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期治疗的几例发热案

 中医药方便 2024-05-11 发布于四川

作者韦安理2024–5-10

近期治疗的发热病人比较多,择其6例剖析如下。

(一)病案19岁女孩,反复低烧,体温37.237.3℃之间,额头疼痛,不怕冷不怕热,无汗,后背皮肤干干滑滑,胃口好,精神好,大小便正常,舌红苔厚腻干,等等。

2024419日问诊,病脉证治如下。

病:三阳合病。

脉:脉有力。

证:低热,头痛,无汗。

治:“小柴胡汤+大青龙汤+薏仁、苍术

方:20240419)柴胡30克,黄芩15克,清半夏15克,太子参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麻黄15克,桂枝6克,杏仁15克,生石膏45克,生薏苡60克,苍术15克。1剂,水煎服。这是成人的剂量,小孩每次喝四分之一,每三小时喝一次。

反馈:上方服完一剂,热退,头痛已。

辨析:①“反复发热”,就是“往来寒热”,少阳病,大小便正常,选小柴胡汤。②“头痛,无汗,后背皮肤干燥”,这是太阳病提纲证,要用麻桂剂发汗解表。③“舌质红苔干,胃口好,发热”,这是有阳明里热,生石膏药证。既有太阳表实证,又阳明里热证,选大青龙汤解表清里。④“舌根苔厚腻”,加生薏仁、苍术清热祛湿消腻苔。

Image

Image

Image

(二)病案2患者男,45岁,发热几天,体温在37.538.8℃之间,有点怕风怕冷,头痛,有汗,身体一直潮潮润润,有点恶心想吐,口渴,干咳,没有痰,偶尔能咳出一点黄痰,咽喉不痒,舌红苔黄,核酸检测呈阳性,等等。

2024420日问诊,病脉证治如下。

病:三阳合病。

脉:网诊无脉像。根据问诊情况和舌像,按脉有力来治疗。

证:发热,头痛,恶心,干咳,舌红苔黄。

治:柴胡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

方:20240420)柴胡30克,黄芩15克,天花粉3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6片,大枣6枚,桂枝15克,白芍15克,连翘30克,生石膏50克,杏仁15克,厚朴15克,桔梗15克。二剂,水煎服。

反馈:上方服完两剂,热退,体温正常,咳嗽也好了。服药后拉稀烂大便,拉完没有什么不舒服。

辨析:①“脉有力,反复发热”,这是“往来寒热”,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口渴,舌红苔黄”,根据第96条方后注,去掉半夏,加天花粉。②“脉有力,怕冷,出汗,咳嗽”,这是太阳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③发热,加连翘清热解毒,与柴胡、黄芩、甘草组成黄煌退热汤。④“口渴,咳黄痰”,是有阳明里热,加生石膏清热,加桔梗化痰。

Image

Image

Image

3)病案3患者女,23岁,最近几天低热、腹泻,全身不适。其他症状还有:低热,体温在37.237.6℃之间,怕冷,怕风,出汗,后背皮肤潮湿,有点咳嗽,喉咙不舒服,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等等。

2024426日问诊,病脉证治如下:

病:太阳少阳合病。

脉:网诊,无脉像,按脉有力来治。

证:低热,腹泻,怕冷怕风,后背皮肤潮湿,有点咳嗽,喉咙不舒服。

治:柴胡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桔梗

方:20240426)柴胡30克,黄芩15克,清半夏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6片,大枣6枚,桂枝15克,白芍15克,杏仁15克,厚朴15克,桔梗15克。二剂,水煎服。

反馈:上方服完两剂,诸证皆消。

辨析:①“脉有力,反复发热”,少阳病,小柴胡汤证。②“脉有力,有汗,怕冷怕风,咳嗽”,太阳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③咽喉不舒服,加桔梗。

Image

Image

Image

 4)病案4患者女,外出旅游感染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发热近将一周,体温在37.238℃之间。除了发热,没有明显不适。其他症状有:出汗多,稍有点咳嗽,咳白痰,舌红苔白厚,余正常。

2024428日问诊,病脉证治如下:

病:三阳合病。

脉:网诊无脉像,按脉有力来治。

证:反复发热,稍咳,多汗。

治:小柴胡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方:20240428)柴胡30克,黄芩15克,清半夏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杏仁15克,厚朴15克,枳壳15克,桔梗15克,生姜6片,大枣6枚,连翘15克,生石膏45克。二剂,水煎服。

反馈:上方服完两剂,体温正常,保持在36.5℃左右。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5)病案5患者男,10岁。发热,最高体温40℃,头痛头晕,不怕冷不怕风,无汗,后背皮肤干燥,呕吐,大便软,小便黄,舌红苔白。

202454日问诊,病脉证治如下:

病:三阳合病。

脉:网诊,按脉有力来治。

证:高热,头痛头晕,呕吐,无汗。

治:小柴胡汤+大青龙汤+苓桂术甘汤

方:20240504)柴胡30克,黄芩15克,姜半夏15克,党参15克,生甘草15克,生姜8片,大枣6枚,连翘30克,麻黄18克,桂枝6克,杏仁15克,生石膏50克,茯苓30克,白术15克。一剂,水煎服。

反馈:上方服完半剂,即汗出热退,诸证皆消。

辨析:①“脉有力,发热”,少阳病,小柴胡汤证。②“脉有力,无汗,皮肤干燥”,外有表证,内有里热,大青龙汤证。③头晕,用苓桂术甘汤。

Image

Image

6)病案6患者男,13岁。发热,体温38℃,头痛头晕,脖子肩膀酸痛,怕冷又怕热,有汗,有点恶心,没有胃口,口渴,心烦,想喝凉水,喝凉水舒服。大便少难拉,小便时黄时白,乏力,无精神,脉有力,舌红苔黄,等等。

202454日问诊,病脉证治如下:

病:三阳合病。

脉:脉有力,患者妈妈把的脉,也是医生。

证:发热,头痛头晕,脖子肩膀酸痛,怕冷又怕热,有汗,有恶心,口渴,心烦,大便少。

治:柴胡桂枝汤+白虎汤,加味

方:20240504)柴胡30克,黄芩15克,姜半夏15克,党参15克,西洋参15克,生甘草15克,生姜8片,大枣6枚,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60克,生石膏60克,知母20克,山药30克,茯苓30克,白术15克,连翘30克,生大黄6克。一剂,水煎服。一剂煎两次温服。

反馈:上方服完一剂,拉了几次稀烂大便后退烧,诸证明显好转。但胃口还没完全恢复,再开“小柴胡汤+资生汤,加味”善后,方子如下:

组成:20240505)柴胡2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太子参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6片,大枣6枚,山药60克,生薏苡仁60克,白术15克,炒鸡内金15克,炒山楂20克。一剂,水煎服。一剂煎三次温服。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小结:

1)只要发热,我都用柴胡剂,再据证合上其他相应的方子,这样效率比较高。

2)实证都可以合上黄煌教授的退热方(柴胡、黄芩、连翘、甘草)。

3)近期的发热似乎都伴有腹泻的症状,有的在服药前,有的在服药后,如果服药后拉稀烂大便,身体又没有什么不适,就不用担心,这是瞑眩反应,拉完即有明显改善。

4)发热是急证,需要优先解决,开方时要“快、准、狠”,尽量在一两副药之内结束战斗,一个普通的发热,治了一个星期,实在是不应该。

5)小儿发热也可以开成人的剂量,这样集中药力,避免频繁煎药耽误时间,但服药时要少量多次服,中病即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