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对串解|14 桂枝与石膏

 德寿堂图书馆 2024-05-11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药对串解




14 桂枝与石膏

朱步先

方剂:白虎加桂枝汤 桂枝石膏汤 自制“桂枝解热散”

图片


石膏辛甘大寒,为清热解肌之良药。桂枝与石膏相伍,寒温化合,泄卫和营,功擅清热达邪,宣痹通络,为治疗温疟、热痹、暑热夹湿诸症之常用药对。桂枝常用5~10克,石膏常用30~60克。

石膏擅清肺胃大热,并可解肌,但无和营之功;桂枝内行营气,外解肺卫之风寒,与石膏同用,不仅清热之功著,且有调和营卫之意。麻黄与石膏同用在于清肺开闭,桂枝与石膏同用在于解肌和营。张仲景“白虎加桂枝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桂枝)开桂枝、石膏并用之先河。《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但热不寒是邪在阳明之征,故有取乎白虎汤以清阳明之热,唯骨节疼烦是营运受阻,不通则痛,故有取乎桂枝辛通开闭。此方用桂枝和营达卫,俾蕴伏于阳明与关节之热邪尽解,益彰石膏清热之功。辛温与大寒并用,解肌和营,妙义天开。或谓此证“骨节疼烦”为表有寒,故加用桂枝。不知此证仲景已明言“身无寒但热”,既无“恶寒”之征,何来表寒之有?又或谓桂枝能平冲逆,是为此证“时呕”而设,不知桂枝所平之冲逆,多系寒邪夹杂肝逆上冲,与此证之但热不寒截然不同。推究此证之“时呕”,乃痰热内蕴、胃气不和之故,此种呕逆,石膏可平。明代医家缪仲淳擅用石膏,其治章某热病案(《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病在阳明,头痛,壮热,渴甚且呕,鼻干燥,不得眠,脉洪大而实,用白虎汤加麦冬、竹叶而愈。缪氏谓此证:“吐甚,是阳明之气逆升也”,“石膏辛能解肌,镇坠能下胃家痰热”。故药后呕而烦躁、壮热皆除。此案可为《金匮要略》温疟“时呕”的一个注脚。缪氏是真知石膏之功用者,其谓“石膏辛能解肌,镇坠能下胃家痰热”,语甚精警,确为实践有得之言。

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之“桂枝石膏汤”,“治伤寒三日外,与诸汤不差,脉势仍数,邪气犹在经络,未入脏腑者”。药用:桂枝、石膏、黄芩、山栀、白药子、升麻、葛根、甘草。径取桂枝、石膏解肌清热,配合升、葛、栀、芩、白药子清透、清泄,适用于伤寒表邪未罢,邪热尚未里结之候。载于《赤水玄珠》之同名方“桂枝石膏汤”,系从白虎加桂枝汤变化而来,药用桂枝、石膏、知母、黄芩,主治疟疾间日一发,先寒后热,寒少热多。不少方书均载有此方,足见其治疗间日疟疗效之可靠。前人认为疟邪入侵人体以后,伏于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入于阴争则恶寒,出于阳争则发热,正邪交争则寒热往来。邪在阳分病浅则发作日早,邪陷阴分病深则发作日迟。故疟疾有一日一发,二日一发,三日一发之不同。间日疟邪陷阴分较深,除用桂枝、石膏和解寒热外,并用知母、黄芩以清阴分伏热。方药用意于兹可见。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多截疟的特效药被发掘出来,似乎对疟病已失去了辨证的意义,但诸如桂枝石膏汤这类方剂通过和解寒热,达致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抗病驱邪的思路,对一些具有寒热往来的病证的治疗,仍有借鉴意义。近代名医章次公先生化裁成方,融会新知,极富创造性,如其治一例温疟,药用:桂枝6克,知母12克,常山6克,石膏24克,草果6克,生甘草3克,粳米1杯,雄黄0.6克(研吞)。方系白虎加桂枝汤加味,所加常山、草果、雄黄,具截疟作用,其疗效当胜原方一筹。

白虎加桂枝汤还可用于治疗热痹。痹证多由感受风寒湿之邪,著于经脉、关节而成,但风寒湿久郁则化热,若素体阳旺,化热尤速,更有感受热邪而致病者,是为热痹。热痹以关节肿胀疼痛、痛处焮红灼热为主症,常伴见筋脉拘急,发热,口渴,心烦,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浮数或滑数等症。其治疗当清热通络,再辨其夹风、夹湿、夹瘀之异,分别参入祛风、化湿、化瘀之品,此为大法。若证见阳明热盛,用白虎加桂枝汤方为的当。盖非白虎不能清阳明之热,非桂枝不能开经脉之痹闭。如夹风可加入秦艽、僵蚕、桑枝;夹湿加入防己、豆卷;夹瘀加入虎杖、赤芍,每每收效。现代之风湿热病,见症颇类热痹,风湿热邪留着关节肌肉,痹闭经脉,进而累及心脏,其病机与《内经》“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相吻合。当其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疼痛明显,伴见壮热烦渴,可予白虎加桂枝汤出入,俟其关节肿消热退,再予宁心通脉,兼祛风湿,扶正祛邪,补益脏气亏虚,从容图之。清代医家叶天士用古方善于变通,如治一例痹证,案曰:“风湿发热,萃于经脉,肿痛游走,病名行痹,世俗呼为历节风是也。”药用:桂枝、羌活、石膏、甘草、杏仁、防风(《临证指南医案》)。此证风湿化热,关节肿痛,用桂枝、石膏通脉泄热;“肿痛游走”为风邪未靖之象,用羌、防散风消肿;用杏仁以开肺气,俾气化则湿化;甘草调和诸药。用药丝丝入扣,可以效法。

白虎加人参汤仲景用于治疗夏季“太阳中喝”,症见“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长江之滨,盛夏溽暑炎蒸,酷热难当之季,人每贪食冷饮瓜果,是以暑热之病每多夹湿,高热之际,常暗伏脾阳不足之患,非徒事清凉可解。余治夏令高热,暑热夹湿,汗出而热不解,烦渴,小便短而赤,或兼见腹泻,脉濡数,舌尖红、苔腻之症,取桂枝、石膏并用。余20世纪70年代,曾制“桂枝解热散”,药用桂枝10克、生石膏50克、滑石40克、水蜈蚣40克,共研极细末,每服9克,一日两次,开水送下,药后热退迅速,一般服三四次,其热即解,诸症向愈。此方桂枝用小量,取其解肌和营,兼化膀胱之气,与石膏相伍,则热邪可从表而散;与滑石相伍,俾湿热从小便而出。且在解热中有顾护阳气之意。水蜈蚣全草入药,能解表清热,兼可解毒。此品截疟如神,疟疾患者,每取鲜水蜈蚣60克(干品30克),于疟发前三四小时煎汤服用,常一服而疟止。余屡用屡验,孕妇患疟,照服无妨。水蜈蚣其根清芬,尚有化湿之功,此品与桂枝、石膏、滑石并用益增解热之功,并可祛浊解毒。故此方用于暑热夹湿之证,能收佳效也。


本文出处:《寒热并用药对串解》朱步先 著

图片

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