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

 归元居士 2024-05-11 发布于河北

《说文》口部云:

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然则浅言之,在夜间幽暗时,他人不能见,以口自名,使知己在,故谓之名;引而申之,天下万物,其始无名,无所别识,亦如人处幽暗也;有聪明特出者,为之制名焉,名定而万物以分,循名以责实,而万物乃藉以不乱,故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也。有名而后万物可物之母,得乎?

今人王琯云:

名定而人共守之,塞乎宇宙,无无名者,范围广矣。是故名之分类,在逻辑学中为量甚繁。吾国往古论名之士,亦或区为数科。如《墨经》之“达名”,“类名”,“私名”,尹文之“命物之名”,“毁誉之名”,“况谓之名”,此就广义分之也。荀卿以“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此其定义较前为专。礼官所掌,乃上述四名之一端,国家五礼节文之名,所谓“文名”是也。名家致力,类在“散名”。“散名”为名之散在人间者,随俗制定,易致淆乱,因以施其正之之术,与礼官并不同类。前为文名,后为散名,含诸名之全量,并派分流,其位相埒,更无所谓官守传业之先后也。(《公孙龙子悬解叙录》)

此说名家所称名字之函义是也。然而遂以谓名与礼并列,名不出礼,谓刘、班“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之说为诬,则非也。今再引王说以证之。

名家既以正名为事矣。以吾所见:初则但如孔子“名不正则言不顺”,指陈正名与政治社会之利害关系,椎轮大辂,动机尚微;并未以此专其所学,更无谓名家之说也。迨后道家诸子,若杨庄一流,煽老氏无名之学风,以名伪无实,是非齐一,词锋犀利,转相诘难。正名者流,乃思为自卫之策。更以向论单纯,壁垒未坚;对于自身,进而讨论正名之工具;对于他宗,转而研求辩证之方法;相激相荡,蔚成宗风。此时代著述,可以《尹文子·大道上篇》,《公孙龙子·名实论》,《荀子·正名篇》等代表之。而《墨经》一书,尤为圭臬。惟当时诸子之言正名,有兼有专。兼者为管子、韩非,以法家谈名;荀子以儒家谈名;墨子以墨家谈名;尸子、吕子以杂家谈名。在其学说全部,只占一域,或为所标主义之一种基念;或以论旨旁衍,与名相通;总之踳而不纯,虽曾论名而不为专家。后之史官仍就其学术宗旨之大者正者属于何派,谓为法家,或儒家、墨家、杂家,以明其宗而昭其实,初不谓之名家也。专者为施、龙诸子,其学说全部,特重于名,贯澈初终,成一家之言。源虽他出,帜坛顿异。故尹文当时即有名、法、儒、墨之分号,用别他宗。太史公谈乃更为“名家”一词,引纳其人。中垒父子沿之。孟坚《汉书》因以入志。此名家一义成立之源,而公孙所以由墨归名也。(《公孙龙子悬解叙录》)

此论名家命名之所由甚允。然即其说而言之,由孔子之正名,激而为道家之反名。正名之流,遂进而为尹文、公孙之名学。然则谓名家者流,出于孔子所谓之正名,无不可者也。然孔子固尝云:“名不正……则礼乐不兴,”其正名在于礼可知。正王君所谓指陈正名与政治社会之利害,椎轮大辂,动机尚微也。然动机虽微,宁可谓椎轮非大辂之始?则谓礼官为名家之祖,奚不可者?世之学者,反对刘、班“某家者盖出于某官”之说,盖见两者深浅不同,大小不等故耳。而不知《汉志》固谓其“出于”,而不谓其“等于”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