们一向忽视的“用”,其本来面目正是证悟“空性”这一名言施设指代真相的关键。

至于“真相”这一名字的相对施设,是否有预设自性的执取,该如何行动,不用笔者多言了吧?

至于鱼游于水中时,谁又能分出鱼水的真实边界,更说鱼有水、无水如何如何呢?

那么,这场空、假、中的游戏,诸位玩——

哎呀,今晚又得陪酒。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