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八: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以仁通志 2024-05-11 发布于陕西

前两天在高铁上看《遥远的救世主》,主角丁元英提到一句话,叫做'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我觉得很有意思,看过的书和见过的人多了,会发现不同人对同一句话的理解差异很大,不管我怎么解释这句话,都有人觉得好极了,也有人觉得糟透了。尽管如此,还是要说出我的理解。

什么叫觉者呢?就是佛教讲的觉悟者,有时候也叫觉醒者。

什么叫修者呢?就是通过修正自己的言行来实现觉悟的人。

修者与觉者之间隔了一层纸,这层纸叫“道”,悟道之前是修者,悟道之后是觉者。

觉者因为悟了道,他认识到自己的本心是具足的,圆满的,清净的,不动摇的。他在这颗本心的指引下做出的言行举止,处处都符合道,不贪不嗔不痴,在外人看起来,他像是在遵循某种戒律,实际上他只是出于本心做出的自然而然的行为。

修者还没有悟道,但渴望悟道,所以他观察觉悟者的言行举止,并将其作为戒律来约束自己的心,让自己看起来跟觉者的言行举止是相似的,但他的心不是这样想的,修者的内心和外在的言行没有达成一致。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叫道法自然呢?

不是说【道】效法山水大自然,而是说【道】效法它自己,这样讲有点抽象,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悟道的人,他说一句话或做一件事,都出于他的本心,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他笑了,就是单纯的笑了;他哭了,就是单纯的哭了。笑也好,哭也好,没有什么原因,也没有什么目的。就像春天结束,夏天就到了;夏天结束,秋天就到了;秋天结束,冬天就到了。一切都出于自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却展现出四季循环的规律。

觉者也是如此,他的一切言行都是出于本心的自然行为,该睡就睡,该醒就醒,该笑就笑,该哭就哭,没有任何的刻意,就像婴儿的状态一样。

如果说觉者抵达了“道法自然”的境界,那么修者就处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境界,修者在效法地和天这些外在的东西,虽然比觉者差一些,但也很厉害了。比修者差一点的叫迷者,他们不明白什么是道,始终都在自己的贪嗔痴里转圈圈。

在我看来,迷者就是没有独立思想的人,世界灌输给他什么思想,无论好坏,他都相信;修者是有能力选择正确思想的人,能用正确思想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觉者是什么呢?是创造正确思想的人,他能引领修者和迷者。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孔子的一句话,叫做“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由心生律的觉者。我们日常听说的苦行僧则属于以律制心的修者。

要想成为觉者,除非悟性极高,否则最好是从修者做起,用外在的戒律来约束自己,约束得久了,就会跟觉者的言行一致,说不定某天就豁然贯通而悟道了。就像一个人内心不懂得什么是好人,但能够一辈子按好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么他就是一个好人。

想起颜回和孔子的一段对话,颜回请教孔子关于仁的具体做法,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年少时听到这些话觉得十分好笑,认为孔子是个迂腐的人,后来对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才发现这句话的价值所在。今天又想起这句话,觉得这句话太了不起了,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坚持不懈的做到这十六个字,距离悟道就很近很近了。

也许有人会问,人为什么要悟道呢?深一点来说,悟道的人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体会真正的自由。浅一点来讲,悟道的人能够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好好做每一件事,没有烦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