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园》:世间最好的礼物,是妈妈的爱

 小婷半清 2024-05-12 发布于河南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2020年,《秋园》出版了。
这一年,作者杨本芬刚好80岁。
这本书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记录母亲、怀念过往的一部家庭回忆录。
可就是这本素人出版的书,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好评,在豆瓣评分8.9分。
有读者这样评价《秋园》:轻轻的一本,沉沉的一生。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母亲秋园的一生,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艰难的岁月中,如何一步步熬过贫穷,如何忍受孩子的夭折,如何为了孩子而委曲求全。
作者杨本芬并不是出名的作家,她一生都在从事一些很平常的工作,为了生计不断奔波操劳。她的母亲秋园,也不是什么名门淑女,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但我想,她们越是平凡和普通,真实的故事越能打动人心。
1914年,秋园出生在洛阳的一个药店里,父亲从医,家庭也算小康。
秋园有两个哥哥,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她很受父母的疼爱。
但母亲也不得不给她缠上小脚,秋园为此受了许多苦,幸好后来不再提倡裹脚,秋园才摆脱了束缚,有了一双“半解放”的脚。
秋园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那时的她还不懂生活的贫困和世间的残酷。
直到她十二岁那一年,两位嫂子同时沉船溺水而亡,父亲因受到打击很快离世,只留下两个意志消沉的哥哥。
后来,正值青春豆蔻的秋园,被国民党参军处上校参谋杨仁受看上,轰轰烈烈地出嫁了,从洛阳来到了南京。
新婚时期,秋园被丈夫疼爱着,依然衣食无忧,不懂苦为何滋味。
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丈夫杨仁受特别想回老家去看望老父亲,于是秋园、杨仁受和儿子子恒从武汉中途下船,返回长沙。
也是这次下船,直接改写了秋园一家的命运。
看着衣锦还乡的秋园一家,乡亲们都很热情,但堂弟看到了他们的阔绰,也不断地使坏,几乎骗走了杨仁受所有的钱。
很快,他们的积蓄就所剩无几,而秋园也真正见识了人心的丑陋。
后来,他们几次想要启程,都因为老父亲的病耽搁下来,仁受最终被除名,再也领不到薪水了。
他们只能在湘阴安家。仁受被人推荐去当了乡长,秋园为了补贴家用,去当了小学老师。
可是在当时贫困的乡下,要维持生计,再养活几个孩子,依然是非常艰难。
物质的贫困尚能熬住,但精神上的打击却无法忍受。
这一年,秋园接近临盆,可小女儿夕莹却因为一场急病离世,秋园悲痛欲绝,不吃不喝,又动了胎气,生下来第四个孩子,子恕。死去的夕莹是老三,仁受就给子恕起小名叫赔三。
1949年,土改时,秋园家被划为贫农,分到了田地和房子,仁受辞掉工作专心种田。
可是仁受自小外出,根本就没有种田的经验,庄稼收成很差,一家五口就靠着秋园微薄的工资维持生计。
为了补贴家用,秋园还给人家做衣、绣花,靠着缝缝补补来补贴家用。后来,秋园又生了第五个孩子田四。
(作者杨本芬和母亲秋园)
日积月累的劳累使仁受患上了疝气病,性情大变,频频寻死,丧失劳动能力。
还好,长子子恒为了补贴家里,放弃了参军的愿望,也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家里的其他孩子,都没有钱去上学,连本书的作者,二女儿之骅,到了12岁才能去读书。
雪上加霜的是,到了1953年,秋园一家被查出是旧官吏,秋园丢了工作,家里也被洗劫一空,邻居们更肆无忌惮地欺负他们。
最终家里弹尽粮绝,秋园不得已带着孩子们去乞讨。之骅很是懂事,也跟着母亲乞讨,还要照顾两个弟弟,常常饿得头晕眼花,但依然坚持走到学校里去上课。
有一个情节让人动容,有一对夫妻看中了秋园两个小儿子,想要领养一个。
秋园虽万般不舍,但听到他们说自己家里有吃有喝,定不会让孩子受苦,秋园就把小儿子田四送给他们抚养。
一个月后,秋园实在想念两岁的田四,去探望了,结果却发现那户人家虐待孩子,秋园又悔恨又痛心,立即接孩子回家了。
转眼到了1960年,饥荒年代里,仁受全身浮肿,最终在饥饿中死去。
秋园一家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无奈下,秋园带着两个小儿子回到自己的娘家洛阳,可在大哥家住着,凭空添了三张嘴,嫂子也很不耐烦。
在回湖南的火车上,一位邻座的大姐和秋园攀谈,告诉他湖北现在情况好很多,如果有们手艺,在那一定比回湖南老家的强。
秋园想了想自己一贫如洗的家和看不到希望的路,决定听从那位大姐的话,跟着她在湖北下了车。
那段时光,秋园带着两个孩子,成天给别人缝衣服、做衣服,凭借着出色的手艺和设计,生意很好,他们也终于填饱了肚子。
后来,村里严查外来户口,在媒人的撮合下,秋园被迫改嫁给了村里的王书记,幸好王家人对她和孩子们都很好,连婆婆都很和善。
然而,秋园再一次遭受了丧子的悲痛,15岁的田四在上学途中竟然溺水而亡。
这一年秋园50岁了,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这人生三大悲事都让她摊上了。
秋园夜夜痛哭:阳间有恶人,阴间有恶鬼,逃过一劫又一劫,不知我前世造了什么孽,今生今世要我受这么多苦难。
王书记看她实在悲痛,就劝说她回到湖南去,有其他几个孩子陪着,心情自然能好点。
但秋园觉得王书记一家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帮了自己,现在如果抛下他而去,实在过于薄情。
秋园在湖北陪着王书记,直到他病故,秋园才返回湖南,回到孩子们身边。那一年秋园已经66岁。
她奔波一生,经历了两次丧子之痛,生育了五个孩子,只剩下三个。
到了晚年的时候,秋园整日劳作,一刻也不愿意停下来,依旧健步如飞。
两个儿子陪在她的身边,晚年的秋园真正过上了平稳无忧的生活。
2013年,89岁的秋园跌了一跤,摔断了胯骨,几个月后逝世。
子女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她口袋里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1932年,从洛阳到南京。
1937年,从汉口到湘阴。
1960年,从湖南到湖北。
1980年,从湖北回湖南。
一生尝尽酸甜苦辣,终落得如此下场。
这是秋园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一生尝尽艰辛,最终也要化作尘土。
这就是秋园的一生,她的一生堪比《活着》中的福贵,一直在经历磨难,却拥有着惊人的坚韧。
贫困打不倒她,饥饿打不倒她,因为她明白,自己是个母亲,不管什么时候,她总要好好活着,要不然孩子怎么办。
作者杨本芬在自序里说过这本书的由来。
在自己的母亲秋园去世之后,她身心悲痛,也很快意识到:
如果没有人记录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的痕迹讲迅速被抹去,在不远的将来,自己在世界上的痕迹也将被抹去。
于是,60多岁的杨本芬,开始写作。
她在厨房里的小桌上,一笔一划地写,写了改,改了写,写出的稿纸都有八斤重。
在此之前,她从未从事过文字相关的工作,但她说提起母亲,她的笔端就有数不尽的文字蹦出来,写得很流畅。
后来,这些文章被杨本芬的女儿整理,发布到网上,在网上已经流传了十几年,直到2020年,这本书被编辑发现,得以出版。
作者杨本芬并不是专业的作家,可以说只是一名素人,可她把自己母亲的一生通过文字记录下来。
她的文字朴素且深情,让人一读就不可自拔。
这本书只是记录了一个普通中国女性的一生,记录了秋园一家人在岁月中挣扎求生的故事,但读完之后,依然很受触动。
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平凡的岁月才经久不衰。
《秋园》这本书讲述了无数人间苦难,也用最平淡的口吻歌颂了母亲的伟大。
不管他们一家人如何颠沛流离,只要有母亲在,家就一直在。

点个在看,祝愿天下的母亲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