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伶界趣事~后台的规矩

 俗文化研究院 2024-05-10 发布于河北
说起戏班子的后台,大家感兴趣的肯定是生旦净末丑,各自应该坐哪儿。据齐如山先生的考证,是另外的一个说法。
这种规矩不是最早由北京的戏班子兴起的,最早这是草台班子的规矩。
你想呀,北平当时的戏园子后台宽敞,除了箱笼之外,也放得下椅凳,人就没有必要坐在箱笼之上。
而草台班子演戏,一般都是在乡下搭席棚草台,后台的地方当然也很小,放不下椅凳,演员自然就以衣箱为坐了。演员需要化妆,为了化妆方便,每个人的座位就给固定了。
再者,如果哪个演员落魄了,求到哪个草台班子搭班唱戏,你进了后台,直接坐到你该坐的位置,管事的就知道怎么给你派戏了。
过去戏班对行头管理极严,不但某件行头应装哪个箱子,有规矩,就是某件行头在放置的时候应该在某件行头之上,其次序都是不能乱的。只有这样,你在用的时候,不必思索寻找,伸手便可取出,就算是夜晚没有照明的情况下,都不会拿乱。
那么,到底是怎么安排座次的呢?
旦角坐大衣箱,因为大衣箱里装有喜神。(就是旦角演戏时抱的假娃娃)而且大衣箱装的大多也是旦角所用的衣物,他坐此处,扮戏的时候比较方便。
到了北京程长庚掌管三庆班的时候,单皮鼓也装于此箱。
因为,原来京剧班的规矩,开戏之前,要打三通锣鼓,打之前,各管事的管箱的人必须到齐。结果日久天长,渐生弊端,到打锣鼓之前,只有放文武场面的那一个箱子的管事的来,不耽误开场的锣鼓,其他管箱人到不到的就不好说了,也有就此误事的。
后来,程长庚就给改了,不在把文武场面放在一个箱里,而是一个箱子放一件,如果有一个管箱的不来,开戏的锣鼓就不能敲,就把这个弊端改革了。
原来喜神也不放在这个箱子里,原来单有一个箱子放剧本,喜神和剧本放一个箱子里。后来,每次演戏就不带剧本了,喜神就放大衣箱了。
生行坐二衣箱,因为最早生末分行,而生多演武戏,而这个衣箱所装的衣服,多为武人所用,所以生行坐此。场面用的堂鼓也放在此箱。
净行坐盔头箱。同样道理,此箱多为净行所用之物。场面用的唢呐,月琴也放于此。
末行坐靴包箱,也叫三衣箱。
武行坐把子箱。因为其中所装的都是兵器。
丑行可以随便坐,不是行为他们地位高,而是丑行向来兼演各行,男女老少他都演,所以他哪儿都能坐。
催场的,检场的,打上下场台帘的,坐旗包箱。此箱永远放在上场门帘旁边,方便检场的催场的不耽误干活。
管事的坐账桌。
这就是后台大致的分配,当然实际要比我描述的复杂的多。
但是后台讲究一个一个秩序,一个方便,这个规矩是永远不许乱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