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丽水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中大语文 2024-05-12 发布于福建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儒家学说的重点。在儒家看来,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亲善而仁爱的。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何谓“仁”?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爱人”就是真诚无私地关心和爱护他人。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有身体、有生命,而在于人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在于人应当自觉遵守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就是所谓的“礼”。儒家并不认为一个人天生就是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儒家把这一过程称为“成人”。

道家也讲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儒家强调人应当做什么不同,道家强调人不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即“无为”。但道家所讲的“无为”,并不是简单地不做事,而是不做不该做的事。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无为”不是两个字,而是三个字,是“为无为”。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又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为无为,事无事”的意思,不是没有作为,也不是没有做事,而是做了一个“无为”,做了一个“无事”。“无为”也是一种“为”。所以,  “无为”不是消极意义上的不做事,而是积极意义上的不做事,是不做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甚至比做该做的事更为艰难。

道家甚至不反对“为”,道家反对的是“争”。道家崇尚的最高的人格境界是“为而不争”。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而不争”与“利而不害”是连成一片的。“利而不害”是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原则。“为而不争”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原则,而这两个基本原则,都源自老子对于水的感悟。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子看来,水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利万物”,水是生命之源,水给一切生物带来生机;二是“不争”,水总是向低处流,不与任何事物相争。水的第一个特性,使人感悟到,人应当向水学习,利万物而不是害他物,这就是“利而不害”的原则,是“天之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最高法则。水的第二个特性,使人感悟到,人应当向水学习,不争抢,不能将别人所拥有的,通过强力、抢夺而据为己有,这就是“为而不争”的原则,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老子看来,一个人做到了“为而不争”,就是一个“圣人”。“为而不争”是“圣人之道”,能以“圣人之道”立身,即是“圣人”。“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其利万物而又不争,“故几于道”。人们学道、遵道、守道,而道不可见,水则“几于道”,最接近于道,所以,人们以道为法,应当以水为法。以水为法,就应当“利而不害”,就应当“为而不争”。

有人说,道家反对争,不利于社会发展。道家反对的是“争”,而不是“竞”。“竞”“争”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竞”是齐头并进,是你好,我也希望通过努力像你一样好,所以,“就”也是“为”;而“争”则是争抢、争夺,是通过强力将别人的据为己有,是通过损害他人、打击他人,而谋求自己的私利,是把他人当成自己的障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道家提倡“为而不争”,道家并不反对“竞”。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代人可以从道家哲学中获得丰富的思想智慧。

 (摘编自罗安宪《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

材料二:

对自己的欲望,道家主张不可恣意,而要有所节制。这包括通过对外在知识追求的限制、管理权力的内收、名利欲望的节制等方法的修炼,以达到应接他人时自己内心安宁与祥和的境界。老子指出“圣人为腹不为目”,是说饮食上保障自己吃饱喝足即可,不必花样繁多,不能奢侈浪费。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的意思并不是反对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而是反对仅仅追求知识,不知追求生命自身,不知道保护生命、保全天性。    

自我节制的结果是对他者的宽容。《老子》讲“和光同尘”,《庄子》讲“宽容于物,不削于人”,是说在人世中,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另一个与自己不同的他者,对他人不斤斤计较。但这并不是说道家主张无原则的原谅。老庄也有自己的坚守,只是在他们看来,人性是贵“真”的,人性是真诚的。因此,一个宽容社会的形成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所有人因循自我心灵的彰显,才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当今社会有些人由于戾气太重而在处理事务时容易冲动,欲望的张扬对个人人性造成伤害的同时,也破坏了社会价值。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异己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以老庄之道收敛自己的性情,既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也要接受他者的不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处世原则。

(摘编直杨杰《道家处世之道》)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儒家看来,  “仁”就是爱人,就是真诚无私地关心和爱护他人,而樊迟就是践行“仁”的代表。

B.儒家和道家都讲究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强调成为一个遵循“礼”的人,道家强调“为而不争”。

C.道家认为,人性是真诚的,因此与人相处时既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又要平和地对待与己不同者。

D.庄子认为,以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要失败的。这体现了庄子对人生短暂的无奈。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说“知者乐水”,老子说“上善若水”,这说明儒、道两家都从水这一自然现象中汲取了智慧。

B.有人把道家的“无为”理解成什么也不做的避世主义,这种理解是对道家哲学的误解。

C.挖掘、利用道家的思想,有利于当今人们深入传统文化以求解决面临的一些问题。

D.各人言志时,子路“其言不让”,遭到孔子的哂笑,这说明孔子也是主张“为而不争”的。

3.材料一阐述了道家“为无为,事无事”的观点,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是()(3分)

A.知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会感到负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得的人,即使失去也不会害怕;内心修养到家的人,即使没有地位也不会感到失落。  (出自《淮南子·道应训》)

B.在尧、舜统治时期,天下没有穷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使人富裕;在桀、纣统治时期,天下没有通达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使人贫穷:这些都是时势使然。(出自《淮南子》)    

C.庖丁为魏国的文惠君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不推崇有才德的人,使人民不争名夺利;不珍重难得的财物,使人民不沦为盗贼;不展示引起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心思不致混乱。  (出自《道德经》)

4.两则材料在论述侧重点上,有怎样的不同?(4分)

5.一些西方国家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充斥着“零和博弈”的思维。“零和博弈”的意思是,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水远为“零”,故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请结合材料,运用材料中道家相关思想对这种思维进行反驳。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

[美]雷蒙德·卡佛①

听见院门发出的响声时我正在床上躺着。我仔细听了听,没听到其他的声音。但我确实听见了那个声音。我想叫醒克里夫,但他睡死过去了,我只好起身去窗口看看。硕大的月亮卧在环绕城市的群山上。一个惨白的月亮,上面布满了伤疤。就连一个傻瓜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张人的脸。

院子里足够的光亮,我能看见所有的东西——草坪椅、柳树、两根杆子之间拉着的晾衣绳、牵牛花、栅栏和敞开的院门。

但没有人走动。没有令人恐惧的阴影。一切都在月光下躺着,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比如,晾衣绳上的衣夹。

我把双手放在窗户玻璃上,遮住月亮。我又看了一会儿。听了听。然后回到了床上。但我无法入睡。我不停地翻身。我想着开着的院门。这像是在考验我的勇气。

克里夫的喘气声听上去很恐怖。他的嘴大张着,双臂搂着苍白的胸脯。他占去了床的他那一边和我这边的一大半。

我推了推,又推了推他,但他只咕噜了几声。    

我身子一动不动地又躺了一阵,直到意识到这样做一点用处也没有。我爬起来,进了厨房,烧好茶,并在餐桌旁坐了下来。我抽了根克里夫不带过滤嘴的香烟。

已经很晚了。我不想去看钟。我喝完茶,又抽了根烟。过了一会儿,我决定去外面把院门拴上。月光照亮了所有的一切——房子和树、灯杆和电线,整个的世界。走下前廊台阶之前,我把后院仔仔细细地看了一圈。迎面吹来一阵风,我紧了紧身上的睡袍。

我朝院门走去。

隔开山姆·劳顿家和我家的栅栏那里有点儿响声。我留意看了看。山姆伏在手臂上,斜靠着他家栅栏,一共有两排可以倚靠的栅栏。他举起拳头堵住嘴,干咳了一声。

“晚上好,南希,”山姆·劳顿说。

我说:“山姆,你吓死我了。”我说:“你在这儿干什么?”

“你听见什么了吗?”我说,“我听见我家院门打开了。”

他说:  “我什么都没听见。肯定是风刮的。”他在嚼着什么。他望望开着的院门,耸了耸肩。

他的头发在月光下面是银色的,全都直立在他头上。我能看见他的长鼻子和构成他那张忧伤大脸的线条。

我说:  “山姆,你在这儿干什么呢?”并往栅栏跟前走了几步。“想看个东西吗?”他说。“我过来。”我说。

我出了院子,上了走道。山姆站在他房子的一侧,睡裤裤脚卷得高高的,露出下面棕白色的鞋子。他一只手拿着电筒,另一只手拿着一罐东西。

山姆和克里夫曾经是朋友。某天晚上起他们喝上了酒。他们之间有了争吵。接下来山姆修了一排栅栏,克里夫跟着也修了一排。

那是在山姆失去了米莉,又结了婚,又成为父亲以后,所有这些发生在一眨眼的工夫。米莉直到死前都是我的好朋友。她死时刚四十五岁。心脏病。发作时她正把车开上他们家的车道。车子没有停下来,从停车棚后面冲了出去。

“看这个。”山姆说,往上提了一下睡裤,蹲了下来。他把电筒对着地面。我看了看,发现一些像毛毛虫一样的东西在一堆土上蠕动。    

“鼻涕虫。”他说。“我刚刚给了他们一剂这个。”他说,举起一罐看上去是阿甲克司②的东西。“它们在侵占这里。”他说,嚼着嘴里含着的什么。他侧过头去,吐出一口可能是烟草的东西。“我得不停地和它们干,才勉强和它们打个平手。”他把灯光转向一个装满这些虫子的瓶子。  “我在外面放上诱饵,只要一有机会我就出来用这个杀,到处都是。它们的破坏力有多大。看这里。”他说。

他站了起来。他拉着我的胳膊,把我引到他的蔷薇花丛那里。他给我看叶子上面的小洞。

“到了晚上你放眼看去,它们无处不在。我设下诱饵,然后出来捉它们。”他说,  “鼻涕虫,这个糟糕玩意儿。我把它们放在那个瓶子里面。”他把电筒移到蔷薇花丛的下方。

“山姆,”我说“大家都还好吧?”“都好。”他说,耸了耸肩。

他还在嚼他嘴里一直嚼着的东西。“克里夫怎样?”他说!我说,“老样子。”

山姆说:“我出来抓这些鼻涕虫时,有时会朝你家那边看上一眼。”他说:“真希望我和克里夫再次成为朋友。看那里。”他说,快吸了一口气。“那儿有一条。看见它了吗?就在我手电筒照着的地方。”他把电筒的光指向蔷薇下方的土堆。“看这个。”山姆说。

我在胸前抱住胳膊,弯下腰来看他灯光照亮的地方。这个东西不爬了,头转来转去的。山姆把手里的罐子对着它,冲它撒了点儿药粉。

“黏糊糊的东西。”他说。

鼻涕虫在那儿扭过来又扭过去。稍后它卷成一团,又伸直了。他拿起一个玩具铲,把鼻涕虫铲起来,倒进了那个瓶子里。

“我戒掉了,”山姆说,“不得不这样了。有一阵子它让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我们家里虽然还放着它,但我不再碰它了。”

我点点头。他看着我,一直那么看着。“我得回去了。”我说。

“当然。”他说,“我再接着干一会,完了我也就回家了。”我说:“晚安,山姆。”

他说:“听着。”他停止了咀嚼,用舌头把嘴里的东西抵到下嘴唇那里。“告诉克里夫我问他好。”    

我说:  “我会跟克里夫说的,山姆。”

山姆用手抹过他银色的头发,像是他要把它们一次性地永远抚平,随后他挥了挥手。

卧室里,我脱掉睡袍,叠起来,放在能够得着的地方。没有看时间,我检查并确认闹钟上上了。然后我上了床,拉上被单,闭上了眼睛。

这时我想起来我忘记把院门拴上了。

我睁着眼睛躺在那里。我轻轻推了推克里夫。他清了一下嗓子,又咽了一口。他胸腔里像是卡着个什么,在那里慢慢滑动。

不知为什么,这让我想到了山姆·劳顿往上面撒药粉的东西。

我想了一小会儿屋子外面的世界,然后,除了想着我得赶紧睡着外,我不再想其他任何东西。

【注】①雷蒙德·卡佛:美国极简主义代表作家,他继承了继承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试图通过最简单的素材传达最丰富的生活体验。②阿甲克司:一种杀虫药的牌子。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情节平淡,故事场景相对集中。“我”难以入眠,外出查看院门,碰见邻居山姆,交谈一番后又回去睡觉。

B.月是本文中很重要的环境要素,“惨白”“布满伤疤”,像“一张人的脸”是“我”敏感、恐惧心理的投射。

C.文中“我”深夜出门查看,返家后丈夫仍在酣睡,与朱自清夜游荷塘后“妻已熟睡好久了”的情节设定,有相似之处。

D.山姆生活不幸,妻子患心脏病去世,他再婚并成为父亲,因此和朋友失和,生活无聊从而一直与鼻涕虫作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院门发出的响声”开篇,自然引出后文关于窗外院子景物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迅速进入文本创设的情境。

B.小说为淡化情节型结构,故事性不强,侧重对“我”的情绪的抒写,吸引读者的并不是生动的情节,而是流动的意识。    

C.小说象征性强,情节背后隐藏着山姆与克里夫昔日情谊、两家的生活状况、南希的心理状态等丰富内容,引人深思。

D.小说从一个失眠女性的角度描摹景物,讲述故事,使文章表达细腻深刻,与标题“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相呼应。

8.小说以“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为题,请谈谈这个题目的丰富意蕴。  (4分)

9.卡佛的小说被命名为极简主义小说,请从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主题揭示、语言等角度任选三个分析这篇小说“简”在何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料二:

晏①以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荒歉有端,则计官取赢,先令蠲某物、贷某户,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矣。议者或讥晏不直赈救而多贱出以济民者,则又不然。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又赈给多侥幸,吏群为奸,强得之多,弱得之少,虽刀锯在前不可禁——以为“二害”。灾冷之乡,所乏粮耳,他产尚在,贱以出之,易以杂货,因官之力,转于丰处,或官自用,则国计不乏;官多贱出菽粟,资之粜运,散入村闾,下户力农亦能自免阻饥——以为“二胜”。    

晏常言:“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可谓知本之论,其去桑、孔②远矣!王荆公但知理财,而实无术以理之;亦自附养民,而反多方以害之。故上不能为刘晏,而下且不逮桑、孔。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晏:刘晏,唐朝明相。②桑、孔:汉代政治家桑弘羊、孔仅,善管理国家政财。超然客公众号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不在A赐与B当使之C耕耘D织纴E常岁F平敛之G荒则蠲H救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先王之政”与“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B.“苟且”,文中指得过且过,没有长远的打算,与成语“苟且偷生”中的“苟且”含义相同。

C.“活”,文中指“使……活”,与“李牧连却之”(《六国论》)的“却”用法相同。

D.“因”,依靠,与“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懂”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因”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用一“受”、一“议”、一“授”,从决策、制定到推行全过程将新法置于名正言顺、合情合理的境地之中。

B.王安石无畏人言,他并非不知众多的埋怨讥谤,而是早有预料,但他依然坚定改革,这表现了他坚定的决心。

C.刘晏日常密切关注当地气候和收成情况,在老百姓因歉收而陷入贫困之前,就及时将救灾的措施呈报朝廷,可以称得上善于筹划。    

D.冯梦龙赞赏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的做法,认为刘晏的才能离桑弘羊、孔仅还有距离,但是超过在理财、养民方面表现不佳的王安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

14.作者是如何驳斥司马光的观点的?请结合材料一作简要分析。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岳阳楼》首联运用叙述手法,交代登楼缘由;颔联、颈联中“乾坤”与“孤舟”对比,颇有“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之妙。    

B.《登岳阳楼》尾联写了两种景象: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和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所想,后者是自身实景。

C.《登赏心亭》全诗先叙事、写景,后抒情,以爱国之情贯穿,使全诗浑然一体。  “岁月道”暗示了诗人被外放四川秦地做官时的一段不平常岁月。

D.《登赏心亭》颔联按游踪来写,诗人过了黄牛峡后来到白鹭洲,继而登亭抒怀。颈联运用叠词,写景寄情,虚实结合,写出了极其壮美的秋色,照应“乘兴却东游”。

16.两首诗都是登楼抒怀之作,结句都有“流涕”之意,然而他们“流涕”的原因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分析其中的异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3)2024年是龙年,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在古诗文中多有出现,比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现下社会大部分人因拖延而痛苦,但研究者对拖延原因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

不过有一个原因可以排除在外,即拖延和智力没有关系。研究显示,拖延和性别有关,在拖延方面男性比女性总要“略胜一筹”;研究还显示,拖延和年龄也有关系,A   ,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大,人们不想再浪费自己有限的宝贵时间,他们终于能与真实的自己融洽相处了。

①其实,人们习于拖延的原因,是因为害怕。②他们害怕自己不被接受,③害怕及时行动会让自己产生麻烦。④可以说,拖延是他们自我保护的盾牌,⑤即使要忍受因拖延而带来的痛苦,也跟那些因看清真实自我而带来的脆弱感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前者。 

生活中的拖延有千千万,真正的拖延病不可犯。如何辨认真正的拖延呢?方法只有一个,B_   。有些人拖延但不会为此而烦恼,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无关紧要的领域;也有些人因自己拖延而给本人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这就成了个问题。真正的拖延是一种病,有病必治,早治早愈。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4分)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到得京师,已经是榴花照眼的五月间了。父子三人,寄居于兴国寺浴室长老德香的院中,侍者惠汶招呼他们的起居。这一年的四月,河北发生大水,商河泛滥成灾。五月间京师又大雨不止,京畿的蔡河夜决,河水一直冒上岸来,泛滥入城,大水涨到与安上门的门关相齐,城南全部浸在水里,公私屋宇数万栋都被大水冲坏。六月间连地基很高的社稷坛都淹了水。苏轼等来时,看见沿河两岸,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锄头畚箕之类的工具,县衙门里日费千万,忙着征召民夫来抽水,沿途数十里,吆喝之声,不绝于耳。

七月,大雨虽止,而京城内繁华的九陌通衢,竟已完全看不到车马的影子,路上到处都是小艇,在浊水里划来划去。有天晚上,苏轼独自一人走上大内正对面的龙津桥上观看夜市,虽然仍是满街辉煌的灯火,却照耀在黑黝黝的脏水面上,像无数蠢动的金蛇。抬头上看,则星寒月皎,一片凄清,这岂是繁华的京城?宛然为江湖水乡的风貌。“独立市桥人不识,万人如海一身藏”,苏轼心里有无限的寂寞、无限的乡愁。 

(李一冰《苏东坡新传》)

20.下列句子中的“连”与文中加点的“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    

B.他不敢再当着她讲论日本人,连“东洋”两个字也不敢提。

C.黑龙司令使出他所创的“狂龙刀法”,英雄身上顿时连中多刀。

D.这个家族人丁稀少,连他一共五口人。

21.下列问句与原文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3分)

A.“难道'鸯子’目前的情况还不严重?”普里米蒂伏轻蔑地说。

B.我想起来了,立刻问:  “就是离海边不远的那个藏徐镇吗?”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水向东流。

D.这是一种威胁还是一个许诺?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换成“仍是满街辉煌的灯火,照耀在黑黢黢的脏水面上。”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最重要。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解答A.“樊迟就是践行'仁’的代表”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只是提及樊迟问“仁”;C.因果关系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人性是真诚的”并不与“要坚守自己的原则”“要平和地对待与己不同者”构成因果关系;D.“这体现了庄子对人生短暂的无奈”错误,材料二第一段是说“庄子的意思并不是反对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而是反对仅仅追求知识,不知追求生命自身,不知道保护生命、保全天性”,从中并未体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无奈”。

2.D.“这说明孔子也是主张'为而不争’的”错误,材料一说儒家倡导遵循“礼”,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用“礼”,而子路却“其言不让”,这不符合“礼”的要求,因而哂笑子路,由此并不能说明孔子也是主张“为而不争”的。   

3.D“为无为,事无事”的观点是指不做不该做之事。A.强调知足、自得、提升内心修养;B.强调时势对人的重要性;C.说的是庖丁的解牛方法。这三项都和“为无为,事无事”的观点无关。D.意思是,不推崇杰出的人才,以使人民不争夺名利;不重视稀有的珍宝,以使人民不沦为盗贼;不展示能够诱发贪欲的东西,以使人民的心思不被扰乱。这和“为无为,事无事”的观点一致,因而能够支撑这个观点。

4.①材料一将道家和儒家的观点进行了对比论证,还通过区别“争”“竞”这两个概念,反驳了“道家反对争,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错误观点;②材料二论及当今有些人放纵欲望而伤害了个人人性,破坏了社会价值,这从现实角度论证了道家主张有所节制的重要性。  (每点2分)

5.①道家倡导“为而不争”,主张不做不应该做的事,不通过强力手段进行抢夺。“零和博弈”以他人的损失为前提来增加自己的收益,这是不应该做的事。②道家倡导“利而不害”,主张利万物而不害他物。“零和博弈”虽然使自己获得了收益,但是损害了他人,这是不可取的。③道家倡导节制欲望,主张心态平和,宽容于物。“零和博弈”是一些西方国家欲望张扬的体现,这些国家应该节制欲望,求同存异。  (每点2分)

6.D “因此和朋友失和”错,文中并没有明确说出两个人争吵的原因。

7.C“小说象征性强”错,文中对于山姆与克里夫昔日情谊、两家的生活状况、南希的心理状态等内容的描写着重采用暗示的表现手法。

8.①“最细小的东西”表面上是指月光下,南希(“我”)看见的院里的微不足道的东西——草坪、椅、柳树、晾衣绳、牵牛花、栅栏和敞开的院门甚至晾衣绳上的衣夹等;实质上是指“我”透过生活的表面看见的不易被发觉的不如意,如友情的缺失、潜在的孤独、潦倒迷茫等;

②“我可以看见”暗示了南希(“我”)敏感、寂寞、无助、焦虑的内心状态。

(第①点2分,其中表面含意1分,深层含意1分;第②点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示例)①情节设置简单。小说主体只是截取生活的一个场景,既不追求情节的起伏与连贯,也不对细节进行深入的展开。

②人物塑造手法简单。人物都是白描式轮廓,如“我”和山姆只有简单的对话与行为,克里夫只是在睡觉。

③语言简洁。叙述语言平淡冷静,少修饰语,人物对话多用短句。

④揭示主题方式简约。没有体现作者观点的阐释性文字,而是通过留白与暗示揭示人物的空虚与迷茫、敏感与脆弱。(答出三条即可,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0.BEG

11.A解析两个“举”含义不同:举先王之政(施行);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拿)

12.D解析“认为刘晏的才能离桑弘羊、孔仅还有距离”错误,应该是超过了桑弘羊、孔仅。

13.(1)盘庚没有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改变自己的计划,他考虑到迁都适宜然后坚决行动,认为正确就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后悔的地方。  (采分点:为:因为;度:计划;度:考虑;义:适宜。每点1分)

(2)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到病人病情危急才医救,善于救灾的人,不会到百姓必须仰赖救助才救助。  (采分点:善:善于;危惫:情况危急;赈给:救助;至:到……地步。每点1分)

14.①选文第一段,是直接反驳,“不为侵官”“不为生事”“不为征利”“不为拒谏”等句,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进行驳斥,摆明对方的错误。  (1分)

②选文第二段,借助“盘庚迁殷”的史实证明自己执行新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通过证明自己的做法正确否定了对方的观点。  (2分)

参考译文:

刘晏认为君王爱护百姓不在于赏赐的多少,而应当使他们安心于耕耘纺织。在税赋方面,正常的年头公平合理地缴纳,饥荒时则加以减免或用国家的财力来济助。刘晏在各道分别设置知院官,每十天或一个月向朝廷详细报告各州县天气及收成情况。歉收如果有正当的理由,则会计官在催收赋税时,主动下令哪一类谷物可以免税,哪一些人可向官府借贷,能做到各地的百姓没有因为歉收而遭受贫困,各种救灾的措施已报请朝廷并施行了。有人责怪刘晏不直接救济人民,只贱价出售粮食物品给百姓,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正确。善于治病的医生,不会等病人病情危急才医救,善于救灾的人,不会等到百姓必须仰赖救助才救助。超然客公众号因为救助得少不足以养活灾民,救助得多就会使国家的财政发生困难,国家的财政一旦出问题又必须征收重税,如此又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在救济时往往容易藏污纳垢,官吏相互狼狈为奸,有办法的人得的多,真正贫苦需要救济的百姓反而得的很少,即使以严刑峻法来威吓也无法禁止,给国家和百姓造成双重的灾害。发生灾害的地区,所短缺的其实只是粮食而已,其他的产品往往还可维持正常的供应,若能低价将这些产品卖出去,交换其他的货品,借官府的力量转运到丰收的地方,或者由官府自用,这样国家的财用就不会匮乏;再由国家大量低价卖出囤积的谷物,分交运粮的单位,转运到各个缺粮的地区,使真正无力购买粮食的农民能够免除饥荒—这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刘晏经常说,“人口增长了,赋税自然水涨船高。”所以他理财常常是养民为先,可谓是懂得根本的道理。比汉代理财专家桑弘羊和孔仅好得太多了。王安石只知道理财,但实际上没有理财的方法,他也自认为在养民,结果反而祸害了人民,所以比上不如刘晏,比下也不及桑、孔。

15.D.“虚实结合”错误。这两句均是实写,“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都是诗人眼中实景;“写出了极其壮美的秋色,照应'乘兴却东游’”也不正确。

16.同:①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流涕”。杜诗“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陆诗“老抱忧时意”直抒胸怀。

异:②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恢宏气象,引发了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的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③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每点2分)

17.(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3)示例: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18.第一个空:年纪越大的人拖延的时间越少(或越少拖延);第二个空:看拖延是否给你带来很大烦恼(每空2分)

19.①句式杂糅:“的原因”和“因为”应删去一个。

③搭配不当:“产生”换成“陷入”。

⑤逻辑错误:据第一段第一句可知拖延带来痛苦已是事实,此处不应是“即使……也”的假设关系,应是转折关系,改为“虽然要忍受因拖延而带来的痛苦,但跟那些因看清真实自我而带来的脆弱感相比,或许他们更愿意选择前者”。  (每修改正确一点得2分)    

20.B原文句子中的“连”,介词,表强调(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A.介词,自、从;B.介词,甚至于;C.副词,连续、多次;D.介词,包括、全部在内。

21.答案:A。原句为反问句,岂,意为“哪里”,表反问。A.反问句,B.疑问句,C.设问句,D.疑问句

22.①原句使用“虽然……却”关联词组,语意衔接自然,对比意味较浓,观景者的主观情感态度明显,突出“黑黢黢的脏水面”,强调洪涝给繁华京城带来的毁损。而换句只有写景的客观效果,其他效果寥寥。

②原句多了“像无数蠢动的金蛇”一句,比喻修辞,将倒映在“脏水”上的“灯火”比作“无数蠢动的金蛇”,既生动描绘了细长的灯火倒影随水面波动而摇晃的场景,也是此刻苏轼触景生情的内心写照。而换句全无此效。  (每点2分)

23.批分标准,参照高考要求

对材料的分析:围绕“相处之道”的写作方向,材料表达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句话提供了最好的“相处之道”的一种方案,即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所谓“立场”,《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是,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即以对方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去认识和处理彼此来往、相互接触时出现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位置互换”。亦即是儒家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通过位置互换,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对方的处境行为、情绪及其背后的逻辑等,以更加客观理性的理解对方,与对方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与解决问题的目的,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交往关系。

当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接受对方的观点或者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基于理解基础上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一相处之道可以帮助我们在交往中更全面的把握现象的本质,更客观的理解问题的实质,更理性的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二层,也有人说,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才最重要。这句话提供了最好的“相处之道”的另一种方案,即守住自己的立场。所谓守住自己的立场,即坚持自己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持的态度。在相处过程中,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立场固然是一种姿态,但坚守自己的立场也不可或缺。    

这样的“相处之道”强调了“自己的立场”在交往中的重要性,彰显了生命个体的主体意识,强调了生命个体的自我价值。

“守住自己的立场”既可以是相处的出发点,也可能是最终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就是要守住自己交往的原则、底线。比如人与人的交往,要守住尊重的底线;政府与人民的交往,要坚守人民至上的原则;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要坚守国家利益至上的立场,要坚守文化自信的立场等。

对要求的分析

本作文题第二段为引导语,规定了写作任务。

1.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①“这”,是指材料中围绕“什么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而提出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即有人认为“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人认为“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才是最重要的”。“这”所指的材料内涵及外延式写作的起点。

②“引发”意思是“引起,触发,启发”;  “联想”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  “思考”指由此及彼的抽象延伸。“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即材料中就“相处之道”的两种不同观点,引起了考生怎样的联想,触发了考生怎样的思考,给考生带来了怎样的启发。这是写作的重点/主体。

2.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

①“请明确立场观点”:针对材料中“什么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的问题,考生要摆明立场,明确观点。考生可以认同“最好的相处之道,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的观点;也可以支持“相处时,守住自己的立场才是最重要的”的观点;还可以围绕“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辩证指出,最好的相处之道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的情境进行理性、周详的分析和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其一,写作要有针对性,要紧紧围绕材料,就“人与人的相处之道”的写作方向,展开考生对“什么是最好的相处之道”的两种不同观点的理解、思考以及恰当的联想;而不能把文章写成关于“人与人的相处之道”“站在对方立场”“守住自己立场”等话题作文。    

其二,作文要求考生思考“什么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最”字,引导考生能够就两种不同的观点作出判断、比较、分析、判断,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②“写一篇文章”,没有文体方面的限制,可以自由地选择一种文体进行写作。

【评分细则】

一、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一)符合题意

要符合以下三点:

1.以“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为写作前提。即人与人彼此接触往来,互相对待的方法、道理。能从材料出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就“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展开讨论。

2.区分“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和“守住自己的立场”,体现对“最好”“最重要”的联想和思考。

3.能“明确立场观点”,明确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态度、观点明确。

(二)基本符合题意

1.只在文章开头、结尾提及材料,文章主体部分内容游离于材料内容之外。

2.完全没有提及材料,但论述的主要内容与材料有隐含的一点关系。

3.没有以“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为写作前提。

(三)偏离题意

1.完全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2.思想不健康,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背公序良俗,没有底线思维。

3.残卷,没有完成写作任务。

4.沾边,套作。

5.抄袭。

6.白卷。    

二、关于整体评价

一类文(54-60)内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表达: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二类文(49-53)

内容: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表达: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迹清楚;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三类文(44-48)

内容: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表达: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

四类文(39-43)

内容: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表达: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五类文(≤38)

内容:偏离或背离题意,  内容单薄,  重复啰嗦,缺乏深度;表达:结构不完整,  有较多语病和错别字,字迹潦草不清晰;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无创新,少有文采,缺乏亮点。

3.特殊情况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四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判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  “发展等级”不给分。

④判偏题的,只能评四等,但“发展等级”不给分。

4.其他项评定

(1)扣分项评定

①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

②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

③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④未拟题目扣2分。

(2)残篇评定

①400字以上不足800字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②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2分,不评0分。

⑤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