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一中大语文 2024-05-11 发布于福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玉米、番薯原产南美洲,15世纪初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启了“地理大发现”,南美洲作物被带到了欧洲,接着又传到西亚,后来被带到了中国。明代后期玉米、番薯传入中国。凭借产量及其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的优势,这两种作物传入中国不久,便迅速在各地扩展,不但取代了原有旱地作物的地位,而且形成了新的作物组合与轮作体系。近300年来随着中国人口大幅增加,玉米、番薯成为北方旱地与南方山区重点依赖的粮食作物,对中国社会发展与民生,甚至民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玉米和番薯都是高产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当时北方的粟和冬小麦亩产均一百多斤,南方水稻亩产最好能达两百多斤,而玉米轻而易举就能达二百五到二百八十斤。玉米、番薯传入中国之初,先立足在东南丘陵山区,这些地区农作物原来以粟和黍为主,玉米、番薯传入既提升了山区开发的力度,也替代了粟和黍在山区农业的地位,实现了山区农作物的嬗替,成为山区开发的主要作物。

③中国农业发展始终依循两条道路前行,一条以广度开发为主,主要体现在耕地扩展,历史上基本经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平原到山区,从中原地区到边疆的扩展过程;另一条则为深度开发,主要体现在农业技术的提升、农作物复种制度的出现,以及高产作物的引进。无疑玉米、番薯属于最重要的高产作物。

④高产作物引入中国,对近300年以来社会进步与人口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有人说玉米番薯创造了康乾盛世,真是这样吗?玉米、番薯传入中国经历了两三百年的传播与环境选择,20世纪30年代统计:就玉米而言,其中安徽、察哈尔、福建、广东、贵州、河南、江苏、江西、宁夏、热河、山东、绥远、云南、浙江占地比例很低,几乎视作零,甘肃占地6.5%、广西17.2%、河北15%、黑龙江5.3%、湖北10.07%、湖南3.9%、吉林5.4%、辽宁12.6%、山西5.4%、陕西11.3%、四川13.2%、新疆19.2%,全国仅7个省玉米占地面积在农田总量中超过10%,但也没超过20%;就番薯而言,察哈尔、宁夏、青海、甘肃、山西占地面积近于零,其他省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贵州、云南占地为1%,江苏、湖北、浙江占地2%,江西、广东占地3%,湖南占地5%,福建、广西占地6%。这些统计说明,玉米、番薯对中国农业、人口起到重要作用,但从没有达到绝对优势,起主流作用的依然是传统粮食作物,因此那种将康乾盛世归功于南美作物的说法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⑤马铃薯也是南美洲作物,约16世纪上半叶传入欧洲,约18世纪传入中国。马铃薯是粮食,也是蔬菜,在欧美餐桌上比较常见,对欧洲饥荒起过积极作用。但在中国,马铃薯从来不是主食,也不是农田的主角。20世纪30年代统计显示,全国各省中黑龙江、热河、宁夏、陕西、山东、湖南、浙江、四川、云南马铃薯占地不足1%,吉林、绥远、甘肃、广东占地1%,山西、广西占地2%,察哈尔占地6%,其他省份,比例几乎为零。这说明,马铃薯也从未在中国成为主流食品。

⑥马铃薯耐高寒,传入中国,具有重要的地理学意义,即马铃薯耐低温的特点使中国的农业开发地带垂直上升了一千米,这是高度界限的突破。

⑦玉米、番薯等作物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区,这对丘陵山区环境影响明显。玉米属于根系粗大的农作物,常年种植在土层瘠薄的山区,会导致水土流失。玉米、番薯的传入,为开发山区提供了可能与粮食保障,而山区开发初期,几乎就是天然植被的毁坏过程,大量植被被焚烧、树木被砍伐,这样的环境后果一直影响到今天。

(摘编自韩茂莉《美洲带来的玉米番薯创造了康乾盛世?》)

材料二:

①一万年前的水稻遗址不仅仅在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从长江中下游,到浙江境内,连成一条线,以不可反驳的证据证明了水稻原始驯化地就在中国。南方的水乡泽国,沼泽、湿地,对古人来讲不算是优良的地理环境,所以由采集和渔猎阶段变成了原始农业的驯化地,同样具有环境压力所导致的结果。这种压力具有的特征和北方旱地的干旱是不同性质的。

②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地之一,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究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贡献?很多人都会说,我们有四大发明。在四大发明之前,中国人送给世界最大的一个礼物是农业。

③我国驯化的农作物在整个世界占什么样的地位?一位美国学者做过统计:世界上,以小麦作主食的人口占全世界的70%,以水稻作主食的人口占世界的60%~70%。这意味着在世界上很多人像我们一样,既吃面食又吃大米。这份统计足以看出,我们送给世界的这个礼物究竟有多大。

④中国送给世界的不仅仅有南方土地上驯化出来的水稻,还有北方的谷子和黍。

(摘编自韩茂莉《文明诞生地的“不优越”》)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玉米、番薯的原产地在南美洲,经过几番转辗,到了明代后期才传入我国。

B.马铃薯既是粮食,又是蔬菜,是从南美洲传入中国的,却不是我国的主食。

C.我国古代南方沼泽、湿地颇有利于原始农业的驯化,这种转型是有压力的。

D.世界给过中国礼物,中国也给了世界大礼,这大礼其中有水稻、谷子和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山区农作物开始嬗替,玉米和番薯起了重要作用,这些作物都是高产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可提升山区开发力度,成为山区开发的主要作物。

B、20世纪30年代统计,可以看出虽然甘肃、广西、河北等地玉米的种植面积在农田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很大,但是玉米作物对我国仍然起到了一定作用。

C、农作物交流意义重大:番薯传入我国后,虽没起到主流作用,但在饥荒年代起到过积极作用;而我国水稻传入世界所起的作用,严格说难以用数据估量。

D.一万年前,水稻在长江中下游等地种植,这与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及先民智慧有关,这些地方的水稻遗址,证明了水稻原始驯化地就在中国。

3、就中国农业发展两条道路而言,下列选项中与其他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福州人陈振龙不顾西班牙政府的禁令将番薯藤绞入吸水绳中,从菲律宾带回到了故乡。

B.袁隆平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发表论文《水稻雄性的不孕性》,开始水稻研究新纪元。

C.农业轮作方式: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种植。

D.我国五十年代大规模开垦北大荒农田,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黑土冒油花”的北大仓。

4.下列不能作为“水稻原始驯化地就在中国”的证据的一项是(3分)

5.结合材料一,请简要概括玉米、番薯等作物引进中国后的影响。(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娘娘

我的船停泊在小桥塊的小杂货店的门口,已经三天了。每次从船舱的玻璃窗中向岸上眺望,必然看见那小杂货店里有一位中年以上的妇人坐在凳子上打绵线。后来看得烂熟,不须写生,拿着铅笔便能随时背摹其状。我从她的样子上推想她的名字大约是三娘娘。就这样假定。

从船舱的玻璃窗中望去,三娘娘家的杂货店只有一个板橱和一只板桌。板橱内陈列着草纸,蚊虫香和香烟等。板桌上排列着四五个玻璃瓶,瓶内盛着花生米糖果等。还有一只黑猫,有时也并列在玻璃瓶旁。难得有一个老人或一个青年在这店里出现,常见的只有三娘娘一人。但我从未见过有人来三娘娘的店里买物。每次眺望,总见她坐在板桌旁边的独人凳上打绵线。

午后天下雨。我暂不上岸,靠在船窗上吃枇杷。枇杷有核该是一件憾事。我说水果中枇杷顶好吃,而且多吃无害。可惜吃的手续麻烦:堆了半桌子的皮和核,弄脏了两手。同吃蟹相似,善后甚是吃力。但靠在船窗上吃,省力得多。皮和核都可丢在水里,不须善后。以前我只是向窗中探首一望,瞥见三娘娘的刹那间的姿态而已。这会因吃枇杷,久凭窗际,方才看见三娘娘的打绵线的能干,其技法的敏捷,态度的坚忍。可以使人吃惊。都会里的人和非蚕丝之乡的人,恐怕没有知道打绵线为何物,看了我这幅画,将误认为打弹子、放风筝、抽陀螺,亦未可知。我生长在穷乡,见惯这种苦工,现在可为不知者略道之:这是一架人制的纺丝机器。在一根三四尺长的手指粗细的木棒上,装一个铜叉头,我曰“绵叉梗”,再用一根约一尺长的筷子粗细的竹棒,上端雕刻极疏的螺旋纹,下端装顺治铜钿(康熙,乾隆铜钿亦可)十余枚,中间套一芦管,名曰“锤子”。纺丝的工具,就是绵叉梗和锤子这两件。应用之法,取不能缫丝的坏茧子或茧子上剥下来的东西,并作绵絮似的一团,顶在绵叉梗上的铜叉头上。左手持绵叉梗,右手扭那绵絮,使成为线。将线头卷在锤子的芦管上,嵌在螺旋纹里。然后右手指用力将竹棒一旋,使锤子一边旋转,一边靠了顺治铜钱的重力而挂下去。上面扭,下面挂,线便长起来。挂到将要碰着地了,右手停止扭线而捉取锤子,将线卷在芦管上。卷了再挂,挂了再卷,锤子上的线球渐渐大起来。大到像上海水果店里的芒果一般了,便可连芦管拔脱,另将新芦管换上,如法再制。这种芒果般的线球,名曰绵线。用绵线织成的绸,名曰绵绸:像我现在身上所穿的衣服,正是由三娘娘之类的人的右手一寸一寸地扭出来,而一寸一寸地卷上去的绵线所织成的。近来绵绸大贱,每尺只买一角多钱。据说,照这价钱合算起工资来,像三娘娘这样勤劳地一天扭到晚,所得不到个十铜板。但我想,假如用“勤劳”的国土里的金钱来定起工价来,这样纯熟的技能,这样忍苦的劳作,定他每天十个金镑,也不算过多呢。三娘娘的操持绵叉梗的手,比闲人们打弹子的手更为稳固;扭绵线的手,比闲人似放风筝的手更为敏捷;旋锤子的手,比闲人们抽陀螺的手更为有力,扛一个弹子可赢得不少的洋钱,打一天绵线赚不到十个铜板。如使三娘娘欲富,应该不打绵线打弹子。

三娘娘为求工作的速成,扭的绵线特别长,要两手向上攀得无可再高,锤子向下挂得比她的小脚尖还低,方才收卷。线长了,收卷的时候两臂非极度向左右张开不可。看她一挂一卷,手臂的动作非常辛苦!一挂一卷,费时不到一分钟。假定她每天打绵线八小时,统计起来,她的手臂每天要攀高五六百次,张开五六百次。就算她每天赚得十个铜板,她的手臂要攀五六十次,张五六土次,还要扭五六十通,方才得一个铜板的酬报。

黑猫端坐在她面前,静悄悄地注视她的工作,好像在那里留心计数她的手臂的动作的次数。

(选自《闲居》,丰子恺写于1934年6月16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看到一位中年女人常坐在小杂货店里打绵线,看得烂熟,随时都能画出她的形状。

B.三娘娘在店里,一边打绵线,一边卖糖果、香烟、草纸、蚊虫香等,却很少有人来光顾。

C.三娘娘的纺丝工具是人工制成的,散发出传统气息,与夏衍《包身工》中纺织机器相同。

D.三娘娘扭绵线两手向上攀得无可再高时,才收卷;线长了,收卷时两臂极度向左右张开。

7.下列对文本及漫画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漫画《三娘娘》用笔简浩,与文字相映成趣,画中三娘娘脸部没画眼睛、鼻子与嘴巴,虽给人丰富的想象,但这不是漫画的重心。这体现了丰子恺漫画的匠心独具。

B.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写“我”在停泊的小船上眺望三娘娘,以及在写闲吃枇杷时又久久地凭窗眺望她打绵线的过程,这些描写突出了三娘娘劳作场景的真实性。

C.作者描写三娘娘打绵线,先介绍工具构成,再写打绵线过程,“然后”“一边……一边”“再……再”等词,合符逻辑事理,突出了三娘娘技艺的纯熟。

D.画波浪线句子写出了三娘娘生活的清苦。闲人们打弹子、放风筝、抽陀螺的手反衬了三娘娘操持绵叉梗的手,打弹子赢钱与打绵线赚钱形成鲜明对比。

8.文中画横线内容与贾平凹《秦腔》“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正月元宵日,二月龙抬头,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日过端午,六月六日晒丝绸,七月过半,八月中秋,九月初九,十月一日,再是那腊月五豆,腊八,二十三……”都用了繁笔。请分析各自的妙用。(5分)

9.文章写“打绵线”这一中心事件有什么意图?请从人物、主旨及文化三个角度简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王韶,字子醇。诣阙上《平戎策》,其略以为:“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夏人比年攻青唐,倘克之,必并兵南向,大掠秦、渭,断古渭境,西筑武胜,遣掠洮、河,则陇、蜀诸郡当尽惊扰。幸今诸羌瓜分,此正可并合而兼抚之时也。”神宗异其言,以韶知其军事。五年,引兵西向。初,羌保险,诸将谋置阵平地,韶曰:“贼不舍险斗,则我师必徒归。今已入险,当使险为吾有。”乃径趣抹邦山,压敌军而阵,令:“敢言退者斩!”贼乘高下斗,师小却。韶躬身甲胄;麾帐下逆击之,羌大溃。洮西大震。命别将由竹牛岭张军声,而潜师越武胜,与战破之,遂城武胜,降其部落二万。六年,取河州。降羌叛,复平河州。连拔宕、岷二州,叠、洮羌酋皆以城附。得州五,斩首数千,获牛羊马以万计。诏设熙、河、洮、岷、通远为熙河路,韶为经略安抚使。

(节选自《宋史·王韶传》)

材料二:

某启:得书,喻以御寇之方。上固欲公毋涉难冒险,在百取全胜,如所喻,甚善,甚善!方今熙河之急,在修守备,严戒诸将勿轻动。武人多欲以讨杀取功为事,诚如此而不禁,则一方忧未艾也。窃谓公厚以思信抚属羌,察其材收为用。今多以钱粟养戍卒,适足备属羌为变。诚能使属羌为我用,则非特无内患,亦宜赖其以乘外寇矣。自古以好坑杀致叛,以能抚养收其用,皆公所览见。且王师以仁义为本,岂宜以多杀敛怨乎?近董毡诸族事定后,以兵威临之,而宥其罪,使讨贼自赎,随加厚赏,彼亦宜遂为我用,无复与贼合矣。安所事讨哉?又闻属羌经讨者,既亡蓄积,又废耕作,无以自存,安得不囤聚为寇,以梗商旅往来?如募之力役及伐材之类因以活之宜有可为幸留意念恤。边事难遥度,想公自有定计,意所及,尝试言之。春暄,为国自爱,不宣。

(王安石《与王子醇书(其三)》,有删节)

[注]①青唐:青海甘肃一带的羌(藏)族的一支,董毡是其部族首领。②此信写于宋神

宗熙宁六年二月王韶取河州后。③属:归附。④乘:防守,抵御。

10.原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如A募之力B役及伐材之类C因以D活之E宜有可F为G幸留意H念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军队,与《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中的“军”字在用法上不相同。

B.越,此处是抢夺、抢攻之意,与《短歌行》“越陌度阡”中“越”词义不同。

C.路,行政区域名,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中“路”意思相同。

D.不宣,古人写信结束语,指不尽说,与成语“心照不宣”中“不宣”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韶献策认为,西夏如果攻克了青唐,必定会合兵南下,对北宋的陇、蜀诸郡构成威胁,现在正是将羌族合并在一起并安抚他们的时机。

B.在进兵熙河地区过程中,有的城池是凭勇气、智谋攻下的,有的地方是借助军威归附的,取得了辉煌战果,为熙河路的设置打下了基础。

C.王安石认为熙河地区当务之急,在于修整防御工事,严戒诸将勿轻举妄动。他主张既要用军队威严来胁制羌族,更要用恩信来安抚他们。

D.王安石认为自己身在朝廷难于推测到远在边疆的事情,对边疆的事王韶自然会有定计,希望王韶能够把想到的事情试探着先告知自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韶躬身甲胄,麾帐下逆击之,羌大溃。(4分)

(2)无以自存,安得不囤聚为寇,以梗商旅往来?(4分)

14.王韶《平戎策》中的观点有哪些?王安石这封信最核心的思想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木兰花慢·题吴克明广文菊隐①

辛弃疾

路旁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甚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 古来尧舜有巢由②,江海去悠悠。待说与佳人,种成香草,莫怨灵修。我无可无不可③,意先生出处有如丘④。闻道问津人⑤过,杀鸡为黍相留。

[注]①吴克明,字广文;菊隐,爱菊之隐者。②巢由:指巢父和许由,尧时隐士,传说尧让位于他们,皆不受。③此句说作者的处世态度与吴克明不尽相同。④出处,出仕和归隐;丘,指孔子。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天下有道时就该出仕,无道时就隐居。⑤问津人,指子路,《论语·微子》记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后又遇荷藤丈人,丈人杀鸡为黍款待他。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甚黄菊”三句写吴克明爱菊之甚,“如云”言菊之多,“朝吟”句写他朝夕不离菊。

B.“纵无酒”两句写吴克明纵然无酒,但只要能在东篱之下搔首赏菊,就也会觉得风流。

C.“待说”三句写作者对他的规劝:你只管过滋兰树蕙的生活,不必埋怨君王不理解你。

D.词上片开头,写克明与陶潜一样爱菊,肯定了菊隐者的乐趣,下片寄寓了作者隐逸之志。

16.词中隐者吴克明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琵琶行并序》借同行来衬托琵琶女才貌双全的句子是“ ,________”。

(2)《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一句,借动物采用互文手法来寄寓分爨而居、家族衰落的悲情;“___________”一句,又以树的变化,来抒发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3)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专题“研习宣讲”的过程中,小华同学介绍说,星宿是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它在我国古诗文中时能见到,如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此外,还有“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雪霁初晴,朝霞满天。辽宁舰劈波斩浪向预定海域驶去,被激荡的海水如蛟龙般紧随着。

“各部门注意:03号试飞员驾驶333号歼-15战机,已于xx起飞,预计xx临空!”飞行塔台的广播响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惊天大戏帷幕拉开了, “刀尖上的舞蹈”即将开演。这的确是一场“刀尖上的舞蹈”:高速飞行的战机,必须精确地降落在后甲板跑道上4根阻拦索之间,而每根阻拦索间隔只有xx米,整个有效着舰区域仅为xx米。

“各部门注意:333号即将临空!”轰鸣声越来越大,已经可以看清楚“空中飞鲨”矫捷的身影。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03号试飞员娴熟地操纵着战机,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进入下滑道,迅速下滑……

9时08分,惊心动魄而又精彩万分的一幕出现了:

500米……300米……100米……

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空中飞鲨”的两个主轮在触到航母甲板的同时,机腹下的尾钩牢牢地钩住了甲板上的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飞如箭的“空中飞鲨”,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平稳地停了下来。

半个小时后,779号试飞员驾机滑行至起飞位。位于机右侧的两位起飞助理,拉着弓步,右臂指向前方,发出了起飞指令。试飞员驾驶着战机冲向舰艏,以[A]之势,跃过滑跃14甲板,猛地仰头拉起,直插云天……

18.文中画线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例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这的确是一场“刀尖上的舞蹈”。

A.已经可以看清楚“空中飞鲨”矫捷的身影。

B.“各部门注意:333号即将临空!”

C.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D.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进化史上,先有树,后有草。这有点儿让人[B]。乍一看,草更低级,树更高级;草更简单,树更复杂。为什么有了高大的树,还要有卑微的草?

起初,树是越长越高的。那时,气温很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植物的生长有[C ]的优势。树木互相竞争,长得更高,才能更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有一些恐龙以植物叶片为食, ①___,叶片才不会被恐龙吃掉。恐龙为了吃到叶片越长越大,树木为了叶片不被恐龙吃掉越长越高。

后来,生态环境变了。地壳的剧烈运动撕裂了古老的泛大陆。分裂之后的大陆板块互相撞击、挤压,山脉隆起。流动的风带来了水汽, ②_____,云带来了雨。降落在山间的雨水汇向河流,携带着泥沙奔向海洋。在水势变缓的地方,泥沙堆积形成了三角洲。

最早的草 ③____。三角洲的生存环境瞬息万变。刚刚沉积下来的泥沙可能马上会被巨浪卷走。奔涌的河流可能会突然丢下一堆泥沙。你永远无法预测哪一天会突然暴发山洪。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植物不奢望长成参天大树,只是想活下去。与其挺直身子,向上生长,不如放低身段,匍匐在地,把根深深地扎进土里,用更多的精力培育种子。

20.下列句子中的“这”与例句中的“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在这种生存环境下。

A.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

B.一进大观园,她这也想看,那也想看。

C.“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

D.他如梦初醒,这才知道运动的益处。

21.请在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有[A][B][C]的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多瑙河在奔腾向前的过程中会汇聚无数支流,其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回头浪,甚至遇到暗礁险滩,但谁也阻挡不了它奔向大海的势头。其实,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人的成长,都像这奔腾向前的江河。

请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时代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赣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答案

2024年5月

1.C项“颇有利于”与原文“对古人来讲不算是优良的地理环境”矛盾。

2.A项“我国山区农作物开始嬗替,玉米和番薯起了重要作用”不合逻辑,我国山区农作物嬗替的开始,不是在玉米和番薯时候,此前就有,如西汉时期芝麻的传入及嬗替。

3.D项广度开发,主要是北大荒耕地面积的扩展(A项是高产作物的引进;B项是农作物种子的改良,内容来源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C项是农业技术的提升)

4.C项“粮仓”并不一定能作为“水稻原始驯化地就在中国”的证据;半坡遗址在黄河流域,原文是“从长江中下游,到浙江境内,连成一条线”。

5.①对中国社会发展与民生,甚至民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社会进步与人口发展有重要作用);②提升了山区开发力度,实现了山区农作物的嬗替;③使中国的农业开发地带垂直高度界限有了突破;④对环境,尤其是对丘陵山区环境有影响。(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满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C项“相同”不对。

7.D项“反衬”应为正衬,同为“稳固”“敏捷”与“有力”。

8.①本文采用繁笔,突出了三娘娘打绵线工序之繁复,劳作之艰辛,生活之不易,流露出了同情之心。(3分)②《秦腔》中的繁笔,写出了秦腔戏对人们生活影响之大以及人们等待秦腔戏上演的迫切心情。(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人物:体现了三娘娘技艺高超、勤劳、坚忍的形象;②主旨:体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歌颂他们勤劳艰忍的品格;③文化:对农耕文明(“打绵线”这一传统纺织工艺)的传承。(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满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 E G(原文:如募之力役及伐材之类,因以活之,宜有可为,幸留意念恤。)

11.D项“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与文中“不宣”(不尽说、不一一细说)词义不同。

12.D项对象错误,“希望王韶能够把想到的事情先试探着先告知自己”错,应是“自己希望能够把想到的事情先试探着先告知王韶”。

13.(1)王韶亲自披戴盔甲指挥军队击贼寇,羌人大。(赋分点:“甲胄”披戴盔甲;“麾”,指挥;“逆”迎接;“溃”,溃败。各1分,共4分)(2)没有用来存活自己的办法,他们怎能不聚集成为贼寇,而阻断商旅的往来呢?(赋分点:“无以”,没有用来做……的办法;“自存”,存活自己/让自己存活;“安得”,怎么能够;“梗”,阻断。各1分,共4分)

14.(1)观点:①收复河湟;②并合并安抚各羌族。(2)核心思想:以恩信安抚归附的羌族(安抚属羌/抚养收其用/留意念恤属羌)。(观点,2分;核心思想,1分。共3分)

[译文]

材料一:王韶,字子醇。入朝进呈《平戎策》,它大概认为:“要想攻取西夏,应当先收复河、湟二州,那么西夏就有腹背受攻击的忧虑。夏人近年攻打青唐,万一攻打下来,它必定会合兵南下,大肆掠夺秦、渭二州,切断古渭地区交通,西面构筑武胜城,派兵掠夺洮、河,那么陇、蜀各郡都会惊慌扰乱。幸而现在各羌族像切瓜一样被分割,这正是可以将他们合在一起并安抚他们的时机。”神宗觉得他的话与众不同,任用王韶主管该地的军事。熙宁五年,率兵向西进发。当初,羌人据守险要之地,各位将领打算在空旷的平地上布阵,王韶说:“敌人如果不离开险要之地来跟我们战斗,那我军必然徒劳而归。现在已涉入险要之地,就应当使它为我所拥有。”于是带领军队直趋抹邦山,临近敌军布阵,并下令说:“谁要敢说退兵,就将他斩首。”敌军居高临下攻击,宋军稍受挫败退却。王韶亲自披戴盔甲,指挥军队击贼寇,羌人大。洮西大为震动。王韶命令别将从竹牛岭开始虚张声势,并暗地里率军队抢夺武胜,与武胜的敌军战斗并攻破他们,于是构筑武胜城,招降武胜的部落二万人。六年,王韶攻取河州。原已归降的羌人叛乱,又收复河州。接着攻下宕、岷二州,叠、洮二州羌人首领都开城投降。拿下五个州,杀敌数千人,缴获牛羊马数以万计。皇帝下诏把熙、河、洮、岷、通远设为熙河路,王韶被任为该路的经略安抚使。

材料二:王安石陈述:收到你的信件,把控制贼寇的方法告知了我。皇上本来希望你不要冒险轻进,而在于所有攻取都要获得胜利,如你所告知的,很好,很好啊!现在熙河地区急于解决的问题,在于修整防御工事,严厉告诫属下将领不可轻举妄动。行武之人大多希望把讨伐杀敌建立功勋当作要务,如果真像这样却不去禁止他们,那么这个地方的忧患就不会停止。我认为你应多拿恩泽信义来安抚归附的诸羌部族,发现其中有才干的人并收录任用他们。现在要多用钱财粮食供养戍边士卒,适度而不过分地防备归附羌族的叛乱。如果能够让归附的诸羌部族为我所用,那么不仅没有内在的祸患,而且也应该依靠他们来抗击入侵的外敌。自古以来都是因为喜欢大规模屠杀人导致了叛乱,能够招抚给养并收为自己所用,都是你的见识所及的。并且王师是以仁义为本的,怎么适宜用多杀人来积聚怨恨呢?近来董毡各个部族的事情安定了之后,用军队的威严胁制他们,而宽宥他们的罪过,让他们用讨伐贼寇来自己赎罪,然后加以丰厚的赏赐,他们也应该会为我所用,不再和敌寇聚合了。哪里用得着讨伐呢?又听说经过讨伐而归附的羌族,已经没有了积蓄又荒废了耕作,没有用来存活自己的办法,他们怎能不聚集成为贼寇,而阻断商旅的往来呢?如果招募他们做力气活和砍伐木材之类的事情,依赖这些让他们活下去,应该有所作为,希望留心体恤他们。边疆的事难于在远方推测到,料想你自然已确定了计策,我想到的就试探着告诉你。春天回暖了,为了国事你也应爱护自己,其他的事情我就不尽说了。

15.D项错在“下片寄寓了作者隐逸之志”,从“我无可无不可”可知。

16.①高洁,从“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种成香草”可知其不同流合污的品格;②不慕权贵,从“巢由”典故可知其心志不慕权贵;③热情待客,杀鸡为黍款待问津者,体现了高士品格。(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⑴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⑵东犬西吠 今已亭亭如盖矣(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⑶示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⑴数字的递减,配上省略号,写出了舰载机下降的过程,这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让人身临其境。(2分)

⑵语言简洁,语气急促,烘托了人们对舰载机成功着舰时紧张、激动与期盼的心情。(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9.C项(句子选自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与例句表特定含义(A项表特定称谓;B项表引用;D项表反语,来自《拿来主义》)

20.C项与例句都是指代较近的人、事与情况等,后接量词(A项与“你”字连用,表强烈感情,有憎恶味;B项与“那”对举,表示众多事物,不确指某人或某物;D项表示“这时候”)

21.A雷霆万钧 B出乎意料(匪夷所思/意料之外/始料末及/出人意料) C得天独厚(对一处,得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22.①(只有)树木(或“植物”)长得更高/(只有)长得更高②水汽形成(带来/聚成)了云③就生长在三角洲上(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作文(60分)

【试题综述】

本题是一道寓意型材料作文题,考生要理解材料的三层寓意及其引申含义,要有时代感及大视野、高格局,要对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的成长有体悟,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深入思考。

关键词:汇聚支流、回头浪/暗礁险滩、奔腾向前、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的成长、联系时代

【材料分析】:材料由两句话组成。

(一)第一句话寓意解读

1.河流汇集无数支流:

主流是方向,是主旋律;汇集是吸纳、交流、融汇等;支流是主流的补充,与主流相向而行,一同汇入大海。这句话比喻众多的人事物汇集在一起,形成相融相和的壮观景象。

2.回头浪/暗礁险滩:

回头浪,是指浪向岸上冲击,然后受到阻挡,又倒退的现象。

暗礁险滩。暗礁指隐没在水中的岩石,暗示着那些不易被发现的问题或困难;险滩指水流湍急的地方,暗示那些充满挑战和困难的环境或情况。比喻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注:写作困难、阻碍这层内容,如果学生体现递进关系,有这样思维的,可视更好思维考生)

3.谁也阻挡不了它奔向大海的势头:

河流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寄寓历史文化承续、时代发展与进步、科技创新、人的成长最终将会是昂首阔步向前发展的。

(二)第二句话的本体理解

其实,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乃至人的成长,都像这奔腾向前的江河。

1.文化传承像这奔腾向前的江河:

第一层“汇聚支流”:吸纳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文化创新的过程要敞开大门,迎接新的元素,实现文化融合和文化共存。

第二层“回头浪/暗礁险滩”:割裂文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各种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影响深入到中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严重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结构和文化模式。尤其青少年存在片面追求西方文化、忽视本民族文化的现象;活化利用文化的水平有待提高,比如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自觉性不够,存在“死保死守,保而不用”的现象;对传统文化进行商业化、庸俗化解释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部分非遗项目过度商品化包装,个别文物景点过度利用对文物本身造成损害等等。

第三层“奔腾向前”:中华文化延续传承,充满生机、永不枯竭,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量。文化提供创造的土壤和环境,创造是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中孕育的,正是由于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使中华民族打不散,压不垮,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前进动力。

2.科技创新像这奔腾向前的江河:

第一层“汇聚支流”:科技创新要加快引进、吸收、消化、融合、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

第二层“回头浪/暗礁险滩”:科技创新过程难免遇到自身的瓶颈,更会遇到“科技霸凌”,比如,某些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投资审查,强推对华科技“脱钩”,试图切断中国对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获取渠道,将中国隔绝于新兴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制定与产业链分工体系之外;又如,在根深蒂固零和思维、霸权思维的驱使下,某些国家在科技领域从技术封锁到贸易报复,再到栽赃诬陷,无所不用其极地维护自身科技霸权,强力遏阻其他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

第三层“奔腾向前”: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成果丰硕,广大发展中国家协同科技创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3.人的成长像这奔腾向前的江河:

第一层“汇聚支流”:人的成长要积极探索、找准方向、汇聚力量、融合思想,等等;

第二层“回头浪/暗礁险滩”:会有困难、挫折、失意、阻力,甚至致命性打击,等等;

第三层“奔腾向前”:一旦个人的成长跟国家的发展复兴汇在一起,其追求、信仰不管是谁(什么)也阻挡、改变不了的。

【“要求”解读】

要求: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时代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1.“结合材料”,就材料第一句话而言,必须能全部扣住“汇聚支流”“回头浪/暗礁险滩”“奔腾向前”这三个要点;就材料第二句话而言,“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的成长”可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或三个。(一般来说,从一个方面来写,或主要从一个方面,其他稍带的,会更深刻;若三方面平均笔墨来写的,更难写深刻)

2.“联系时代”,这是必须具备的一个关键要素。所写的对象“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的成长”必须要扣紧“时代”来阐述,有时代气息,即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它们给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参考立意示例】

1.文化传承既要吸纳融合优秀先进的文化,也要排除阻力与不足,弘扬时代精神,发展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

2.科技创新要借鉴融合新技术,敢于突破封锁,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3.人的成长要广泛学习实践,积累完善,面对障碍打击应越挫越勇,才能不断进步。

4.学会借鉴融合,哪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却是光明的。

【关键的两个抓手】:一是材料中的“奔腾向前”,一是要求中的“联系时代”

作文评分细则

阅卷中强调三点:一是看论据的选择与使用。看论据是否与观点联系紧密;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者扣分。二是文风是否端正。以下文风都要降档处理:不求甚解,生搬硬套,古今杂乱,卖弄论据;标新立异,不可捉摸,故弄玄虚,不说人话;“杜撰”名言;三是抄袭试卷阅读材料,一律判5分。

一类卷(48分切入)

能够满足所有写作任务。

能够扣紧材料中“汇聚支流”“回头浪/暗礁险滩”“奔腾向前”三个内容的寓意来写,写作对象又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的成长”的范围内,而且关联了时代,文章层次清晰,内容丰富,说理严密,论据充分。(有国际视野,格局高远,寓意精确,思考深刻,材料丰富,手法多样,逻辑事理强,语言锤炼精美的,可从54分切入。)

二类卷(42分切入)

能够满足关键抓手部分的写作任务。

1.两个“抓手”明确、凸显,写作对象在适合范围内,文章空间阔远,能扣住河流寓意“汇聚支流”“回头浪/暗礁险滩”其中之一展开,文章层次较清晰,内容较丰富。

2.两个“抓手”明确、凸显,基本满足所有写作任务,只是浅层思考,即思考不够深刻,但文章层次较清晰,内容较丰富。

三类卷(36切入分)

落实写作有关键任务遗漏。

1.只有一个关键“抓手”,基本能扣住河流寓意的,内容不够丰富,层次不够清晰。

2.只有一个关键“抓手”,基本能扣住河流寓意的,又增加了“要求”写作对象之外的内容的,文章层次较清晰,内容较丰富。

(三类卷补充:只符合江河内容寓意而没有扣住写作对象“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的成长”的或者只扣住写作对象而没有江河内容寓意的,不及格。)

四类卷(25分切入)

完全没有落实写作任务。

抛开材料,另立主题。不谈江河寓意,而是写别的事物寓意;不谈写作对象“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的成长”,而是写别的对象。

其他扣分:

1.无标题,扣2分。

2.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扣1~2分。

3.字数不足,视结构完整与否酌情扣分。

①600字以上,不足800字,结构完整,每少50字扣1分;结构不完整,每少100字扣10分。

②600字以下,无论结构是否完整,30分以下给分;400字以下,20分以下给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2分;只写标题的,给2分。

5.字迹潦草,胡乱涂改,酌情扣分,扣分不超过5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