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颜真卿总结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你也能写出一手好字!

 黄春妹 2024-05-11 发布于云南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在上一期,书画君有说过狂草界的两座高峰“癫张醉素”,两人都嗜酒如命,张旭饮酒辄草书,挥笔大叫,若不得笔,以发韫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而怀素更是有“醉僧”之称,一日九醉”,每当饮至醉时,不论墙壁、衣服、抑或是器皿,他提笔便写。

张旭

怀素

而能将二者相连的颜真卿,书法更是了得。在中国书法史上,张旭曾经向颜真卿传授笔法,而颜真卿又将“十二笔意”传授给怀素,成为了薪尽火传的佳话。其实,颜真卿的这“十二笔意”,绝实来之不易,颜真卿曾两次向张旭请教,第一次,颜真卿年纪轻轻,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为了向张旭讨教笔法,破除在书法上的瓶颈,曾辞官拜师,跟随了张旭两年,但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根据颜真卿的回忆:“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竟不蒙传授,使知是道也。人或问笔法者,张公皆大笑,而对之便草书,或三纸,或五纸,皆乘兴而散,竟不复有得其言者。”遇到讨教笔法的人,先生都是大笑一通,然后拿草书对付,有时三张纸,有时五张纸,人们都是在情绪高涨时散去,最后都没有得到先生的言论。

第二次,颜真卿再次到洛阳求教,曾问追随在张旭身边的裴儆“有何收获”,裴儆说:“只得到了几十个绢本、条幅和尺素。我也曾请他讲解笔法,他只是说书法要多加用功临写,自己慢慢感悟就是了”。于是颜真卿再次发挥“不耻下问”的精神,直接追问,没想到通过这次的交流,颜真卿得到的张旭的真传,破除了了书法的瓶颈,书法水平直线上升!

张旭到底给颜真卿传授了什么秘法呢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是一部以问答的形式叙述传授笔法,分析古今书法之异同,对钟繇的“笔法十二意”详加阐说,逐条论证。

张长史,名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官金吾长史,一作率府长史,人称“张长史”。楷法精深,尤擅狂草,逆笔涩势,连绵回绕,体态奇峭、奔放,有“草圣”之誉。

【释文: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宅憩止,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存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

颜真卿以后在写给怀素的序文中曾追叙云:“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张芝),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是知张旭的书法造诣深厚,所以想要把它继承下来,以广流传。此文就是基于这种基础上形成。

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人或问笔法者,皆大笑而已,即对以草书,或三纸五纸,皆乘兴而散,不复有得其言者。仆自再游于洛下相见,眷然不替。仆因问裴】

开头介绍了事情的经过,进而介绍张公的观点:“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言其要妙?书之求能,且攻真草口今以授子,可须思妙。”继乃以问答式概述运笔的“平、直、均、密、锋、力、转、决、补、损、巧、称”等十二法。

:“足下师张史有何所得 ?”曰 :“但书得绢、屏、素数十轴,亦尝请论笔法,惟言倍加功学临写,书法当自悟耳”。仆自停裴家,因与裴儆从长史月余。一日前】

其大意为:一、“横”者,“皆须纵横有象”;二、“直”者,“必纵之不令邪曲之谓”;三、“均”者,“间不容光之谓”;四、“密”者,“筑锋下笔,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谓”;

【请,曰:“既承兄丈奖谕,日月滋深,夙夜工勤,溺于翰墨,倘得闻笔法要诀,则终为师学,以冀至于能、妙,岂任感戴之诚也?”。长史良久不言,乃左右眄视,拂】

五、“锋”者,“末以成画,使其锋健之谓”;六、“力”者,趯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之谓;七、“转”者,“钩笔转用,折锋轻过,亦称转角为暗过之谓”;八、“决”者,“为擎,锐意挫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以谓之;

【然而起。仆乃从行,来至竹林院小堂,张公乃当堂踞床而坐,命仆居于小榻而曰:“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也?书之求能,且攻真学。今以授之,可须】

九、“补”者,“结构点画或有失趣者别点画旁救之谓”;十、“损”者,“趣长笔短,长使意气有余,画若不足之谓”;

【思妙”。乃曰:“夫平谓横,子知之乎?”,仆思以对之曰:“尝闻长史示令,每为一平画,皆须令纵横有象,非此之谓乎?”,长史乃笑曰:“然”。“直谓纵,子知之乎?”,曰:“岂非直者从不令邪曲之谓乎?”曰:“然”。】

十一、“巧”者,“欲书先预想字形,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十二、“称”者:“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为称”。

【“均谓间,子知乎?”,曰:“常蒙示以间不容光之谓乎?”曰:“密谓际,子知之乎?”,“岂不为筑锋下笔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意乎?”。曰:“锋谓末,子知之乎?”,曰:“岂非末已成画,复使锋】

总结为五点:“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纸笔精佳”和“变化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

【健之谓乎 ?”,曰:“然”。“力谓骨、体,子知之乎 ?”,“岂非谓趯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之谓乎 ?”曰:“转轻谓展折,子知之乎 ?”,曰:“岂非钩笔转角,折锋轻】

若此“五者备矣,然后能齐于古人”。至于运笔的奥妙,具体依据为:“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

【过,亦谓转角为暗过之谓乎 ?”,曰 :“然”。“次谓牵掣,子知乎 ?”,曰:“岂非谓为牵为掣,次意挫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之谓乎 ?”曰:“然”。“补谓不足,子知乎?”,“岂非谓结构点画或】

其范围包括“真、草用笔,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如此则其迹可久,自然齐于古人”。

【有失趣者,则以别点画旁救应之谓乎?曰:“然”。“损谓有余,子知之乎?”,曰:“岂长史所谓趣长笔短,虽点画不足当使意气有余乎?”,曰:“然”。“巧谓布置,子知之乎?”,曰:“岂非欲书预想字形】

长史的要求是“但思此理,以专想功用,故其点画不得妄动”。而颜真卿“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草自知可成矣”。

【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乎?”,曰:“然”。“称谓大小,子知之乎?”,曰:“岂非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为大,兼令茂密乎?”,曰:“然,子言颇皆近之矣。夫书道之妙,焕乎其有】

作者在师生问答的叙述中,把先生关于学书之要领,运笔之方法、要求、过程,和古今之异同,以及本人之心得融会贯通,或叙述论证,或解释说明,或描写比喻,娓娓道来,无不切入书法艺术成功轨迹之要

【旨焉。世之学者皆宗二王、元常,颇存逸迹,曾不睥睨八法之妙,遂尔雷同。献之谓之古肥,张旭谓之今瘦。古今既殊,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说。张芝、钟繇巧趣】

全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其学术价值却颇高,并对后世书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精细,殆同神机,肥瘦今古,岂易致意!真迹虽少,可得而推。逸少至于学钟,势巧形容(密);及其独运,意疏字缓。譬楚音习夏,不能无楚。过言不悒,未为笃论。又,子敬之不及】

【逸少,犹逸少不及元常,学子敬者画虎也,学元常者画龙也。倘著巧思,思过半矣,功若精勤,当为妙笔”。曰:“幸蒙长史授用笔法,敢问攻书之妙,何以得齐古人?”,曰:“妙在执】

【笔,令得圆转,勿使拘挛;其次在识笔法,谓口传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在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变通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

【矩。五者备矣,然后齐于古人矣。”曰:“敢问执笔之道,可得闻乎?”,长史曰:“予传笔法,得之于老舅陆彦远,曰:吾昔日学书,虽功深,奈何迹不至于殊妙。后闻褚河南云:'用笔当须知】

【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始而不悟,后于江岛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始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著。当其用锋,】

【尝欲使其透过纸背。真草字用笔,悉如画沙、印泥则其道至矣。是乃其迹久之,自然齐古人矣。但思此理,务以专精工用,凡其点画不得妄动,子其书绅”。予遂铭谢,】

其实书画君认为,也许并不是张旭第一次不想告诉颜真卿技法,而是感觉他还没真正领悟自己的瓶颈所在,说得再多不如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克服。

【再拜逡巡而退。自此得攻墨之术。于兹七载,真草自知可成矣。平、直、均、密、锋、力、转、次、补、损、巧、称,为十二意。天宝五年丙戌九月颜真卿述。】

书法如此,世间万物亦如此,有句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成长,当真正的发现问题所在,或许一语便可中破!就像颜真卿在领悟此法后,总结成文,供后人学习,但是能学成者,却寥寥数人。并不是大家不能理解,而是每个人问题不同,解决也会有所不同。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