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性和物性,谁更有时代性?

 杨念亲 2024-05-11 发布于湖北

      前几天,看到一副对联,意境非凡。

问青牛何人骑去?

有黄鹤自天飞来。

图片
成都市青羊宫八卦亭对联

       这副对联,好在什么地方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总之,就是把“问答”、“有无”、“来去”、“人物”、“天地”等相对的事物,融汇贯通,简单的十六个字,描绘出一张美妙的山水画卷,不黑不吹,自然而然,意境悠远。

       没事乱翻书。今天看到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导论》,有一段话写的挺好,摘录如下:

       “当知中国文化之特别伟大处,并不在推翻了旧的,再来一套新的。而是在一番新的之后,又增添出另一番新的。以前的新的,不仅不须推翻,而且也不能推翻;而以后仍可有另一番新的兴起。而以后的另一番新的,仍然有价值,仍然是不可能推翻的。那才见中国文化之真实伟大处。”

      钱穆先生把“新旧”之间的关系写通透了。新旧之间不是“否定之否定”,如同八卦亭之对联,化相对为相融,和合与共,其境美妙,其乐融融。

       接下来,来到今天的题目:心性和物性,谁更有时代性?心性和物性,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差异点,尤其在当下的时代,冲突尤为激烈。

       《中庸》曾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钱穆先生说:“西方的现代文明,可谓在工业上比中国更走进了一步,主要则在其科学上。但他们的科学只求“尽物性”。中国自春秋战国到汉、唐、宋、明各代,可说是注重在求“尽人之性”。若要进一步“尽物性”,就得学西洋,在他们的科学上努力。

       但不能求尽物之性而忽略了尽人性,又如近代西洋般走上了另一偏径。则试问如何能在中国固有的理想之下,采用西方的科学,像我上面所说,又在以前的新上再加一番新?这个问题,很难用几句话来解答,而真问题则便在这上面。”

       心性是指个人自我的修养;人性是指众人普遍的存在和追求;物性是指对待物质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心性之学”公众号的唯一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当下,心性、人性、物性的现实问题在哪里?

       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找到了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接下来,我们尝试着找找问题。

       问题一:人性大于心性。

       人性大于心性,是指普遍性远远大于个体性,普世的价值观并没有融入个体的心性。反过来说,当下普世的价值观,并没有起到先进性和引领性。

       我们应当反思,是价值观出了问题,还是价值观教育出了问题。价值观定的过高,过犹不及,曲高和寡;价值观定的过低,起不到引领作用,甚至会陷入庸俗媚俗。价值观教育,如果让人感觉是教育,那么力量就会大打折扣,好的教育一定是视人为人,润物无声,入心入情入理。

      问题二:物性取代人性。

       物性是为普遍的人性服务的,继而满足个体的心性。记得小时候,很多家里的对联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高人为峰,物华为人用,现在的问题是人成了工具,物成了人的追求。

       根源处,还是科技提升了效率,财富越来越多,人性对物质财富增长,没有正确的认知。以获得物质财富的多寡,来进行人性的攀比,尤其是信息的充分传播,加剧了圈层的分化,让人性的价值观受到全所未有的挑战。分不清物质的欲望和人生的追求,是一大问题。

       问题三:心性和物性不匹配。

       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心性的成长,跟不上物性的增长。科技带来的不仅是进步,也是潘多拉盒子。比如体育比赛,更高更快更强,可以是一种进取的精神,但是为了拿奖,多少人服用违禁药物;即使拿到了奖,身体也是一辈子废掉了。得不偿失,得到它的意义何在?

       富贵不能乐业,贫贱难耐凄凉。心性因为物性摇摆不定,贫贱难耐凄凉,富贵不能乐业。完全怪物性吗?追求物质财富本身并没有任何错误,可难就难在,获得多少物质财富,内心才能安稳,是最主要的问题。有人说,幸福就是目标和欲望的平衡能力,深以为然。

      问题说完了,如何解决问题呢?

       个人觉得,幸福是身心灵合一的状态。物性养身,心性养心,人性培养人生的意义感。平衡好心性、人性、物性三者关系,就可以处理好这个问题。
       
普通的人逃避问题,
聪明的人解决问题,
智慧的人取消问题。

       逃避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比如躺平摆烂,是一种人生选择;麻木不仁,也是应对时代之变的一种策略。这样的人,就是完全抛弃掉心性,物性上有奶就是娘,人性上你说啥我信啥。因为不可理喻,所以不需多言。

       解决问题,也可以称之为理性的选择,本质上是一种取舍。俗话说,选择大于努力,会选择不失为一种上乘策略。也就是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对于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很明确,在努力和精进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心性是自由的,物性是可控的,人性是筛选的。

       取消问题,可能是最优解。真正的高手,无需解决问题,而是升高纬度让问题自动消失。比如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心中还是有问题;但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把问题取消了,每一刻每一步,都活在当下。这世间 99% 的问题,是心境的问题,跟物性人性无关。取消问题的答案,在重塑自己的心性里。

       写到最后,回答一下,文章题目之问:心性和物性,谁更有时代性?

       什么是时代性?能够在当下的时代,能够更舒适的活着,就是把握了时代性。
       
       开发物性,是为了解决人性的需求;了解人性,是为了找到时代的定位;重塑心性,是为了自己更好的体悟当下、活在当下、乐在当下。

       心性和物性是不一样的重要。修炼心性,研究物性,把握人性的一个重要收获是:等人老了,在离开人世间的时候,会对自己说:“我来过,很值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