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给了性格最后一脚?

 老友茶馆 2024-05-1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有人残暴,有人邪恶,有人软弱,有人慈悲,到现在为止,人类自身也没有搞清楚这些性格的来源在哪里。

大多数人认为性格是天生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研究表明,人们一岁时的表现和他四十岁时的性格还有一定的关联。也有人认为性格是后天养成的,人是环境的产物。譬如说唐玄宗,年轻时杀伐果断,行事周密,但是到了晚年,在杨国忠、高力士的谄媚下,变得昏庸不堪,断送了自己亲手缔造的开元盛世。还有人认为性格是一种自我强化的结果,可能一开始只是不小心拿了别人的东西,可随之而来的快感使他不断去重复这一过程,慢慢变成了小偷。

科学家们对性格也做了很多假设和研究,有人从基因层面进行解释,也有人从内分泌进行解释,不过无论科学家如何努力,都不如星座、命理之类的那么直接,那么受欢迎。可以说,在性格研究和预测方面,玄学目前遥遥领先于科学。

人的性格肯定会受基因的影响,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刚出生的孩子就会有性格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如果不加干涉,就会越来越明显。就像一棵小树一开始歪了一点点,如果不加干涉,它会越来越歪。事实上,后天也很重要,社会环境就在起着纠正小树的作用,尽可能的避免小树过度的偏离正常值。

虽然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是真正对性格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和风细雨,而是暴风骤雨,甚至是灾难。是压力和灾难给了性格最后一脚,使人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格。

在人格分析者眼里,希特勒是个典型的例子,正是他残暴而自负的性格,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从希特勒的经历来看,年轻时的不得志给了他性格最后一脚。希特勒年轻时想成为一名画家,可是他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都落榜了,这直接给他的生存带来了压力。为了活下去,他曾在铁路行李房扛包裹,在大街上给人画像,还曾在下雪天扫马路。希特勒回忆说:“那时我除了一身黑大衣和饥饿是忠实朋友外,什么都没有。”缺乏安全感和尊重的流浪生活给了这个怀揣艺术梦想的年轻人一脚,使得他对生活变得冷酷无情,对权力无比痴迷。

像希特勒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不过是程度上的高低而已。最近看到身边有人因为亲人去世而抑郁,也有人因为父母离异而消沉。当然也有一些人在外部的打击下并不是一蹶不振,或是愤世嫉俗,而是走上了一条脱胎换骨的新路。

明正德元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生死荣辱给了王阳明重重的一脚,不过这一脚没有让王阳明沉沦,而是打通了他任督二脉,将儒释道的思想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心学理论。

如果没有这一脚,王阳明充其量就是一代名臣,而这一脚成就了他心学领袖的江湖地位。从王阳明本身而言,就像孙悟空不愿意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一样,也不愿意主动承受这样的折磨,但是客观上龙场就像炼丹炉,使得王阳明那一肚子废铁变成了百折不断的纯钢。

看历史上的名人,大多数都挨过踢。鲁迅挨过一脚,由此看清了世态炎凉;李斯挨过一脚,由此看清了荣华富贵;梁启超挨过一脚,由此开始周游列国,柳永挨过一脚,由此开始花天酒地。

人生或早或晚,或轻或重,总是要挨上一脚。没有挨过脚的人生是青涩的,是不能看清真相的。每个人在挨踢这件事情上就像打疫苗,既害怕打针时的疼痛,又期待打完针后的百毒不侵。

曾国藩的湘军一出山就被太平军重重地踢了一脚,打得他差点投水自尽。也正是因为有这一脚,才有了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六字真言。这六字真言不但使得湘军最终完成了对太平军的绞杀,也成为曾国藩后期处事的基本理念。

王阳明赣南剿匪一出山也是被土匪詹师富狠狠地踢了一脚,身先士卒的王阳明并没有取得他想要的胜利。这一脚踢得很是时候,王阳明由此也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懂得什么人干什么事。

人的成长伴随着性格的成长,而性格的成长需要付出挨踢的代价。既然挨踢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希望这一脚最好是正能量。

首先,当命运的一脚踢过来的时候,我们最好准备好挨踢的姿势,用屁股,而不是脑袋来承受这一脚。毕竟屁股越踢越清醒,脑袋越踢越晕。求别人不踢自己的脑袋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掌握好姿势,才能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其次,当我们挨了踢的时候,不要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说一句“儿子踢老子”就完事了,而是要真正的痛定思痛,把这一脚融入到自己的性格中去。有的人挨了一辈子踢,可是依旧没有“悟道”,甚至都有点爱上那种又痛又麻的感觉,几天不挨踢就难受。

最后,要小心身边那些被踢中了脑袋的人,这些人就像《生化危机》里被僵尸咬了一口一样,很可能以后去咬别人。

在和什么人交往这件事情上,还是孔夫子看得清楚。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听圣人的话,看到没有挨过踢的,或者被踢坏脑袋的人,都要离他们远点。

 *文章版权归作者刘辉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

内卷的根源在哪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