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民革刊:雨花石上读“天下为公”

 雨花石之乡 2024-05-10 发布于江苏

雨花石上读“天下为公”

每次到南京中山陵,或南京长江路原民国总统府,看到孙中山手书的宽博、浑厚的“天下为公”四字,文字苍劲有力,大气雄魄。许多游人将其做为背景合影留念,都不由得对他心系天下,情系百姓,终其一生,为奋斗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肃然起敬。

“天下为公”四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而发人深省。众所周知,“天下为公”是国父孙中山必胜的理想追求。这四个字出自《礼记·礼运》篇。孔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这是孔子幻想中的三代之前社会状况,人们平等互助理想社会的蓝图,此后“天下为公”更表现为历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管理理想的憧憬。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孙中山很欣赏孔子的这段话,亲手写成了条幅,挂在墙上不时观赏,并且从这段话中提炼出核心的“天下为公”四个字。他理解“天下为公”即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理想社会,乃是“大同”理想的核心内容和达到大同境界的必由之路。“天下为公”体现出一种有深厚渊源的“民本”精神传统而为孙中山所向往。孙中山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理想,终其一生都在践行“天才为公”。或许可以这样说,他的理想,他的目标,他的思想体系的基本精神,都浓缩在“天下为公”这四字之中。有史料可查证的孙中山题词墨宝,存世者为299件,其中书写“天下为公”和“大同”的有40件,占到孙中山存世题词墨宝的13%强,可见孙中山对“天下为公”的执着追求。

笔者作为一名来自雨花石之乡南京六合区的一名民革普通党员,平时喜爱雨花石,且特别钟情欣赏收藏与民革文化相融的雨花石。最近在六合区雨花石收藏家蔡康健的雨花石馆看到雨花石上形成“天下为公”的文字雨花石,令我久久驻足。这是四枚玛瑙质雨花石,石形规格大小相称,红黄白三色构成,每枚雨花石上出现行草书体“天下为公”各一字,其字体浑厚圆润,遒劲有力,沉稳耐看,让赏石者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父神工和雨花石的天成幻出。

看到这一组美石,让我想到国父孙中山为实现“天下为公”而奋斗了一生。他曾说:“如不言革命,在广州行医,每年极易赚得一万余金。”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和辛亥革命的领袖,胸怀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崇高政治理想,而且在辛亥革命艰难复杂的斗争中,以“天下为公”的磊落政治胸襟,视建立民国的革命大业为最重,不计个人功利名位,从容进退。这是使辛亥革命得以取得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之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开始迈入新的历史时代之标志性事件。

孙中山一心为国家,为民众,视金钱如弊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虽然直到他逝世,民国依然是一块假招牌,但他为实现“天下为公”而作的种种尝试和努力是有益的。今天的时代跟孙中山所处的时代已根本不同,但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的题词依然激励着中国人民,依然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 一生追求“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继承和弘扬“天下为公”等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赋予“天下为公”以全新内涵、丰富内容和时代意义。

人间正道,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发展迈上了新的征程。在新征程上,作为民革党员, 。我们民革人也一定有决心、有信心、有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为祖国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图为写有行草体书的“天下为公”四枚雨花石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