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踝管综合征

 秋原劲草 2024-05-10 发布于四川
图片

让医学教育更智能

图片

踝管综合征又称之为跖管综合征、跗管综合征或后跗管综合征,踝管综合征是由胫神经或其终末支(足底内侧或外侧神经)在小腿或踝关节处卡压引起。屈肌支持带位于胫神经走行区的浅层,构成踝管的顶部。它起自内踝后方,止于跟骨。根据踝管内神经卡压的位置不同,其临床表现多样。

图片

       踝管为一纤维骨性通道,起于小腿后内侧,行经内踝后方。其前壁为胫骨远端,后壁为距骨及跟骨后部。屈肌支持带起于内踝近端10cm处,覆盖于踝管表面。踝管内容物包括胫神经、胫后动脉和静脉、胫后肌腱、拇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如果胫神经在踝管的近端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踝管综合征。此种情况的发生率为4%~7%,可因分支处神经横断面积增大而导致踝管内压力升高。由于胫神经在踝管内走行段血供来源丰富,因而患者无神经缺血表现。症状通常起源于卡压部位的远端,但这并不绝对。

       管位于内踝部,由屈肌支持带、跟骨内侧壁、距骨后内侧面、胫骨远端后内侧、三角韧带和跟腱围成。屈肌支持带发出三个纤维隔,形成四个骨纤维管。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和踇长屈肌腱。踝管管壁坚硬,伸缩性小,是小腿后区通向足底的重要通道。胫神经在踝管内的走行相对稳定,在踝管内或出口处分为三支,即跟内侧支、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跟内侧支分布于足跟的内侧和跖侧皮肤。足底内侧神经支配踇展肌、趾短屈肌、踇短屈肌、第1蚓状肌;其皮支分布足底内侧半及内侧3个半趾底面的皮肤。足底外侧神经支配足底方肌、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第2蚓状肌、第3蚓状肌、第4蚓状肌、踇收肌、骨间肌;其皮支分布于足底外侧半及外侧1个半趾底面的皮肤。

图片

       踝管综合征的各类病因包括:1.创伤:是最常见的可确切引起踝管综合征的原因。后足骨折会减小踝管内空间。此外,屈肌腱创伤性腱鞘炎也会减小踝管的空间。2.占位性病变:这类疾病会导致踝管内压力增加,如腱鞘囊肿、脂肪瘤、神经鞘瘤、静脉曲张、附属肌肉、增生性滑膜炎。3.骨结构改变:距跟联合,增大或脱位的三角骨。4.屈肌支持带:覆盖于踝管之上并可能撞击胫神经。5.后足畸形:已经研究证实跟骨外翻合并前足外展会增加胫神经的压力。跟骨内翻合并前足旋前会导致拇展肌缩短,这可能会增加肌肉的直径,从而减少踝管远端的空间。

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以踝足部疼痛或感觉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以向足趾或近端腓肠肌区域放射。足踝部的针刺感、烧灼感和麻木可在长期站立、行走以及劳累后诱发或加重。会出现夜间疼痛,往往由于夜间疼痛严重而导致患者出现睡觉不佳。也会出现一些自主神经营养功能障碍的表现,包括皮肤干燥、不出汗、皮肤温度低、趾甲松脆等。

图片

踝关节Tinel 征

     评估患者神经是否受激惹或受压,检查方法: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使用叩诊锤或手指轻叩击患处神经,观察在患者神经支配区域是否引起刺痛或针刺的感觉。

图片

    说明:试验阳性结果表明患者存在局部神经压痛和(或)局部出现针刺性疼痛,并有麻痛感向该神经支配区放射。  

踝管综合征的治疗

    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踝管综合征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指征,应积极行手术治疗。许多学者认为肿物压迫导致的踝管综合征治疗效果显著,而针对某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以及特发性的踝管综合征治疗效果欠佳。保守治疗包括患足的制动、减少活动、理疗、推拿、按摩、局部封闭以及熏蒸等等。保守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者,应考虑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去除造成胫神经及其分支压迫的原发病因,对胫神经进行松解,包括单纯神经松解、神经外膜松解和神经束膜松解。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常规开放手术、显微镜下开放手术和内镜下手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