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界首之春丨秦士元:旅途,足迹永远向前——安徽省营养食品厂厂长徐帮杰掠影—(之一)

 界首柴大官人 2024-05-11 发布于安徽
旅途,足迹永远向前——安徽省营养食品厂厂长徐帮杰掠影
秦士元
路既然是人走出来的,那么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留下他的足迹,至于是怎样的足迹,时间老人终会予以公正的评说。
——题记
十二月的塞北,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海关城楼披上了银装,更显得巍峨峥嵘,“天下第一关”几个大字,苍劲凝重,赫然在目。蜿蜒的万里长城像巨龙昂首东方,眺望着日夜澎湃喧嚣的大海,审视人间沧桑。雄关如铁,风声满楼。这时有两个青年在城楼上盘桓,指点江山,苍茫的暮色给他们涂抹一笔朦胧的背景。他们就是徐帮杰和河南的小张,结伴从长春托运生产植物蛋白肉挤压喷爆机赶到这里,在旅社下榻之后便相约登楼。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帮杰读小学时就知道。它是中华民族脊梁的象征,每个黄皮肤的炎黄子孙都引以为骄傲。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它的腾飞倾洒一腔赤诚,留下可歌可泣的篇章。他抚摸着斑驳的石块,思绪翻腾,眼前仿佛有千军万马奔来,烟尘滚滚,大纛猎猎,是历史云烟的奇幻还是现实生活的画面。他恍惚也置身于这浩浩荡荡的洪流之中,迈着坚实的步子。
“你在想什么?”小张望着帮杰那沉思的神情问道。
“我在想今天过了天下第一关很有意思。”帮杰答道。
“过这一关真不容易。”小张说。
“是的,我们的厂刚刚起步,今天才过了第一关,以后有许多关要过。”
"我看过关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一硬头皮就过来了。”
“困难是对我们的考验,闯过一关,就长一次智慧。不管今后遇到什么困难,不要忘记这个晚上。”帮杰深有感触地说。
万事开头难,对一个刚刚涉足社会的青年来说,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对他是多么新奇,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很多关口摆在面前,检验着他的意志和毅力。
也许是太疲惫了,回到旅社,小张很快进入甜蜜的梦乡。帮杰却辗转反侧,怎么也不能入睡,艰辛的往事又历历浮现眼前。
正当他闪着好奇的眼睛如饥似渴地向知识海洋探密的时候,那场恶梦般的风暴吹折了他航行的舟楫。1966年秋天,全家被莫名其妙地注销户口,赶到农村安家落户,风风雨雨,整整十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对人生来说它又是多么的漫长。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青年的黄金时代,又能有几个十年。在广阔天地里,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日子白白地溜走,要紧紧地抓住它,不能虚度青春韶华。白天他和农民一道下地干活,夜晚看书学习。他扑下身子,学会了各种农活,和别人一样,一天能挣十分,虽然它的价值只有七角,但强烈的好胜心使他不甘落后。水里泥里摔打,练了一身强健的筋骨,使一个白面书生变成一个不怕吃苦勇于进取的青年。更使他欣慰的是,一个名叫夏省云的姑娘走近了他。她美丽端庄,知情达理。她拒绝了媒人的说合,不愿嫁给城里干部,甘愿和帮杰在农村过一辈子日子。直到现在当上厂长夫人也未表现丝毫特殊。她每天和工人一样上班,下班回到家里洗衣做饭,从不埋怨。帮杰说:“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记省云,是她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支持了我。”
1979年落实政策,全家才回到城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风化雨,万物复苏。帮杰的父亲从十五岁就经营茶叶,这时他卖了一只羊做本线,又重操旧业。他家和其他家庭一样,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生活越过越好。,一天老人把帮杰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你也大了,不能老跟着我,政策放宽了,你该干自己的事业,走自己的路。”帮杰深知老人家的心思,他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党的政策给了他家带来新的转机。他有着中国农民朴素的感情,希望儿子能为国家做些有益的工作,以此来报达党的恩情。帮杰当了厂长后,老人还给他约法三章:把精力都用在事业上,不要做坏事,生活上要检点。帮杰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他开始以试探的目光,在大千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座标。
一切机遇只能对那些有执着精神的人才起作用。一天他在从《光明日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吉林财贸学院粮食生化副教授李超利用“高温溶豆粒”研制成功,生产植物蛋白肉的“挤压喷爆机”也由长春动力元件厂、长春拖拉机配件厂研制成功,并且已经投产出售。这一条消息吸引了他,使他萌生办植物蛋白肉厂的想法。于是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父亲,老人十分支持,给他凑了一千元路费让他去长春考察。火车上旅客拥挤,找不到座位,他一直站到天津。到了长春,他登门拜访了李超教授,参观了生产植物蛋白肉的挤压喷爆机工厂,当场订购了一台机器。为了使工厂尽快投产,他连夜返回界首,动员工人集资。不久他带着集资的一万元又二上长春。当他乐滋滋地到车站联系托运时,一瓢凉水迎头泼了过来,零担货车全部停止,要等到来年才能办理。他又找到汽车站,一算要经过六个省,得七天时间,光运费就得六千多元。更何况正值雪天,道路难行,有谁愿意冒着危险在冰天雪地里长途行车呢?
他在长春转悠了几天,碰巧遇到了河南老乡,他们也是来长春买喷爆机的,于是便商量合包了一部车,又找到愿意开车的司机师傅,说了许多好话,总算把事情办成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冒着风雪匆匆赶路,到了河南新乡,帮杰病倒了,小张陪他到医院看了病,医生开了药以后嘱咐道:“抓紧时间挂吊针,观察一下,不行就住院。”吊针挂完之后,他感觉烧有点退了,就去找小张联系车子,他知道厂里几十双眼睛在盼望着他早日归来。
当第一台挤压喷爆机运到界首的时候,厂里沸腾了。试车那天,人们围得水泄不通,等待新的产品诞生。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喷出的不是带状的植物蛋白肉,而是一团团粉糠。一连两个月,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试验,工人由期待转焦急由焦急转为失望,三十五名工人,有十一名退款离厂。有的还当面质问帮杰:“你到底还能失败多久?”这意想不到的挫折,无疑是一次反面的冲击。
他没有就此止步退却,他坚信失败与成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与工人一起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他们发现68型的榨油机,机身短、加热快、造成豆粒组织纤维被破坏,是不能成型的主要原因。工人胡素琴忽然想起,她在家曾去芦村镇换豆油,看见那里是浙江绍兴粮油机械厂出的冷榨机,比现在厂里用的机身长、榨出的油黄澄澄的。这消息如星火点燃了帮杰的希望。
他连夜租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带着十多名工人来到芦村镇,用这台冷榨机试车,果然很好。他更换了厂里的机器,试车终于成功。植物蛋白肉在淮北大地诞生了,它是帮杰和他的伙伴们几个月来艰苦奋斗的结晶,工人们看着新的产品,激动得热泪盈眶。植物蛋白肉在淮北大地第一次开花结果,走进千家万户,走进饭馆餐厅,生产的厂家竞相模仿,如雨后春笋,挤压喷爆机也相继投入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客户。为了使生产植物蛋白肉的技术更广泛地推广,帮杰撰写了《大豆组织蛋白生产探讨》一文在《食品科学》上发表。文章引起热烈地反响,反馈的信件如雪片似地从全国各地飘来,有要求介绍技术资料的,有要求给予技术力量支援的。帮杰看着一件件热情洋溢的信,深知他们创业的艰难,凡是他有力量帮助的,都给予了及时的支持。植物蛋肉厂很快发展起来,工人达到350人,正式转为大集体企业。在植物蛋白肉形成高潮的时候,他又思考着下步该怎样迈出。
资料来源:《界首之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