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质生产力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湖经松哥 2024-05-12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以来,相关学者积极跟进,研究阐释概念内涵、特征、发展路径。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推进理论发展和企业实践提供参考。

图片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及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李政、崔慧永(2024)认为,新质生产力属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范畴,是在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的不断提升过程中,呈现出的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形式。刘伟(2024)指出,新质生产力从经济理论上来说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体现出对马克思理论的时代化和中国化的新拓展。曹耿献、邬焜(2024)认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最新成果,符合人类生产力发展史的主导性逻辑,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质生产力是新生产要素与新技术结合的产物

学界普遍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含义。鲁政委(2024)指出其具体表现为:人口红利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劳动资料由“机器化”向“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变;以数据、信息为代表的“无形物”开始成为重要的劳动对象。周文、叶蕾(2024)认为数字技术与新要素的结合更新了生产力发展的新形态。刘志彪等(2023)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以“算力”为代表的新质态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扬弃和发展

郭冠清(2024)认为新质生产力将生产力的发展看成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方敏等、杨虎涛(2024)认为,新质生产力完成替代和破坏,需要新技术渗透、融合到传统部门中,推动传统部门升级转型。在部门内的竞争压力和超额利润的刺激下,新的通用技术和新的主导部门的出现只会加快传统劳动方式和生产部门做出适应性调整,通过与新质生产力的结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新旧产业和部门的共同作用下,社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会显著提高。王勇(2024)认为,即使是最传统的农业,如果能通过革命性技术进行生产要素的创新型组合,也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图片

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因素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阴和俊(2024)认为科技创新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呈现交叉融合、高度复杂和多点突破的态势,以无所不在的渗透性、扩散性、带动性广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让新质生产力展现出比传统生产力更加强大的科技内核。徐建伟(2024)认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通过整合使用优质和新型生产要素,探索智能、融合、高效、绿色的发展路径,形成高水平高能级的产业结构体系,提供更高品质、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黄群慧(2024)认为,只有颠覆性、突破性、引领性科学技术的发明、突破、扩散和使用,才能使生产力的能级出现裂变式的提升
战新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
王勇(2024)认为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务虚的理念,而是一个务实的发展策略,必须对应有坚实的产业支撑。周文(2024)提出要以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生产力跃升。徐建伟(2024)认为,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密集、跨领域融合、增值含量高等特征,在关键技术创新、路径模式探索、产业链价值链治理、市场推广应用、产业生态构建上呈现新的发展特征和态势,为我国锚定产业新质态、构建产业新体系带来了难得的赛道机遇。于凤霞(2024)认为,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引擎,通过为科学技术创新提供原动力,赋能各行各业塑造新型劳动者等途径形成新质生产力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资源
刘伟(2024)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展规律之一。黄群慧、盛方富(2024)提出,新型劳动者,即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能够持续创造和熟练操作新型劳动工具、拓展和创造新型劳动对象、使用和维护新型基础设施,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主体。张辉、唐琦(2024)认为,创新链、产业链的进步必然依托于人才链的建设,这不仅需要汇聚拔尖创新人才而产生倍增效应,也离不开充足的后备人才梯队,更需要壮大具有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产业工人队伍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畅通金融-产业循环
方颖(2024)认为,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都离不开金融创新和金融制度变革的支撑。没有金融创新和金融制度变革的支撑,就很难实现新技术的推广和新产业的扩张。沈志群(2024)认为,从创业投资对科技、人才和创新“三个第一”发挥的独特作用看,创业投资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本力量。盛朝迅(2024)认为,要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健全科技、产业、金融协同配合的政策体系,加强科技、产业、金融部门的衔接沟通,促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

图片

培育新质生产关系
理念层面: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周书俊(2024)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协调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普遍特征开放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共享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目标追求刘伟(2024)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实践需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规律、结构演进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等一系列客观经济规律。阴和俊(2024)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大需求,强化系统观念,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谋划、一体设计
体制层面: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
赵峰、季雷(2024)指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作用,发挥制度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作用。贺俊(2024)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国家间竞争表面上是新技术和新产业的竞争,本质上则是制度竞争,是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体制和政策体系供给的竞争。李永强(2024)强调,制度创新既包括政府、市场、企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又包括科技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能够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创新潜能,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为社会创新提供稳定的环境和公平的竞争机会,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赵振华、王贺雨(2024)提出要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对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的保障作用,强化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支撑。金碚(2024)也强调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有科技创新的要素结构,同时也要配备创新担当和允许试错的制度安排
机制层面:充分激发各类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郑永年(2024)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构建新的“三驾马车”,必须拥有一大批有能力进行基础科研的大学和机构,一大批能够把基础研究转化成应用技术的企业或者机构,必须有足够支撑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转化的金融支持。管超等(2024)提出构建产学研用创新前沿技术创新平台,打造前沿新兴产业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宋劲松(2024)认为,头部科技公司往往是中小型创新科技公司的重要风险投资者,也是很多中小型科技公司的孵化器和归属地,在创新生态的发展中起到关键的黏合和牵引作用,对产业顺利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大力支持头部科技公司发挥创新引领功能。李锦(2024)认为,国企在生产工具方面,要对劳动者所使用的“装备设备”进行革命性更新;在劳动者方面要全面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充分认可科研人员人力资本价值;在生产关系方面,最大程度地释放和激发所有人特别是企业家的活力和创造力,重塑传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人际关系,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图片

未来研究展望
目前新质生产力相关理论研究仍在进行之中。综合以上研究以及企业实践需要,还有如下领域需要深化。
一是新质生产力测量评估。目前有的机构建立的指标体系,总体与此前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差别不大。未来还要进一步收敛评价指标,赋予新质生产力概念以更加突出的政策价值。二是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组织模式。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依托自创区等平台载体,打造国际一流产业集群,对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经营成本、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新质生产关系的微观基础。对企业而言,更需要从管理学视角加以细化,如新质生产关系的管控模式、组织架构、商业模式等具体指导新质生产关系落地。同时,这也有利于进一步厘清新质生产关系与互联网思维本质区别,进一步界定新质生产关系的准确内涵。四是新质生产力双循环的关系。市场经济本质是过剩经济。我国一些新兴领域已经出现行业内卷、企业业绩大起大落的苗头。要深入研究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条件下新质产能供需匹配问题,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政,崔慧永.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新质生产力:内涵、形成条件与有效路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29-144.
【2】刘伟.科学认识与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J].经济研究,2024,(3):4-11.
【3】曹耿献,邬焜.从科技哲学视角认知新质生产力[EB/OL].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03-27).http://acc./2024/0327/c5685a214441/page.htm
【4】鲁政委.“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EB/OL].(2024-04-1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443327474404751&wfr=spider&for=pc
【5】周文,叶蕾.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1-11[2024-03-25]
【6】刘志彪,凌永辉,孙瑞东.新质生产力下产业发展方向与战略-以江苏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23(11):59-66.
【7】郭冠清.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及其原创性贡献[EB/OL].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03-22).https://mp.weixin.qq.com/s/73xuHg4ZmfsZoIlMhFySUw
【8】方敏,杨虎涛. 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及其形成发展[J].经济研究,2024,(3):20-28
【9】王勇.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4.
【10】阴和俊.让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EB/OL]. (2024-04-0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096172938827924&wfr=spider&for=pc
【11】徐建伟. 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新体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422016418745538&wfr=spider&for=pc
【12】黄群慧.新质生产力四大特征构成有机整体[EB/OL].(2024-04-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267293574494718&wfr=spider&for=pc
【13】王勇,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内涵与关键原则.新质生产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4.
【14】周文,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形成?.新质生产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4.
【15】徐建伟.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新体系[EB/OL]. 学习时报.(2023-12-27).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31227/d08d829d652a40dd97b78346cdaa515e/c.html
【15】于凤霞.抓住人工智能“牛鼻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EB/OL].(2024-01-10). https://www./wsdwhfz/202401/t20240110_1363194.html
【16】刘伟. 科学认识与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J].经济研究,2024,(3):4-11.
【17】黄群慧,盛方富.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J].改革.2024(2)
【18】张辉,唐琦.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条件尧方向及着力点[J].学习与探索,2024,(1):82-91.
【19】方颖.金融强国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EB/OL]. (2024-03-22). https://www./skgz/bwyc/202403/t20240322_5740301.shtml
【20】沈志群.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作用[EB/OL]. (2024-04-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363658059636503&wfr=spider&for=pc
【21】盛朝迅.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EB/OL].经济日报.(2024-01-1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111/9ee465b2778b4095918127fc83f8cc15/c.html
【22】周书俊.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J].光明日报.2024,(6)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4/24/nw.D110000gmrb_20240424_2-06.htm
【23】刘伟. 科学认识与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J].经济研究,2024,(3):4-11.
【24】阴和俊.让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EB/OL].(2024-04-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096172938827924&wfr=spider&for=pc
【25】赵峰,季雷.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构成要素和制度保障机制[EB/OL].(2024-01-26).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M2NDk2NA==&mid=2247498428&idx=1&sn=bd823e047147ccd67902cb2a952b068f&chksm=e938caf7de4f43e155ae06f36fee5bbe72368a824c2144c2f1d22aa9d90fc94eb5cb30ac8d72&scene=27
【26】贺俊.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本质与核心命题 [EB/OL].(2024-04-16). https://mp.weixin.qq.com/s/jto9VYpU4LY6r_72V5fLzQ.
【27】贺俊.以新的制度供给驱动新质生产力涌现式生成.[EB/OL].(2024-03-12). https://mp.weixin.qq.com/s/V4M6GY80K7qUe0ZKJkIXHg.
【28】赵振华,王贺雨.新质生产力文献综述:涵义、特征与实践路径[J].团结.2024,(1):9-14.
【29】金碚.论“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方略政策取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1-8
【30】郑永年.中国经济的今天与明天.新质生产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4.
【31】宋劲松.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J].光明日报. 2024,(11).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4/16/nw.D110000gmrb_20240416_2-11.htm 
【32】李锦.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 提升国企改革水平与效率[J].企业家日报.(2024-01-25). https://www./2024-01-25/3/2427591.html

审稿:战略与产业研究所 | 宋镇亮

本文作者
图片
罗靓艺  战略与产业研究所
就职于中国移动研究院,主要从事国企改革、信息通信行业研究等领域工作。
图片
安  昕  战略与产业研究所
就职于中国移动研究院,主要从事区域发展、智慧城市等领域研究工作。

图片


关于我们:中移智库以中国移动研究院为主体建设,广泛汇聚数字经济研究力量,着力提升政策性课题研究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并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