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雕显微工艺痕迹课程 三

 睫毛上的风尘 2024-05-11 发布于北京

我们今天继续讲,微痕迹的表达。这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名词。

当我们看到了阴线,看到了阴线的沟边,沟壁,沟底,等等现象,看到了晶粒凸点,晶团凸脊,凹洼,长条凸脊,凹槽等现象的时候。我们如何去描述它呢,如何去表达它呢?

这里就会牵扯出来一些表达的名词,来帮助我们互相之间进行沟通,讨论,尤其是当你看到某些现象的时候,我们如何去表达它呢。

另外,最关键最关键的问题是,同学们,我还是在说底层逻辑问题,我们辨伪存真最核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啊?

是你手里的器物,拍摄后,不管是20倍,40倍,60倍,120倍。或者手持放大镜去观察,你最终要怎么确定这件器物的工艺痕迹是没问题的,或者有问题的呢?是需要和与你手上那件器物同时期的考古出土器物的显微工艺痕迹进行对比。

那么考古出土器物的显微工艺痕迹的图片在哪里呢?都在陈启贤老师出版的众志出版社的杨建芳古玉师生研究会的书籍里。还有就是最近陈启贤老师不断出版的各个时期的显微工艺痕迹的书。例如:红山文化的,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的,石家河文化的,龙山文化的,等等。后续还会有商代,西周,春秋,战国,汉代等等。

这个逻辑大家都明白吧,那么按照这样的逻辑来去分析,我们就要理解和知晓,陈启贤老师经过多年的拍摄和研究,对比,总结出来的,显微工艺痕迹的表达方式和学术名词,也就尤为重要了,否则你就算看了陈启贤老师的书,看了他拍摄的考古出土玉器的20倍,40倍,60倍,120倍的图,你也不会读图和解图。

读图和解图是尤为关键的,重中之重。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学懂学通显微工艺痕迹的钥匙。很多朋友看了陈启贤老师出版的书上的20倍,40倍,60倍,120倍的图之后,如果不懂得读图和解图,就会出现很多偏差,因为会出现,大概,差不多,很像,等等这样似是而非的判读。这样的判断就会让你的辨伪存真之路越走越偏颇。

这就是为什么网络上,很多很多的人在视频号上,抖音上,不断的去讲显微工艺痕迹,结果最后东西和眼力出现很多偏差,更有甚者,出现教的人和学的人一起买到很多不对的器物。这就是说,对于显微工艺痕迹,尤其是考古出土玉器的20倍,40倍,60倍,120倍的显微工艺痕迹图,没有明白如何去正确的读懂它,也没有明白如何正确的去理解和解释它。

那一定会有同学会问说:那难道陈启贤老师的定义和解读方式就一定是100%正确的吗?会不会他也可能出错误呢?当然,人无完人,陈启贤老师也说过,他不是圣人,他也会犯错,并且他也在不断的修正和补充他自己和他所创立的显微工艺痕迹这门辨伪存真的科学。

所以,大家不要迷信任何人,因为迷信的开始就是愚昧的产生,我们可以保持着科学的怀疑态度,去审视任何人的结论。但也请尊重他们所提供的科学证据。

另外,陈启贤老师在出版的书籍中因为篇幅有限,所能展示的只是有典型特征的或者有典型特色的某个类型里的某一件或者几件考古出土玉器的局部工艺显微痕迹。

他无法展示几十万张图片给到大家,但他20几年来,每天日以继夜的就是对这几十万张图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总结。所以他总结出来的显微工艺痕迹的读图和解图方式,起码是值得我们去先学习和参考的。

另外,某一个类型的器物,陈启贤老师可不只是拍摄了一件,他很大可能是拍摄了同类型的数十件,甚至是不同地区,不同墓葬的,同类型的器物。

这就帮助他去更好的进行比对,研究,总结。最后几十年下来,他发现,对于显微工艺痕迹的解图和读图方式的基础知识和名词定义是跑出来这些的。

大家到目前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一定要反复强调基础的知识和名词定义了吗。

其实最快的最简单的方式,我也可以拿张图出来,好像网络上的很多教辨伪存真,显微工艺痕迹的人们一样,拿个高倍数的图,给大家一讲就讲个一两个小时。然后大家听的似乎也有些道理,但实际呢?这张显微工艺痕迹真正所在图里包含的信息是什么,完全没有讲,这样的话,会导致大家的基础不牢靠,最后很容易路走偏颇

比如下图:

图片

如果按照网络的流行讲法:我完全可以说:这图,包浆醇厚,明显的老工痕所做的减地搓磨,工艺醇熟,玉料熟透,整个图片充满了慢速搓磨所留下来的岁月痕迹。问题是,我说了这些,对同学们你们的学习和辨伪存真的鉴定知识有什么帮助吗?

这张图到底对还是不对,是不是首先我们要把这张图里所出现的现象和特征进行阅读,并且详细的逐一的进行解释,这就是读图和解图。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读完图,解完图之后,还要去和考古出土玉器的同时期的显微工艺痕迹的图片里的读图和解图所得出来的结论进行对比。如果一致,那么这张图就是ok的,也就是这个器物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不对,那就要思考,差异在哪里。所以,读图和解图就尤为重要,至关重要。那么里面的基础知识和名词就显示的很重要了,对吗

图片

我们下面讲,微痕迹的表达:

高聳:一般用於形容晶團凸脊與長條凸脊,高度超過0.1 毫米。高耸这个词语,是形容晶团凸脊或者长条晶团凸脊的高度的。比如,我们看这个显微工艺痕迹,这个部分是刮蹭的还是磨的,就会用到,长条凸脊是否高耸,这个名词了。

第二种现象表达叫做:锐利

锐利这种现象,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呢?1. 快速工具加工玉器(毋庸置疑,这就是现代琢玉的工具)2. 极其锐利的工具:例如钻石笔,乌金笔等等。3.陰線交織、陰線同向緊密排列形成.

锐利这个表达非常重要哦。因为快速工具琢玉会产生锐利的痕迹,极其锋利的工具也会产生锐利的痕迹。那么哪些痕迹是锐利的,哪些痕迹是不锐利的,我们在这里不展开,后续会有很多地方去详细讲解。

第三种现象表达是:

密佈:晶粒凸點、晶團凸脊或細凹槽與細條凸脊佔陰線面積80%以上。

滿佈:晶粒凸點、晶團凸脊或細凹槽與細條凸脊佔陰線面積50%以上。

散佈:晶粒凸點、晶團凸脊或細凹槽與細條凸脊佔陰線面積20%以上。

局部:晶粒凸點、晶團凸脊或細凹槽與細條凸脊零星出現。

这也非常重要啊。比如:明清和中古的玉器的阴线的底部就是砣痕的底部,就不会出现密布或者满布晶团凸脊的这种现象。如果出现这种现象,那么这个痕迹就有很大问题。应该是满布晶粒状凸点,散布晶团凸脊。这才是中古和明清玉器阴线底部所呈现的正确现象。

所以我们经常讲:中古明清的阴线底部的工艺痕迹应该是,你拿放大镜或者拍摄显微痕迹的现象应该是:一片沙地或者沙滩,到处是亮晶晶的小小的晶粒状凸点的反光,然后偶尔有几堆,昨天小孩子玩沙子堆出来的小沙包:那就是晶团状凸脊,但这种小沙包在这一片沙滩上不能超过20%。

还有一种现象的表达叫做:崩缺。这就更重要了。尤其是中古和明清的玉器上面的阴线的沟边,如果出现很多崩缺,那么就很大可能是快速工具扫过阴线所造成的。

但是注意啊,当我们谈到崩缺的时候也不能全部否定它,一看到崩缺就马上说它不对。

因为崩缺的发生原因会和玉器的质地,工具,辅具种类,加工手法都有关系。

比如在史前玉器上面,或者部分高古玉器上面出现偶尔的崩缺,并不代表是快速工具扫过的,很大可能是经过千年的埋藏环境之后,在沟边的晶体自然脱落所产生的。

图片

比如这张图,看到的沟边的崩缺,就是经过几千年的埋藏环境的变化之后,沟边的晶体自然脱落所造成的。

我们后续就开始正式进入我们的显微工艺痕迹的具体说明了:从切割痕迹,刮蹭痕迹,磨的痕迹,钻孔痕迹等等,逐一细致讲解。但最核心的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把基础的知识和名词要熟,要理解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