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仓巷12号的故事(22)

 星星情景英语 2024-05-11 发布于上海

水仓巷12号的故事(22

王琴

十. 外面的世界4

农学院

小时候,妈妈在农学院教数学,一周回来一次。平时我只是像在前面的故事里面说过的想象着妈妈回来了!周六接近天黑时,我就去巷子头上等妈妈,老远看见妈妈回来,高兴坏了,也不管妈妈手上提着多大的包,硬缠着妈妈拉着我的手,周末我可以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妈妈有时是周日晚,有时是周一早就又要离开我们去远远的农学院了。当时没有公交手段, 只有步行,妈妈要走一个小时,所以我觉得真是太远了!妈妈每周回来总是提着一个大袋子,农学院有什么好吃的我们都可以尝鲜。印象较深的是妈妈带回来的杨梅,那时,市面上好像没有杨梅卖呢!妈妈的手劲要多大呀!

妈妈工作的农学院确实离家很远很远,我跟妈妈步行去过。当时感觉农学院特别大,进了农学院的大门走到办公地点就要大约10分钟。妈妈带我去他们的农场看过猪啊牛啊什么的,那就更远了。还看过他们的试验田,我见到跟妈妈住在一个宿舍的阿姨在田里忙活。听妈妈说,搞农学的教授、老师们得从田地里的实验出成果。妈妈是教数学基础课的,我跟她到过她的办公室,只记得他们办公室有不少他们自制的教具模型什么的,那时的记忆对农学院只有很模糊的印象。上初中以后,我就跟妈妈一起住到农学院去了。(初中以后的事情在这儿就不说了。)

假期妈妈能在水仓巷住着,可是她总是很忙碌。暑假她经常去南京批卷子,我后来的理解是那时高考的卷子都是组织高校的老师去集中批,妈妈当然是去批数学卷子的。记得有一年妈妈去南京批卷子,给我买回来一双蓝色的球鞋,这在当时很是时新。关于这双鞋有两件事情记忆犹新。一是妈妈回来整理要报销的车票,其中有公共汽车票。我帮她整理整理,妈妈过来数一数,计算一下,拿出了两张,说“这是帮你去买鞋乘车的票,不能报销。”她这种公私分明,不占公家便宜的好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二是,由于这双鞋是我第一次穿的我认为最漂亮的鞋(以前基本穿家里做的布鞋),不要说在心里高兴了多少天,连走路我都小心翼翼,到操场跑步都有点儿不舍得!我现在还会想起来,我在课堂上伸出脚来自己看看这双鞋!假期有时间妈妈会整理整理我们的衣服,帮外婆做做饭,陪外婆说说话。但是每个假期她都会安排时间备课。我后来当教师以后,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在假期就提前备课,可以说所有的课都是先备一遍,熟悉教材,离上课比较近时再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等。这些都是妈妈传承给我的、做好一名教师的基本功。寒假中有个春节,春节时我们总是跟在妈妈身后到邻居家去拜拜年!那是多么开心!

妈妈在农学院教书教得那么投入,这是她一生的事业!

直到近年我有机会进入扬州大学农学院,去看到我当年比较熟悉的场景,仍然感慨万千,不过不少地方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尽管在水仓巷平时只有周日才能见到妈妈,但是妈妈对我们的影响力度是很大的。她的不经意的一句话, 她的一个眼神,我就感受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