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晕肝肾阴亏;这张方千万要知道!

 青龙中医 2024-05-11 发布于山东

这个患者女性,38岁,月经过后头晕头胀犯懒身子沉,少腹涨,月经正常,脚凉,头前胸双腋下有汗,眠可食可有梦,尿黄大便一到两天。双寸浮,右关沉弦细,左关摸不到双尺无力摸不到。舌红苔少,裂纹明显。

处方一贯煎加减:川楝子10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连翘15克,丹参15克,生地15克,枸杞子15克,菊花10克,钩藤2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五剂日一剂,

二诊:2024年5月11日

诸症大减,月经过后头晕头胀好多了,犯懒身子沉都有好转,少腹涨好了,月经正常,脚凉好点,头前胸双腋下有汗,心慌气短好多了,眠可梦少了,食可,尿黄,大便一到两次每天。双寸浮,右关沉,左关也可以摸到,双尺沉略弱。唯独舌苔多些,偏腻。改为小柴胡加减善后。

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钩藤20克后下,菊花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茯神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3枚,五剂日一剂,

按:一贯煎出自清代魏玉璜《续名医类案·心胃痛门》,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甘杞子、川楝子组成。功能养阴清肺,滋肾柔肝。主治肺虚不能生水,肾虚不足涵木,肝失疏泄条达,肝气横逆犯胃,而致胁肋攻痛,胸腹胀满,咽喉干燥,吞酸口苦,疝气瘕聚,舌红无苔,脉象细数或虚弦等证。

观“方中地黄、杞子滋水,以育肝体;沙参、麦冬养金,以制肝用;当归辛香善走,补血活血;川楝子泄肝通络,调达气机。全方总以肾为肝母,滋水即能生木,以柔其刚悍之性;肺能克肝而本主制节,养金所以制木,以平其逆动作乱。”(俞大祥《江苏中医杂志》1981年第6期)药简效宏,较清代高鼓峰“滋水清肝饮”(六味地黄汤加当归、芍药、柴胡、枣仁、栀子),更胜一筹。

简单理解这段话,其中川楝子疏肝清肝治疗肋痛,沙参麦冬益气养肺,肺气充足,可以制木;当归地黄枸杞子补肝肾之阴。

本案头晕头胀,舌红苔少,脾气急,熬夜等,可以知道肝肾阴亏,肝气不舒;故而一贯煎打底,加菊花钩藤,平肝熄风,治疗头晕头胀;多梦,考虑营热,再加丹参连翘清心凉血安神;白芍配合甘草酸甘化阴,加强柔肝补肝;由于对症效果卓著。

二诊虽然好转,但是舌苔偏腻,故而改小柴胡疏肝和胃化痰基础加菊花钩藤,继续平肝熄风巩固头晕。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神安神,其余小柴胡原方。

一般医家治肝郁气滞用四逆散、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解郁,以复肝气条达之常,其对于肝郁气滞初起并无不当。但问题在于肝郁日久,极易化火而伤及阴血,此际若再以常法疏肝,则其用药不免过于香燥,必致阴血愈亏,肝气愈滞,肝火愈炽。

为此,后世医家琢磨出了“水中疏木”法。明代薛己常以逍遥散和六味地黄丸合方用之,为用此法开创者。之后高鼓峰制成一方,名“滋水清肝饮”(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药、当归、枣仁、栀子),该方较之常法疏肝,确别开生面,但对其疗效,后世医家评说不一。

魏氏云,此方“予早年亦尝用此,却不甚应,乃自制一方,名一贯煎。用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六味,出入加减,投之应如桴鼓。口苦燥者,加酒连犹捷。可统治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

晚于魏氏数十年的清代名医王孟英,选辑魏氏《续名医类案》中的按语85条(条下王氏又加按,以阐发魏氏之意),附方29首,单方103方,名为《柳洲医话》(魏氏号柳洲)。王氏对一贯煎甚为重视,将其辑入书中后,此方遂名扬于世而得以广泛流传。后来许多医家医著,则直称此方出自《柳洲医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