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王阳明用“心”练书法:不仅没退步,反而学通了?

 书虸 2024-05-10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王阳明靠“心法”练习书法,写成这样,自称拟形于心始通其法,分2个阶段,厘清了江湖体和俗书的缺陷。

图片
王阳明草书《若耶溪送友诗稿》

王阳明,明代知名哲学家,他创立了心学,并把心学和书法结合在一起,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谈到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文中说:
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图片
王阳明草书《若耶溪送友诗稿》

王阳明这段话,虽然说的有一点云里雾里,但是仔细端详,还是能够看出他的这书法的过程的。

王阳明说自己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临摹古代人的字帖,只学习到了字的外形,后来他就不练了,在心里思考,在心里模拟字形,结果反而把书法学通了。

图片
王阳明草书《若耶溪送友诗稿》

后面那一段,也是讲述的心学和书法的关系,他认为学习书法不是要把字写好,随时随地在心上学,字自然也就好了。

同时他借明道先生的话说,学习书法一定要有恭敬的心态。

图片
王阳明草书《若耶溪送友诗稿》

王阳明这段话其实描述了书法学习的2个阶段,模仿阶段和创作阶段。

1、“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

模仿阶段其实就是临帖阶段,这个时候一笔一画描摹古人,学习古人的书法字形,研摹古人的用笔、结构、章法,这个阶段是基础,也是学习书法必须要经过的阶段。

王阳明能够“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其实已经打好了书法的基本功。

图片
王阳明草书《若耶溪送友诗稿》

2、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

第二个阶段是创作阶段,这个阶段来的是勤于思考,把学习到的书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形成自己的字体,其实就是创作的过程。

图片
王阳明草书《若耶溪送友诗稿》

这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必不可少,也是相互依存的,第一个阶段是打基础阶段,也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没有第1个阶段,第2个阶段就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

没有第2个思考的阶段,书法也永远上升不了一个层次。

图片
王阳明草书《若耶溪送友诗稿》

我们今天学习书法,很多人就只学习了一个阶段,有的人直接跳到第二个阶段,没有临帖,就开始自己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