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听 ‖ 童年记忆

 华豫之林 2024-05-10 发布于河南


童年记忆

作者/墨江涛 朗诵/张娜


五月的风,带着绵绵的乡愁,刷新温暖的记忆。
故乡的月光,有童年的芬芳,还有一池蛙鸣。月光深处藏着小桥、炊烟、老井,老井的旁边,有一棵大柳树,大柳树下有一块大石头,年迈的父亲,坐在石头上,吧嗒吧嗒抽着闷烟,身旁有一桶清澈的水,还有我饥饿的童年。驮满沧桑的小石桥,像村姑的红头绳,一头系着青丝少年,一头系着白发爹娘。
在村子的东北角,住着五户人家,从东向西一字排列,斌哥家居东,双仁爷一家居中,兰庭叔和徐长命相邻,我家最西,相邻就是生产队的菜园子。每一家都是我家的友邻,每一家都有我的孩提同伴。我家门前有一个大大的水塘,有野鸭悄悄从芦苇丛中探出头来,又箭一般地窜向芦苇深处。水塘北岸凸出一块土地,一直挺到水塘中间,地上有一座古庙,庙前有一眼清澈的水井,是我们几家生命的源泉。
启明星渐渐隐没,听得见扁担和着水桶的叮当声,左邻右舍的男人们向井边走去打水。农忙时节,把水缸注满后,就听到开始给老牛上套的吆喝声,年迈的奶奶吵着我们兄弟姐妹起床的催促声,婶子大娘陆陆续续地起床,用清甜的井水张罗着一日三餐,贴饼子,煮红薯、熬稀饭,最好吃的还是玉米面和白面掺杂的手擀面,让幼小的我们眼热口馋。
老屋院内,种着六棵石榴树,每到五月,春风吹拂,落英缤纷,都是满院的石榴红,我们小兄妹和邻居的小伙伴,在石榴树中间嬉戏、打闹、疯跑,唱着小脚奶奶教唱的童谣:红石榴,圆又圆,石榴开花能卖钱……”。我突然在石榴树上,摘到两个长在一起的石榴花,小心地插到邻家小华姑的羊角辫子上。
炎炎夏日的中午,从自留地劳作归来的父亲,满身大汗,遇见双仁爷爷担水路过,毫不客气地蹲下身,用双手捧住水桶一阵猛灌,那清凉甘洌的井水让父亲甜到心底,然后将半桶水一股脑浇满全身。我们放牛割草回家,抓起葫芦水瓢从水桶里舀上一瓢水,几个小伙伴抢着喝着,尽情玩耍。
幽深的井底,犹如一面镜子,白天映照着天上的蓝天白云,夜晚数着满天星星。夏夜里,在老井旁边的大柳树下,婶子大娘喜欢在柳树下纳凉聊天,手持蒲扇的奶奶谈古论今,最多的是解放前跑反、绑票。夜空的星星很稠密,伸手就能摘一颗,装进童年温暖的记忆,我们在大柳树下快乐成长,虽然每家各户都很贫穷,我们穿补了复补丁的衣裳,在贫穷里无忧无虑,依附着温暖和睦的家境,快乐成长。老井是村里独特的风景,更是乡亲们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就这样,一口老井,养育了我们的童年,陪伴着父老乡亲的喜怒哀乐,送走了春夏秋冬。
到了冬天,缺衣少穿的我们,个个衣不蔽体,常常冻得流鼻涕,每个人都习惯用袖子擦,每个人的袖口都油晃晃的。我家一年四季吃红薯面做的黑馍,小桥南头的村庄里偶尔吃白馍,小脚奶奶就告诉我们小兄妹,黑馍好吃,白馍不好吃,没有吃过白馍的我们信以为真。
童年,我最高兴的事,用架子车拉着小脚奶奶到姑妈家去走亲戚。大姑三姑会给我和京春弟煮一个鸡蛋,我俩吃鸡蛋的时刻,姑姑会把小表哥表姐赶出家门,不然他们会哭闹,然后把鸡蛋皮打扫干净。瘦弱的奶奶舍不得吃鸡蛋,藏进宽大的衣袋里,回家的路上偷偷让我吃。在寒冷的冬夜,在老屋正中央,奶奶习惯燃烧一尊硕大的树根,火苗一明一灭,烤热了寒冷的冬天。奶奶习惯讲鬼怪的故事,我既恐怖又想听,一直到天蒙蒙亮。
离开故乡几十年了,但与我故乡的距离更近了,因为故乡永远在我的心里。身为背井离乡的游子,每次回到故乡,都能闻到泥土的芬芳,散发着童年的气息。老井和大柳树早已被岁月的风雨吹得无影无踪,浓浓的乡情,绵绵的乡愁,使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刻内涵。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的老屋和老井,永远让我饮水思源。

END

作者简介


     墨江涛,安阳市作协副主席,河南省作协会员,出版发行有散文集《枪声如梦》《温暖记忆》和诗集《父母是故乡》。


朗读者简介


张娜,中共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少先队优秀辅导员。曾获河南省德育优秀案例二等奖、安阳市少先队优质课一等奖、区德育微课特等奖、音乐微课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