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风吟楼 2024-05-11 发布于广东

《史记》一百三十篇,列入《世家》的共有三十篇,记载了周代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开国王侯、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家族的兴衰历史,每一篇《世家》,都是一份较为完备的诸侯简史、人物家谱。

《世家》共有周代诸侯十六篇,涵盖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在东周政治舞台上较为活跃的其他重要诸侯国,从整体上看已经较为全面,但不能说是尽善尽美,若要说《史记》的《世家》有什么缺憾的话,在西周和东周早期地位举足轻重的虢国,却没有一篇世家记载,算是一份较大的遗憾。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虢国是解开西周中后期和东周早期很多历史之谜的钥匙,那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虢公、虢叔,都是叱诧风云、炙手可热的周室勋贵。理清虢国的历史,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理清西周中后期和东周早期很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脉络,一部虢国史,可以说就是半部西周史、半部东周早期史。

很多不了解虢国的人可能会有疑问,虢国有这么重要吗?虢国还真就这么重要。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虢国的先世,与周文王是同宗兄弟。

相传,周武王灭亡商朝后,周文王的两位弟弟虢仲、虢叔创建了一东一西两个虢国。按照先秦男子“伯、仲、叔、季”的排辈,虢仲就是虢二哥,虢叔就是虢老三,哥俩儿分别担任两个虢国的君主,西虢拱卫周人在渭河流域一带故地宗周地区,是“畿内诸侯”;东虢则建国于洛邑附近,拱卫周人的新土成周地区,是“东方封国”。

“畿内诸侯”和“东方封国”地位不同,作用也不同。

“畿内诸侯”大多是周武王叔父一辈,德高望重,这些诸侯不但是一国之主,还在周天子王庭内身居要职,统治者则大多称“伯”,如在出土西周铭文中经常出现的邢伯、荣伯、单伯、毛伯,他们也同时是邢国、荣国、单国、毛国的国君。

而“东方封国”大多是周武王兄弟及子侄一辈、姬姓的旁支子弟、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他们在周人开拓的新区内封邦建国,从而“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他们的统治者习惯上称之为“侯”,如齐侯、鲁侯、晋侯、卫侯等等。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周人封邦建国,分封诸侯

位列畿内诸侯的西虢一族,历来深受周王室信任和重用,长期在周王室担任卿士,他们与周王室不仅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以近臣的身份参与到王室内部的管理中去,与周天子和周王室的命运休戚相关。

虢国在史料中并没有完整的君主世系,只有一些细碎的记录。考古发现的西周青铜器上有大量的虢氏贵族姓名,如虢季子白、虢公长父、虢城公、虢文公、虢公翰,他们都是周王身边最亲近之人。两个虢国也是周王畿和洛邑周围的主要强国之一,是诸姬的领袖。

清朝道光年间,陕西宝鸡出土了一块《虢季子白盘》,上面的铭文就记载了周天子命令“虢季子白”出征讨伐戎人,待其凯旋而归时,周天子赏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虢季子白盘

可以注意到,这几位虢氏贵族的称呼中大多有“公”字,这个“公”并非后人穿凿附会出来的所谓周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是对权高位重、资历深厚的诸侯贵族的一种称呼,如长期在周王室担任要职的周公、召公、毕公及其后裔。

虢国由于其独特地位,因此也理所当然地被称之为“虢公”。

除了在名号享受尊宠,虢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他们世代掌管周王室的兵权,担任“师”官,指挥周天子的精锐部队“宗周六师”和“成周八师”,代表天子出镇、巡视诸侯、征伐四夷、剿灭叛乱的臣下。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西周晚期和东周早期,虢氏一族作为天子近臣,更是深度参与了周王室内部的政治动荡,这时虢氏的领袖叫虢石父。

不过,深受周幽王信任的虢石父在《东周列国志》和民间传说中却被丑化成一个阿谀奉承的奸佞之辈,甚至将“烽火戏诸侯”这一子虚乌有的戏文说成是虢石父为了讨好幽王和褒姒一手策划的。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就对“烽火戏诸侯”之事提出疑义,并称“此委巷小人之谈”

周宣王短暂中兴后,留给继位的周幽王一个烂摊子。

幽王年间国土沦丧、政治混乱,恐怕并非一句“幽王昏聩”可以简单概括,学者李峰在其著作《西周的灭亡》中根据大量考古学资料对此进行过深入分析,他认为周幽王和虢石父的形象是被后继之君周平王给严重丑化过的。

周平王原是周幽王的太子宜臼,但在周幽王末年后宫嫡庶废立以及一系列政治尖锐斗争中,幽王立伯服而废宜臼,于是,废太子宜臼与其母系一族的申国联合犬戎大举进攻镐京。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伯服)与幽王俱死于戏(地名)”虢石父也被杀,西周就此灭亡。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

虢氏一直是站在周幽王一边反对太子宜臼的,太子宜臼继位为周平王后,虢氏继任领袖虢公翰选择了反对到底。

《古本竹书纪年》载:“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虢公翰拥立王子余臣为周天子,因其立于携地,史称周携王。

于是,周王室正式分裂为两大集团,一边是周平王及晋、郑、卫等东方诸侯,以及被周平王刚刚提拔为诸侯的秦人;另一边是周携王,及虢氏一族。

周平王一伙引狼入室祸乱镐京,犬戎人熟路熟之后侵犯劫掠如同家常便饭,作为王畿的宗周故地已经不便于长期居留。为了在两大政治集团中抢得先机,同时也是为了开辟虢氏新的根据地,西虢将本国大部分族人迁徙到今三门峡一带(新的西虢国以黄河为界,又分为南虢和北虢两个部分),占据了宗周镐京与成周洛邑之间的咽喉要道,留在故地的族人组成了“小虢”。

至此,虢氏一族共形成了西虢(含南虢、北虢)、东虢、小虢三个政权力量。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周平王虽然如愿继位,但此时也是头大不已。犬戎毫无诚信,时不时威胁镐京安全,支持他的晋、郑、卫等诸侯大多在东方,此时却鞭长莫及。

如果继续留在关中,周平王将受到犬戎和虢氏的内外包夹,为了首先生存下来再图反扑,周平王不得不趁西虢在三门峡地区立足未稳之际,率部东迁到洛邑一带重建政权,于是这才有了史载的“周室东迁”。

《今本竹书纪年》载:“晋侯会卫侯、郑伯、秦伯以师从王入于成周”。

西虢、东虢,以及留在宗周故地的小虢,这几个虢国联合在一起,使虢国在东周早期成为战神一般的存在,诸虢与周平王集团的诸侯频繁发生战争,特别是与郑国交战。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东迁后的虢国形势

位于今河南郑州荥阳的东虢与郑国互为邻国,“周二王并立”期间,东虢紧随西虢,与周平王政权势不两立,因此东虢便频频遭到支持周平王一方的郑国的打击。后人不明白这段历史,故意把东虢国君说得昏庸不堪,似乎还昏了头一般的主动给郑国献上城池,让郑国在东方做大。

虢氏虽强,但也抵挡不住周平王集团的“群狼战术”,尤其在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下,东方诸侯为了分割王室的权力,自然与允诺分权的周平王站在一边,虢氏以一己之力很难对抗周平王及晋、郑、卫等一伙人马,最后败下阵来。

周平王二十一年,周携王被晋国军队杀掉,西虢元气大伤,东虢被郑国灭掉,小虢后来被新兴的秦国吞并,周平王集团取得最后胜利。

周平王也明白虢氏一族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虢国军队依然有着强大的实力。周平王后期,东周王室便与虢国讲和,虢国见大势已去,只能归附东周,虢国与王室冰释前嫌。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今河南三门峡的虢国博物馆

周平王算是坐稳了王位,郑国获得了最大的政治利益,他不但吞并了东虢(《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中,武姜起初要求分封共叔段的地方,后来的战略要地虎牢关就在原东虢境内),郑武公父子两代还因拥立周平王有功,始终占据着王室卿士的位置。

到周桓王时期,为了制衡郑国的一家独大,周天子重新倚重虢国,“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虢氏再次恢复了在周王室中的传统影响力。虢公忌父、虢公林父多次代表周天子出兵讨伐诸侯,还干涉了晋国的内战“曲沃代翼”。

此时的虢国,依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对晋国的政治干涉,极大地影响了虢国后来的国运。

东周早期,周王室尚有一定的威信和实力,诸侯要扩大自身影响,还必须拉扯一下周王这面大旗。郑国之所以一度出现“郑庄小霸”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郑国方面借助了周王朝的余威。

“曲沃代翼”之后,晋国小宗灭掉本国大宗的“非礼”行为,更是结束了晋国过去拘于周人礼法的时代,晋国大破大立,它需要一场“立国之战”来宣示自己的力量,打击亲近周王室的诸侯国,从而更好地“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郑国是晋国的盟友,一时间不太好下手,那么谁是晋国最合适的打击目标呢?扒拉一下眼前这些诸侯,唯有虢国最合适。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虢、晋虽然同属姬姓,但此前分属不同政治阵营,彼此关系敌对,虢氏拥立的周携王正是死于晋文侯之手。虢国改弦易帜、归顺东周后,又在王命支持下频频干预晋政,“王命虢公伐曲沃”“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给晋国叛乱的曲沃一方予以沉重打击。

曲沃小宗赢得晋国内战胜利后,周天子派曲沃的仇敌虢公作为王使到晋国,赐曲沃一系为新的晋侯,简直是直接打脸晋国,也算是给了篡权上位的晋武公一个下马威。随即,晋武公之子晋献公诛杀对君位有威胁的群公子,失意的晋国公室贵族大量逃亡虢国,诸般旧恨与新仇交织,让晋、虢两国关系坏得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虢国是东周旧势力的代表,拥戴王室,唯王命马首是瞻;而晋国是新势力的代表,充满了扩张欲,它要驯服王室,建立霸权,称霸诸侯。新旧势力的博弈,使得晋、虢两国是迟早要正面交锋的。

最让新兴的晋国眼馋的是,虢国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占据了宗周和成周之间的战略要地。周王室东迁后对诸侯的影响力大大降低,各诸侯国都趁此机会拼了命地兼并小国、扩张领土,晋国偏居北方,偏偏它又不是什么安分守己之辈,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

虢国独享的地利之便,成为晋国向外扩张的主要障碍。但虢国也不是束手就擒,被动等着挨打的,虢国也利用其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周王室“旧勋新宠”的身份,在如今的晋西南地区向各个诸侯小国扩张势力范围,成为当时汾河平原诸侯小国的盟主、领袖。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晋、虢两国形势图

受后来晋楚百年争霸、以及晋文公重耳等人故事的影响,后人大多认为晋国是春秋之际的最强者。但在春秋早期,晋国却是个实力一般的小国,不但不如“春秋小霸”郑国,更无法跟如王者一般存在的虢国一较高下。这也注定了,晋国发动对虢国的逆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无法知道晋、虢战争的很多细节,但检索《史记晋世家》《左传》等史料可知这场战争的大致进程如下:

  • 前669年,晋献公诛杀晋国群公子,虢国为流亡的晋公子们提供了政治庇护,晋、虢两国已经进入到战争状态。
  • 前668年,两国兵戎相见,晋胜。
  • 前667年,晋献公想再次攻打虢国,却被晋国大臣们制止。晋国开始专心内政,富国强国,并日渐崛起。
  • 前 655年,过几年的蛰伏,羽翼丰满的晋国借道于虞国出兵伐虢,上演了战略大迂回,才彻底灭亡了虢国。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假道伐虢

晋、虢战争是一场长期的拉锯战,长达十四年,并牵连了周边的虞国等小国,不过在后人的讲述中,这场惨烈与复杂的战争最后被浓缩成了“假道伐虢”、“唇亡齿寒”两句脍炙人口的成语,似乎晋灭虢就跟玩儿似的,不费吹灰之力轻轻松松就实现了。

但只要深入了解东周早期政治局势和晋、虢、周三方关系,就会发现晋、虢战争远不像成语故事中那样轻描淡写。

可见有时候,小说和戏文里的故事,确实容易把真实的历史拐到沟里去。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虢国灭亡的意义,不亚于周室东迁,也是天子王权衰落的一大关键。

虢国灭亡后,王畿之地大大缩小,周王室丧失强藩,彻底失去了回归镐京故地的希望,从此只能彻底偏安洛邑一隅。而晋国扼制了桃林之塞,获得了进出关中的咽喉要塞,携地利上的优势,进退有据,从此开启称霸中原之路,一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好戏即将上演。

遗憾的是,对于在西周中后期和东周早期发挥了如此重要地位的虢国,司马迁却“忽视”了,竟然没有一篇《虢世家》。若论在诸侯中的实力地位,虢国要远超列入《世家》的管、蔡、曹诸国的,其历史存续时间也要超过郑国这样的后起之辈。

对于虢国的重要地位,司马迁不会不知道,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虢国灭亡的时间距离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太久远了,而虢国又非夏、商这样的天子王权,在当时保存下来的文字和实物资料几乎没有,司马迁即使是想写一篇《虢世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宗周强藩虢国,引领风骚数百年,《史记》中却少一篇《虢世家》

如果《史记》中有一篇《虢世家》,西虢、东虢、南虢、北虢、小虢这几个虢氏诸侯的历史脉络就会远比今天我们知道得更要清晰,那些令我们眼花缭乱的“虢公某、虢仲某、虢叔某、虢季某、虢某父”们,我们大概也能更加具体的知其名、详其事。

宣王中兴、幽王失国、周室东迁、二王并立、晋虢战争等历史细节,我们也能知道得更加具体,这其中发生的种种,自然要远比《东周列国志》《左传》《国语》记载的更加惊心动魄了。

可以说,虢国是解开西周中后期和东周早期很多历史之谜的钥匙。有时候我便经常感叹,如果《史记》中有一篇《虢世家》,那该多好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