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右归芄是扶阳配阴

 嘉齐656 2024-05-10 发布于山东

这就是它和肾气芄的不同之处,我们先来看肾气芄方子(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去掉桂枝,附子,就是现在市面上的六味地黄芄,这样讲大家就明白了

人家说肾气芄,是三补三泻,何为三补(熟地,山药,山萸肉)是也,何为三泻(茯苓,丹皮,泽泻)是呀,加入桂枝附子,就是增加去运化,不然就是太滞了,滞就是不消化不运化之意

这也是很多脾胃不好,消化慢的人,吃了六味地黄芄就饱胀,而吃肾气芄就没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六味减去了运化药

那为何叫肾气芄呢?熟地是入肾,山药是入脾胃,山萸肉敛肝养肝血,这就是我讲的,我们只要不让肝生发过快,是不是消耗就减少?(和开支节流是一个道理)。而茯苓是入脾利水,丹皮是凉肝清虚火,泽泻是利水,有了桂枝温心阳,附子温肾阳

这就是一边利水(茯苓,丹皮,泽泻)一边补益(熟地,山药,山萸肉)一边温阳(桂枝,附子)的思路,水利去则阳气恢复,有补益则生化有源,又有了桂枝附子温阳,不就是让气上升吗?火煮水开,水蒸气就上来了,所以是补肾气的,叫做肾气芄

而右归芄呢,是张景岳医生创作的,前身还是肾气芄,不过是去除了肾气芄的三泻(茯苓,丹皮,泽泻)之药,因为他爱喝酒,老是腰痛,明知是肾气不足,但用肾气芄加减就是吃不好,所以他把肾气芄的三泻(茯苓,丹皮,泽泻)拿掉,加上补肾温阳的,结果把腰痛治好了,取名为右归,就是温肾阳之意,因为古人认为人左边的肾是肾阴,右边的肾是肾阳(右归就是补肾阳之意)。

原来肾气芄是桂枝,现在他换成肉桂,也就是肉桂,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药,然后加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当归、杜仲。同时加大了附子,肉桂的量,因为肾气芄原方附子桂枝都是少量的,这就是右归芄偏热的原因

增加了补肾温阳的药,又去除了三泻(茯苓,丹皮,泽泻),也就是只补不泻的思路,对于补益来讲就变得更快了,因为很补很热,所以我才特意写过一篇文章,吃右归芄的方法,就是先半个,不上火才吃一个,一天一个就够了,实在上火就可以停下,不上火了再吃,循环渐进,没必要按说明书

又因为没有了三泻,自然就不是利水的思路,所以我讲右归芄是扶阳配阴,而不是益火消水。扶阳配阴,就是阴太过(盛)而阳太弱,因阴太过,所以人出现乏力,想睡,怕冷,脚无力,畏寒怕冷等

你老用利水之药,一方面是寒,一方面让更多营养流失,所以用扶阳配阴的思路,就是将剩余的物质转化为能量,这样避免了津液的流失,又能更好利用资源,所以右归芄不是急用药,而是慢性病的补益药,最适合年老体虚的患者

方中讲到中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来点儿干货##清风计划##健康科普大赛#

右归芄是扶阳配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