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HO肿瘤分类第5版观点:胃异型增生的病理学特征

 新用户35284652 2024-05-09 发布于浙江

WHO 5th edition肿瘤分类将胃异型增生(Gastric dysplasia)定义为:胃上皮细胞发生的明确的肿瘤性变化,但尚未发现有侵犯到胃壁的间质(stromal)的证据。

这一定义强调了以下几点:

  • 肿瘤性变化:指的是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肿瘤性的转变,这是癌症发展的早期阶段。

  • 胃上皮细胞:胃部异型增生发生在胃的上皮细胞。

  • 无间质侵犯证据:没有侵犯间质的证据意味着病变尚未进展到侵袭性癌症的阶段。


WHO关于胃异型增生的病理学特征,表述了以下主要观点:

组织病理学

  • 胃部异型增生与发生异时性或同时性胃腺癌的风险相关。

  • 胃部异型增生的分级基于Padova国际和维也纳系统,使用两级系统(低级别异型增生LGD与高级别异型增生HGD),这已被证明具有相对可重复性和临床相关性。

  • 已经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来描述胃腺癌发生过程中的组织学表型(见表)。

  • 图片

  • 当临床考虑手术治疗时,大多数国际指南推荐获得治疗前的第二诊断意见。

胃异型增生的分类

  • 胃部异型增生分为两大类:肠型和胃型(胃腺型)。

  • 然而,许多病例是混合型的。

  • 异型增生可以是直接发生(de novo)的,也可以发生在已有的良性病变中,如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

A). 肠型异型增生

  • 由高柱状细胞构成的管状、管状绒毛状或绒毛状病变。

  • 核增大、伸长、分层、深染。

  • 细胞质不同程度地呈现嗜酸性。

  • 向吸收型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甚至Paneth细胞的终末分化很常见。

  • 肠型异型增生对MUC2、CD10和CDX2免疫反应阳性。

B).胃型异型增生

  • 通常以管状绒毛状上皮突起和/或由类似胃腺细胞的立方体到低柱状细胞衬里的锯齿状腺体结构为特征。

  • 核圆形至椭圆形,显示不同程度的突出核仁。

  • 细胞因顶端中性粘液的存在而呈现淡嗜酸性细胞质,对MUC5AC免疫反应阳性。

  • 很少观察到MUC2阳性的杯状细胞,MUC6阳性细胞可能在腺体底部看到。

胃异型增生的分级

无论形态类型如何,异型增生都根据核异型性(即拥挤、深染和分层)、有丝分裂活动、细胞质分化和结构扭曲的程度分级为低级别或高级别。

A). 低级别异型增生(LGD)

  • 具有明确的肿瘤细胞,显示出轻微的结构紊乱和轻度至中度的细胞学异型性。

B). 高级别异型增生(HGD)

  • 显示立方体到柱状细胞,具有显著的细胞学异型性,核增大,核质比高,通常核仁突出。

  • 核极性丧失和异型核延伸到腔面表面很常见。

  • 核分裂(包括病理性核分裂)经常被检测到。

  • 腺体结构通常复杂,显示出明显的扭曲,包括背靠背腺体。

  • 即使观察到轻度细胞学异型性,具有明显结构异型性(例如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腺体)的病例应被诊断为HGD。

  • 这个类别还包括原位癌。

  • 在这些病变中经常观察到p53的过表达。

C). 粘膜内腺癌

  • 明显的腺体拥挤、出芽和筛状结构应促使诊断为粘膜内腺癌。

胃异型增生的亚型(Subtype
已经识别出几种胃异型增生的亚型,尽管它们的临床意义尚未完全理解。
A).胃隐窝型异型增生(Gastric pit/crypt dysplasia)
  • 显示胃隐窝基底部的异型增生。
  • 腺体结构向表面上皮细胞成熟。
  • 在49-72%的传统肿瘤周边病例中被报道,被认为可能是癌症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
B). 锯齿状异型增生(Serrated dysplasia)
  • 以其独特的地形(腺窝区域)为特征。
  • 经常呈现微乳头状图案,延伸到粘膜表面,并表达MUC5AC。
  • 这种表型也被称为锯齿状腺瘤,并且经常与腺癌共存。

鉴别诊断
  • A). “不确定是否为异型增生”
    • 这个术语并不代表一个生物学实体;它主要是一个用于那些缺乏可靠组织学特征以区分肿瘤性/异型增生表型与非肿瘤性表型(即反应性或再生性变化)的可疑病例的诊断标签。
    • 当处理小活检标本并伴有高度炎症时,通常使用“不确定是否为异型增生”的标签。
    • 通过评估连续的组织学切片和/或在清除粘膜炎症后获得更可靠的活检样本,可以解决判读上的困境。
    • 由于其细胞非典型性和核分裂分裂增多(甚至是非典型性核分裂的),再生性非典型性可能被误诊为异型增生;然而,在非典型变化中,细胞结构和结构的变异很少涉及粘膜表面。
  • B). 粘膜内侵袭性肿瘤/粘膜内腺癌
    • 指侵袭固有层或粘膜肌层的肿瘤。
    • 通过明显的结构异常(如腺体拥挤、过度分支和发芽)与高级别异型增生(HGD)区分开来,无论是否存在结缔组织反应。
    • 单细胞浸润、梁状生长、腺体内坏死碎片、不规则(爬行)融合或小的退行性腺体可能是有帮助的发现。

诊断标准的差异

关于胃异型增生和腺癌的诊断标准,特别是在日本与北美、欧洲和韩国的病理学家之间,只达到有限的共识。

  • 日本病理学家:基于细胞结构异型性建立腺癌的诊断,而不考虑间质侵袭的证据。

  • 在北美、欧洲和韩国:病理学家主要基于基底膜的破坏以及癌细胞扩散到固有层来诊断。

  • 在日本,具有高级别细胞和/或结构异型性的胃非侵袭性肿瘤病变被诊断为非侵袭性癌,而其他国家的大多数病理学家会将其分类为HGD。

  • 图片

  • 图片

  • 图片

  • 图片

  • 图片

  • 图片

  • 图片

  • 图片

  • -参考文献: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Editorial Board. Digestive system tumours [Internet]. Lyon (Franc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