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每日练 | 风吹草原层层浪,撩过沙地大大坑(2024届334)

 hjh2004 2024-05-10 发布于福建

2024届四川内江高三下第三次模拟考试

(有删改)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成的地貌,由侵蚀坑和坑后沙丘组成,是草原景观破碎化并转变为沙地的临界标志。某科研团队调查发现风蚀坑底部植被恢复速率一般高于积沙区。图5为内蒙古某风蚀坑等高线分布图,图6为内蒙古该风蚀坑表面沉积物粒径变化及剖面示意图。

图片

(1)阐释坑后沙丘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风蚀坑底部植被恢复速率高于积沙区的原因。(6分)

(3)有人认为人类在风蚀坑的放牧活动会加剧风蚀。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解题思路

本题以风蚀坑为背景材料,以坑后沙丘的形成过程,风蚀坑底部植被恢复速率高于积沙区的原因,人类在风蚀坑的放牧活动对风蚀作用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解析及答案

(1)阐释坑后沙丘的形成过程。(6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坑后沙丘的沙主要来源于坑体;(2分)

冬春季节该地地表干燥、植被稀疏且西北风强劲;(2分)

裸露的沙地不断被侵蚀,从坑体中被搬运出来的沙土遇草阻挡,在风蚀坑的下风向沉积下来。(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风蚀作用是指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而由风侵蚀而起的岩土,不可能长久都在空中移动或停留,故在风沙搬运的过程中,当风力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如山体阻挡,或地面草丛、建筑物阻碍)或下垫面性质改变时,会对风沙流产生影响,导致沙粒从气流中跌落堆积,从而形成各种形态的沙丘。

【继续滑动查看】

结合材料,我们可知风力将原风蚀坑里的“填充物”带到了坑后,经年累月堆积后形成沙丘。其中,特别是冬半年(冬春季为主),西北风强劲的同时,地表干燥,植被稀疏(即使有植被,也处于休眠状态,地表植被覆盖率低),而强风不断侵蚀裸地,形成坑体,而从坑里搬运出来的沙土遇草或障碍物阻挡,从而在风蚀坑的下风向沉积下来。

【继续滑动查看】

注意,坑后沙丘由丘顶到背风坡坡脚表面沉积物粒径的变化特征是由大变小。这是因为丘顶摩擦力小,风速大,携沙能力强,细颗粒物质被带走,留下较粗物质,而越过丘顶的气流在背风坡强度逐渐减弱,携沙能力降低,较细物质沉积。

(2)分析风蚀坑底部植被恢复速率高于积沙区的原因。(6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风蚀坑底部地势低洼,地表水易汇集;(2分)

地下水埋藏浅,土壤湿润;(2分)

坑底风力较小,土壤水分蒸发少。(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风蚀坑区域,位于内蒙古草原一带,气候较为干旱。而对于较干旱地区来说,水源是第一区位因素,而风蚀坑地势较低,地表水易汇集(水往低处流),积沙区则地势较高,沙土含水量有限。因此,地势低洼的坑底,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与积沙区地表相比,坑底离地下水的距离更近,即“地下水埋藏浅”)都较为丰富,土壤湿润,利于植被生长。

【继续滑动查看】

此外,如果在风力不是过于强劲的条件下,坑底受风力影响小(从坑底来看,凹陷的坑穴地形,跟避风港差不多),水土流失较少(土壤水分蒸发少)。

(3)有人认为人类在风蚀坑的放牧活动会加剧风蚀。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4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赞同。牲畜踩踏导致风蚀坑边缘易坍塌,为风蚀提供条件;(2分)

牲畜啃食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加剧风蚀。(2分)

不赞同。放牧时,牲畜踩踏坑底,使坑底抗侵蚀能力增强,减弱风对坑的侵蚀;(2分)

牲畜残留于坑内的粪便,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植被恢复,从而减弱风蚀。(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该题是开放性试题,自圆其说即可。但要注意的是,题目强调的是“任选其一”,也就是说不要两者都写,否则费力不讨好,画蛇添足。如果赞同“人类在风蚀坑的放牧活动会加剧风蚀”的观点,主要是从牲畜的活动出发,结合牲畜的践踏(导致风蚀坑边缘易坍塌)、啃食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等状况。如果不赞同“人类在风蚀坑的放牧活动会加剧风蚀” 的观点,则要略微动一点脑筋,“搜肠刮肚”给出证明的答案,如践踏可能会夯实风蚀坑,反而增强抗侵蚀能力(减弱风对坑的侵蚀),而牲畜的粪便,是植被良好的肥料,利于植被生长等。

【继续滑动查看】

由此可见,开放性试题,也不是随便挑一个回答就行。因为写个“赞成”或“不赞成”容易,但是要写理由却不容易。因此,做此类题的原则是:哪一个立场的理由好回答(得分率高),就赞成哪一个立场,因人而异。

课外拓展

沙柳是荒漠化治理和开发工业原料林的重要树种(灌木),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耐严寒、耐酷热、耐干旱、耐瘠薄、耐轻度盐碱(有着干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埋埋不死、水涝淹不死的“五不死”特点)。

沙柳根系发达,四散如网,固沙效果显著(萌芽力强、生根能力强)。沙柳叶和茎表面都有角质层,气孔凹,可减少水分蒸发,抵御严寒和酷热。枝条密集成丛,成片茂密的沙柳林改善生态环境效果好。

因沙柳具备显著的固沙功效和粗生丰产的优良特性,故不少沙区普遍用沙柳作为沙障材料。沙柳沙障集合了工程沙障和生物沙障双重功能,对地表风速具有极大的削减作用,并能干扰风沙运动,增强土壤抗蚀性。

注意,沙柳的产量高,用途广:嫩枝叶可做饲料,嫩枝条可做造林苗,老枝可做沙障材料,枝材可做人造板原料(纤维含量高、韧性强,可加工成木质建材)和生物质能源原料(燃烧性能优良,用以燃烧发电),根和树皮可入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