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爱能|收魂记事

 120035948@qq.com 2024-05-11 发布于江西
收魂记事
文/王爱能

摄影:胡迎飞

何谓“收魂”?即收回魂魄,把丢失的魂魄给收回来。

听听似乎觉得神秘兮兮,迷信兮兮,但我小时候,父母常要在我久病不愈时给我“收魂”。

印象较深刻的一次“收魂”场景顿然浮现于脑海中。

十四岁那年,应该是清明时分吧,我竟连着生病,先是拉肚子,拉到近乎脱水,然后是犯迷糊,不思饮食,整日昏睡,从医院买回的药吃了一大堆,就是不见好转。

母亲急匆匆跑去问号士,号士掐指一算后告知,要先施法术,驱除附在我身上的妖孽,再“收魂”。

号士到家来围着我转悠一通,离开时拎走家里唯一一只正下蛋的母鸡。

母亲问我前些时日是否在哪里受过惊吓,我说没有,在髙坎那边放牛时和皮条几人玩打仗,摔到了水沟里,但那水沟是干的。

母亲于是判定,我是在髙坎那把魂给弄丢了,决意为我“收魂”。

天黑以后,“收魂”开始。

小瓷碗里装进半碗大米,用小红布盖住碗口,母亲双手托捧着,和父亲静悄悄地走到髙坎边,四周一片寂静。

父母的嘴巴里同时念念有词,母亲的表达更清晰:崽儿冲撞了哪路神仙呀?我们来给您赔不是了,请把胆魄还给他,还给他——我们给您磕头了,磕头了——

数分钟后,父母开始往回走,母亲手捧瓷碗走在前面,一面呼唤:崽儿回来了么?崽儿回来了么?父亲走在后面,一面顺着母亲回应:回来啰!回来啰!

及至走进家门,父母同时对着神龛作揖,然后一齐来到床前,母亲将瓷碗在我的头顶旋动几圈,细声念叨几遍“菩萨保佑”后,把瓷碗搁放在床头。

依照号士的吩咐,若瓷碗里的大米有被搅动的迹象,则定是“失了魂”,得继续“收魂”。

第二天天刚亮,母亲急匆匆掀开盖在瓷碗上的红布,她的面色突然发白,瓷碗里的大米有被搅动的痕迹,她旋即对父亲说:崽儿丢魂了,要连着收。

其时我心里最清楚,半夜前后,我听到床头有响动,一定是耗子在找食。

但我什么也没有说,依然病怏怏地躺着。

父母连着为我“收魂”,至第三天,我突然感到了饿,母亲把家里剩留的两个鸡蛋煮熟,我竟囫囵吞枣般差点连蛋壳也吃了下去。

第四天,我从床上爬起来,向母亲讨东西吃。母亲很开心,跑去厚皮叔家借来两斤荞麦粉,给我做了一顿荞麦疙瘩。

印象中,那是我吃得最着急,最香甜的一次荞麦疙瘩。

几天以后,我便蹦跳着去学校读书了。

一眨眼四十多年过去了,那年我回到老家,和母亲闲聊起少时为我“收魂”的事,母亲竟突然笑了,她说那不玄乎,心诚则灵,灵则有功。

我当时犯傻,没能一下子体会到母亲那话的含义,现在静下心来想想,母亲说的“心诚则灵,灵则有功”是十分精当的。

不能简单以为大人都好迷信,有些迷信有时还真会巧得应验,但这不是迷信本身使然,那是爱,是父母的天地大爱,爱则灵,爱则有功,冥冥中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拦。

我将永记父母为年少的我“收魂”的那一幕,并将它讲给我的后人听。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