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叙事 | 在“读一读”中“演一演”——《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

 新用户75266912 2024-05-12 发布于重庆

在“读一读”中“演一演”

——《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

文/刘纯洁

这个单元主要练习“讲故事”,比如借助关键词讲故事,借助示意图讲故事。

《青蛙卖泥塘》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课后安排了“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无论讲故事,还是读故事,都是对文本的演绎。通过生动、互动的方式演绎故事,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阅读兴趣、社交技能等,对于语文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课教学,主要尝试了把“演一演”融入阅读活动三个“聚焦”中,在“读一读”中“演一演”。

聚焦“做了什么事”

(对标课后第二题)

为了卖泥塘,青蛙做了哪些事?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自主阅读后,全班交流。

师:请按顺序汇报“青蛙做了哪些事”。

生:第五自然段,“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生:种草。

师:把这个词批注在句子旁边。谁来表演一下青蛙怎么种草的?

(生表演)

在这名学生表演后,请其他同学提出建议,再表演一次。随即告诉学生,自己在排练童话剧时,就可以这样互相帮助,让表演更加准确。

继续汇报交流。

生:第8自然段,“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把水引到泥塘里来。”

师:用一个词概括,就是——

生:引水。

师:批注在这个句子旁边。

(生批注)

师:“引水”可比“种草”复杂多了。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标出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生标出动词,练习读好句子)

师:谁来表演“引水”?

(指名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再表演)

继续汇报交流。

生:第10自然段,“于是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师:简单来说就是——

生:栽树、种花、修路、盖房。

师:看,这里用了省略号,想象青蛙还做了哪些事?

生:种荷花。

生:修好看的步道。

生:放健身器材。

……

师:看着板书,说说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生:青蛙为卖泥塘做了这些事——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子……

聚焦“怎么说话”

师:青蛙怎么知道做这些事的呢?

生:是其他动物提出来的。

师:青蛙的吆喝声引来了哪些动物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动物名字)

师:默读第3自然段,看看老牛怎么说的?谁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老牛用了什么方式说话,让青蛙就按照他说的做了?

生:他先说了在里边打滚挺舒服,再说有草就更好了。

生:他先说的优点,再说的缺点。

师:是呀,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像这样先说优点,再说不足,对方就很容易接受呢。

发现了老牛说话的方法后,指导学生读好老牛的话,比如语速慢一些,语调低一些,表现出老牛这个角色说话的特点。然后请一名学生表演这个场景,相机指导表演。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阅读野鸭说的话——“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发现也是先说优点再说缺点,并指名表演。

接下来读第10自然段,引导学生模仿老牛和野鸭说话的方式,想象其他动物说了什么,并进行表演。

在说话之前,我引导学生观察了这个部分的写法,对话特别有意思。

师:第10自然段也是写动物们给青蛙提意见,比较一下,写法与写老牛和野鸭部分有什么不一样?

生:前面写得多一些,这里写得简单一些。

师:嗯,前面写得详细,后面写得简略。

生:前面先写优点再写缺点,这里只写了缺点。

生:这和《大象的耳朵》写法差不多,前面动物说的话写得详细,后面就简单写了。

师:石钰涵运用了前面的阅读经验来比较,真会读书!像这样,后面的情节、内容和前面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简略地写。其实,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他们也不是只说了缺点,而是因为简略地写,就省略了说的优点。还有什么发现?

(课堂陷入沉默)

师:提示一下,看看标点……

生:我发现了,前面用了冒号引号,这里用的是逗号。

师:我们都知道说话的时候一般都要用冒号引号,这里为什么却没有用呢?

生:因为,这里写的不是他们说的完整的话。

师:你的意思是不是这里不是写的小动物们说的原话?

生:是的。

师:谭向一真棒,她发现了这里最大的秘密。这里并没有引用说话人的原话,而是写出了他们说的主要意思,所以就没有加冒号引号。以后,小朋友们在写作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可以不加冒号引号。

发现了写法上的秘密后,结合泡泡里的提示,老师扮演青蛙,学生分别扮演小鸟等小动物,演一演。

有了前面的练习,这个部分的表演就顺利多了。

在这个部分,我们一起聚集“怎么说话”,探讨了“怎么说话”,借助课文场景练习了“怎么说话”,并把表演糅合进来,学得兴趣盎然。

聚焦“怎么吆喝”

(对标课后第三题)

青蛙接受了小动物们的建议,并做了很多事,他再次吆喝起来——“卖泥塘喽,卖泥塘!”

师:这一次吆喝和前面三次吆喝有什么不一样?

生:前面吆喝得很简单。

生:这一次吆喝的话很多。

师:他怎么吆喝的?

生:他说了这里有什么。

生:他还说了在这里可以做什么。

生:这样吆喝吸引人。

(老师指导学生在书中标出关键词:有……有……有……有……可以……可以……)

师:我们不仅可以向老牛和野鸭学习怎么说话,还可以向青蛙学习怎么吆喝呢。如果你向同学推荐一样东西,如一本书、一种文具、一个玩具,你会说些什么?

提出说话任务后,同时出示说话支架,学生根据提示练习说话。先自主练习,再指名说,相机指导。

练习模仿说话后,老师指导学生读好青蛙吆喝的话。

接着,交流青蛙“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从而感受到,青蛙的改变让泥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烂泥塘变成了好地方。像青蛙这样,把自己或某个地方变得越来越好,就是好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值得。

最后,还用了一个课时,安排了讲故事和演故事。

一是根据板书讲故事。

二是分组完整地演故事。

在此,特别感谢龚诺汐妈妈帮忙制作的角色头饰,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表演的积极性。

呼,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落实讲故事和演故事,这篇课文扎扎实实上了四节课!

虽累,但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