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如何写运河

 古磨盘州人 2024-05-11 发布于北京
这是我连续第四次写征文了。
四年前,李老领导的网时读书会与东城区图书馆携手,发起了“新北京·新京味”的征文活动,在李老的鼓励下我参加了,这一下子就写了三篇,第一篇是景山远眺,第二篇是长安街有座于谦祠,第三篇是心绘中轴线,后两个专题分别是最美长安街和最美中轴线。
事不过三,本来想就此打住。
我知道征文要求的风格,我没在运河边生活过,与运河也没发生过直接关联,要写出自己满意,又符合征文要求的文字,应该有点难度。毕竟,我的目标已不满足于就写篇投稿文章,一定要写出点与众不同的意思。
关于北京的征文,即便我写不出北京人的经历,以我对北京的了解,我也可以写出来不错的文字,即便我与大运河无关,但是,我能写出大运河有关的东西。
我在脑子里极力地搜寻着关于大运河的素材,我想到了法源寺、东交民巷、元大都城、积水潭等,这些资料都是我自己消化过的,几乎可以张口就来。可征文要的是散文,他们不需要资料的罗列和历史的展览,他们需要的是非虚构的文字,且是亲身感受到的场景,并由衷地发出自己的感想。
参加征文的很多都是名家,且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有些景点就是他家门口的物事,这样的征文选题几乎就是为他们设计的,他们自然也就可以信手拈来,而我就不一样,我能写出这些景点的特色,以及它们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但是,征文需要感情,需要跟景点的关联。这是我欠缺的。
文学创作需要拾遗补缺,没有的就不上,联系不上的就努力建立关联。这也是创作能力,由是,我开始了创作之路。
对大运河,我熟悉的有几段,我去过通县的运河公园及运河终点的标志——燃灯佛塔,我曾经从积水潭一直沿着水流走到了南锣鼓巷,又走到了东城,这些估计我写不出特点,因为,跟我的关联度实在不大。我想到了万宁桥、银锭桥、积水潭,还想到了东交民巷和法源寺。
写大运河一定要提到法源寺。因为,大运河最早还是隋炀帝杨广攻打高句丽才给贯通的,隋炀帝要不是为了打高句丽建立稳固的政权,也不至于把朝代给丢掉了。对于他来说,大运河是个悖论,他不仅为李世民做了嫁衣,而且还背负了昏君、暴君的骂名,历史对他苛刻了一些,这些内容当然不可以写在征文里。
李世民借了杨广(李世民姨夫)的便利,通过运河输送兵士和物资,最后征服了高句丽。仗打胜了,一些人永远地留在了北方的大地上,运河把他们运到幽州,可惜,运河再也不能把他们运回去了。李世民建了悯忠寺以纪念这些忠魂。因为悯忠寺的特殊地位,它成了南城的义庙,在随后的日子里,很多在京当官、经商的人一旦身故京城,他们都会停棺于法源寺,等良辰吉日,或者运河上有南下的船只,他们便搭乘运河的船只魂归故里。
写法源寺,一定是写大运河文章的一个特点,这是我想到的。我还想到的另外一个点是东交民巷。这是北京最长的胡同,也是近代史上特别值得说明的一条胡同。一条东交民巷,半部民国史。
东交民巷原名是东江米巷,在元朝的时候,积水潭的水流沿着护城河就流到了大都的城南,新鲜的南方江米到达通州码头后,很快就有人通过城内的水系将其运输到这里,因为主要经营的是江米,所以这条胡同就叫江米巷。
江米通过运河到达北京,从此,京城就多了很多以江米为原料的美食。元朝被推翻之后,江米巷也就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它成了外交一条街,有朝廷的外交机构,也有三法司的机构,明朝第一猛人杨继盛,在刑部大牢里上演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刚烈一幕,并且写下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对联,这幅对联被同样是烈士的李大钊先生继承了,他在东交民巷关押,最终在东交民巷就义。当然,东交民巷还发生过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装在大运河的故事会里,一定会让故事更加精彩。
景点和故事都有了,我不能将其并行地摆在文字里。再好的珍珠,也得有条珠链给串起来,这也是文章的线,在设计线的时候,我还想着,故事里的情都是别人的,我如何吸引读者的注意呢,因此,线就以自己的情感线出发,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故事中的情感,由此形成共情和共振,这条线的设计,我还是非常满意的。
文章是点线面的结合体,线和面都有了,我还得设计一些吸引眼球的点,把读者的目光吸引过来,因此,开头的时候,我就用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估计能瞬间提升文字的厚度。
最美大运河的征文已经完成,但愿能为大运河增色添彩。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金融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和发表300万字,码字数1100万+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北京晚报》《厦门文学》《解放军报》《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