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治口吃,余干之行

 qinlingxiaoxi 2024-05-10 发布于陕西

作者:南京老李


俯瞰着夜幕笼罩的琵琶湖,湖岸有直线、有弯道,最终汇成了一个大大的圆,这是躺着的圆;湖边耸立的摩天轮不断变幻着色彩,那是一个站着的圆。这是我在江西余干的第八天,明天即将结束这次特别的旅程。这个五一节,是特别的,是刻骨的,是值得铭记的。

图片

一、余干的天

我是临时改变五一行程的。本打算趁着五一节带孩子去苏州博物馆,突然看到“秋水理论微信群”推送的开课通知,9天,且学费补差价。“去吧,去吧,去试试看。”一个声音对我轻轻地絮叨。请示了家中领导,孩子妈说:“你看你前几年去了西安27矫正,回来还是那样;不是舍不得花钱,不如多陪陪孩子,不如就在南京找个高僧问问道。

图片

但是那个声音继续轻轻诉说:“去吧、去吧,最后一次,如果还是不行,也就死心了。”丑妻,但关键时刻既贤且惠,看着我还是想去的意思,默默地帮我收拾行囊,提醒江西“提灯定损”事宜,并叮嘱安全第一。

30日中午,我退了已经好不容易候补到的高铁票,决定驱车来余干。因为,我想试试看,我想体验一下沿路的风光,权当公路旅行;我也想着,距离509公里,隐隐希冀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六个小时的路程,一路下雨,我严格遵守着导航提示的各个路段的限速,穿越徽州、赣州境内万千隧道、青山、水畔,我到了阡陌纵横、水网密织的荆楚大地——余干县。

图片

小雨润如酥,连续五天,秋水老师在教室跟我们婉婉道来,从“五因图”到口吃病原理的细致讲解,从儒释道的关于“道”与“法”的辨析,到先师张景晖老先生“任何矫治口吃的方法,都是暂时性的无法根治口吃病的根,根治在于改变自己的思想认知”的判断袁媛老师带着我们冒雨登冕山。余干五月的雨啊,就是甘霖,不冷、不热、不躁,滴滴注入了心底,润物无声。第六天一早,我拉开酒店窗帘,映入眼帘的,是绿波荡漾的琵琶湖,竟有点点白帆,阳光普照、蓝天白云,极目远眺,我能清楚地看见“春水”共长天一色。我醒了。

图片

二、余干美食

穷家富路。在家里怎么拮据都行;出门在外,讲究的是安全和舒适,才有动力去谋事。到一个地方旅行,就要住好的酒店、会良人、听良言、品尝当地的美食,品茗当地的美酒和好茶。我都实践了。课余,我和来自燕赵之地的小吕、小张奔赴干越古城的各个街道,品四特酒、尝百家菜,余干名特银鱼、余干青椒炒肉,一般般;最好吃的还是咸鳜鱼,比鲜鳜鱼多了几分风味,比黄山臭鳜鱼少了几分龌龊,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图片

蒜瓣般的鱼肉,轻夹,缓缓送入双颊,停留片刻,细致感受鱼肉和舌尖轻触的一刹那,咸香裹挟着谷氨酸钠,瞬间盈满心肺。渔家美食,我遵循着“渔道”,不敢翻转,只能用筷尖轻轻翻拨着另一面的鱼香,唇齿留香。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拍案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教人为之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扼腕的相见恨晚。美食是,人也是,思想也是。

图片

三、余干的人

近些年,网络上对于江西的风评不大好,从“天价彩礼”到“提灯定损”,江西老表的形象从“十送红军”的闪闪红星潘东子,跌落到心机万重、恶意万千,好讼善辩的“精明人”。

我告诉小吕、小张,都说“扬州出美女”,其实扬州也没什么美女,自古燕赵之地美人胸臀比例最佳、哈尔滨美女都有1/4俄罗斯血统、山城重庆美女“美白甜”皮肤沁出水,这才是出美女的好地方。其实,哪个地方都一样,有美人就有丑人,有男人就有女人,有聪慧者就有愚笨者,有口吃病患者就有带有口吃现象但是不成病的正常人。

图片

余干的方言,我们是一点听不懂的,我们去饭店吃饭,老板一听你是外地人,至多多收个十块二十块,余干道义还是在胸中的。哪个地方不是这样的呢?“好客山东”的青岛还有“天价大虾”,三亚是东北第四省,你好奇问一下这是什么鱼,东北老板直接把鱼摔死给你看,定价三万。这样一比较,心宽啦。余干的人,不像江浙沪大城市人的“匆匆太匆匆”,也不会像部分内陆省份的保守与躺平,“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文章节义,白鹤鱼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况有鄱阳湖泊三千里,俊采星驰的《滕王阁序》。秋水老师就是周星驰。

图片

四、余干的老师

秋水老师,一个脾气古怪的小老头。比我年长十五岁,但是有“大智慧”。这样的智慧,不仅仅因为他是1981年高考的数学专业大学生的绝顶智商,更来源于他曾经患有严重口吃病、严重抑郁症,自我痊愈后所带给他的“大光明”式的智慧启示。如此艰巨的“开悟”本身,是依靠他自身无法实现的:

1988年师承张景晖老先生,自始摒弃“口吃认知”,三年后口吃痊愈;2006年,患有严重抑郁症的他,鄱阳湖畔屡次自杀,火车上阅读拼音佛学故事,顿悟,继承并发展张景晖矫正口吃思想,创立“秋水理论”。但是此小老头,又臭又硬。他给我的直觉,很“刚”,不会转弯,明人事但不事人事,把自己搞得一身伤痕,而又沾沾自喜;孤傲且缺乏明哲,总觉得“口吃人”都有无量才华而在现实中落得仕途的藉藉无名。

图片

于是,五十岁后,他每天清晨三点半起床,写书、立说、论道,以成就自己。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倔强的小老头,带给我的震撼,是颠覆我的认知的。他在上课时,是用他自己燃起的生命之火,热烈的、尽情的燃烧。他在用尽自己的热量,把先学之识、先见之明,用尽一切能想到的现实的、看来的、听来的、杜撰的,用来举例,形象、生动、深刻、禅意、理性、感性地掰正我们的认知最深处的“口吃思维”,请注意,是掰正。

图片

我们的口吃思维是何其的顽固,他是何其的努力和吃力。但是,他不疲劳。他上课时永远看上去那么精力充沛,总是那么“刚”,当中偶尔穿插着余干方言让袁媛老师干着干那;课余,又是对袁媛老师抱怨这抱怨那,我实在看不过去,提醒他,要“知行合一”,要“师表其内”,他就抽着烟,腼腆着笑,无言以对。

师者,韩愈说,“传道受业解惑”;而他,兼具着智者与笨蛋、正常与分裂、完美与不完美、理智与情感、狂傲与孤独、贤者与大众,就这么矛盾又统一,成为了他,独特的他。但是,他,在我心里,他已经超越了普世价值的“师者”,超越了“传道受业解惑”,他在用他独特的、本土发生的、自己倾心的方式,教授学生真正能“学以载道”,做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师者”的榜样。在这个意义上,我不愿意称他“秋水老师”,而是哪吒对于太乙真人的,唤出莲花新生命的那一刻,那句深深的“师父”。

图片

五、余干的“道”

夜深了,琵琶湖畔的路灯已熄,看不见摩天轮,于是“冥想”。“道”,“蜀道,难以上青天”,“道可道,非常道”……在西安、在沈阳、在我的幼年、青年、如今的壮年,四十余年,我在苦苦的寻觅。我努力想方设法请假,参加了那么多的面授、网络的口吃矫正,因为我很痛苦,我想摆脱。我宝贵的生命中的前四十余年,就是我跟口吃辛苦卓绝的抗争的四十余年。我已经对自己绝望了,我向口吃摆摆手:“我服了你了,我放弃了。”

图片

来余干,九天,正好得空,试试看。我对自己说,尝试最后一次,都德的“最后一课”。

这几天下课完毕,我用手机的“备忘录”功能,想了很多,记录了很多,很多的启发,很多的灵光一现,不成系统,但是星星点点,却自成光芒。

师父的教学,是我高考后第一次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拾着师父的目光,他看到哪里,我就能看到哪里。因为他说的,能深深吸引我的内心,能直指我的灵魂批判我的思想,能洞察我的过往,指引我的来。

图片

如果把老师的观点体会为佛学,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如此妙趣的、明确的梵音,涤荡认知、涤荡心灵的最深处,这是我在南京寻觅“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寻觅不到的,这是我在南京寻觅“血中带绿、烤鸭满汤”的各味卤菜献给师父师母的朴素愿望所无法表达的。

图片

我明白了,明白得很透彻、很彻底,我明白了这个“道”。我很欣喜,但是,我不能“大喜”,因为谦逊的美德,因为事以密成,我只能“窃喜”,自己欢乐着、欢乐着,连爸妈都不告诉,这就是“道”,学而时习之、用之,且至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