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无高卑志当坚

 弘毅道远 2024-05-11 发布于浙江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语出宋代张耒的诗作《示秬秸》。意思是: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想成就事业,就要意志坚定,不可贪图安逸。该诗有序:“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可以看出,这是诗人对卖饼儿每天起早叫卖、寒暑不辍,有所感触写下的诗句,用来教育两个儿子张秬、张秸做事要不畏艰辛、勤勉不怠。

不论处在什么岗位,把眼前看似平凡的小事做好,点滴积累、坚忍不拔,也能成就不凡。明代宋应星曾六次科举落第,生活窘迫,可他失意不失志,为写一本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书籍,他遍访打谷场、手工作坊、店铺、窑厂、工地,与各类农人、匠人、工人、手艺人对话,然后记录、研究、整理、刻印,克服重重困难,才有了《天工开物》这本“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从“平凡”到“不凡”,考验的是人的“志”。业无高卑,意志坚定、矢志不渝,做一事忠一事,才能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

谨守本职,抛开名利牵绊,把全副精力集中到做事上,亦是为政之道。清代郑板桥心系百姓冷暖,做事脚踏实地,在任范县县令期间,“案无留牍,吏治清明”。调任潍县县令后,恰逢灾荒,他开仓赈贷,拯救了成千上万的饥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其“志”的写照。清代廉吏暴式昭在苏州西山只是一个巡检官,位列九品。但他在任上禁赌禁烟,除恶肃弊,为维护百姓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当百姓得知他穷得无米断炊时,冒雪为他捐米捐柴,留下了“雪篷载米送清官”的佳话。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应专于职、勤于工、敬于业、精于技。“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所从事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焊工,但他要求自己“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做工人要做到最好”,手握焊枪五十余载,带领团队攻克难题,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业内翘楚;“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贫困山区数十载,改变了无数女孩的命运,可她却从来不计职位高低、一己得失,诠释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本色。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摆正心态,摒弃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找准自己的职业兴趣,“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戒虚务实、脚踏实地,以坚定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地干下去,从事什么职业、身处何种岗位,都努力干出个样子,活出自己的精彩,实现人生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