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局:6 个认知扭曲现象

 新用户0580bLwO 2024-05-12 发布于吉林

图片

你有认知扭曲的现象吗?

️这些失调的思维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会让我们对事物过度理想或悲观无法正确的面对,在情绪上面焦虑、失望、悲观无法自制,更会对我们的个人关系和社交关系产生极端的负面影响。

识别并纠正这些认知失调非常重要!

这篇文章是我针对于之前发的图文《认知扭曲的6个现象》的补充和解释,也希望对关注此现象和给我私信提出问题的伙伴们有所帮助。

一、极端思维

图片

如何解决“极端思维”?

先来认清什么是极端思维,这种认知现象也被描述为“二元思维”。它指的是个体倾向于将事物情况划分为两个极端,如完美和毫无意义,这种认知情况下会对事物的追求停留在非黑即白的状态而忽视了中间的灰色地带和多样性。

而真正的现实情况下人生都有无数的选择,并且它们都会有很多的灰度,这种灰度如果要准确描述它,可以给它加一个百分比。这也是《人生算法》所提到的一个概念叫”灰度认知”和“黑白决策”。

所以当我认知不能突破这个极端思维时,这个破局点在于:

1. 降低预期,给自己留有更大的评估尺度,认清事情的多样和复杂性,我们可以从以前的1-10的评估尺度,转变为1-100的范围,这样我们的一些小的不足和失误也就不再是失败,而是可以称之为数据或经验。

2. 将完美的想象,转变为完成和完善的状态目标。因为我们所有未完成过,未做充分过的事物它的完美性永远是一种想象的完美,它只是一种幻想,这样的完美只能称之为完美想象,而不是真正的完美实现。

3. 迭代和进化。在过程中成长,由于完美只能是阶段性进化的产物,而进化才是永远是一种过程,不存在完美的结果,进化的过程才是意义本身。

因此这种极端思维就是一种思想维度上的障碍,而这种障碍我们不能依赖于想象去解决想象。

我们需要做的只有一点,就是用行动破除想象,当你完成一部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还能完成另一部分,那么意义就已经涌现,因为你已经投入了有意义的时间、精力、情感、金钱等付出。这些付出就是意义的一部分。

另外,培养灵活性和包容性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有助于处理这种认知现象。这包括理解和接纳事物的多样性,寻求平衡和中间地带的观点,并采取渐进的、可持续的行动。

二、跳入结论误区

图片

如何解决“跳入结论误区”?

跳入结论误区的这种认知现象也可以被描述为'妄想嫉妒'或'嫉妒偏执'。它指的是个体持有一种固定的、不合理的信念,认为他人对自己的嫉妒是主要原因,而忽视其他可能的解释或因素。

并且思维的“有趣”之处在于,认为那些忽视我,排挤我的原因不是因为事情的发展或某些现实原因,而是认定它是一种嫉妒造成的。

这种认知现象可能源自于自尊心、自我意识、不安或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过度解读他人的行为并将其归因于嫉妒,也就是总是处于一种假设思维,非客观理性。

这个背后其实是一种不自信过于自我的表现,是一种不断寻求认可和赞同的声音,这种表现往往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他人嫉妒我都是他人的问题,就是牺牲他人来换取我们自信。这是一种不能客观地看待事物的心态。

自我常常会驱使人们高估自己的能力,忽视自己的缺点,从而导致扭曲的自我认知。它会促使我们不计后果地冒险,或基于自尊心或怕丢面子而做出决定。

所以这种思维的破局点在于,增强自信心,增强自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可以帮助我们:

  1. 进行自我反思:定期评估自己的能力和行动。真实地面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有助于保持平衡的自我形象和脚踏实地。

2. 寻求建设性反馈:我们常常会有自己的认知盲点,而别人却能看得一清二楚,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通过寻求反馈,让他人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才能帮助我们提高自我意识,接受改进。

3. 拥抱失败:失败没关系。不知道什么也没关系。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对自我形象的打击,有助于减轻自我的影响,培养成长型思维。

4. 践行感恩:认识到他人在我们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让我们保持自我。感谢你的团队、你的导师或任何一路帮助过你的人。

除做以上几方面的改善外,也建议采取客观的观察和思考方式。尝试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和因素,如沟通方式、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等。

三、夸大

图片

如何解决“夸大”思维?

这种认知现象也可以被描述为“灾难化思维”。它指的是个体倾向于将事情的严重程度夸大到不合理或不恰当的程度,对自己的错误或情况做出过度负面的评价。

这种认知现象的产生可能源自于情绪、焦虑或自责的影响,导致对事件或错误的严重性做出过度的解读。

当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事情本身如何解决,或者能为事情的解决做些什么。而是不停的想象事件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进行扩展到这是一种不可被饶恕的错误,让我们无法自拔。自责、沮丧。

它的破局点在于,我们要分清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负责。

1. 通过反思和评估,尝试客观地审视错误的后果,并考虑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或后续行动。也可以寻求他人的意见和支持,以获得更客观和全面的观点。

2. 分清事情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应该负责的是什么,而不是夸大事情的影响。

此外,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情绪调节技巧也可以有助于处理这种认知现象。这可能包括积极思考、接受错误和失败,并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方法。

四、情绪主导

图片

如何解决“情绪主导”思维?

这种认知现象也可以描述为“过度一般化”。它指的是个体倾向于将外部事件或他人的行为过度个人化,将其解读为对自己的针对或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受到情绪主导,忽视事件本身过度专注于人的表现,从而产生一种认为每个人都在针对我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学会客观理性地认清问题的本质,是人为的还是事情所产生的,而不是先代入情感。

这个破局点在于:

  1. 刻意练习对于事情本身的解决能力,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做到对事不对人。并客观审视他人行为,并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

  2. 直面沟通,也可以尝试直接与他们沟通和交流,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和意图。

去尽量做到积极性思考、关注自身的成就和优点,并与支持性的人建立联系,让自己更加自信。

五、责怪

图片

如何解决“责怪”思维?

这种认知现象可以被归类为'归因错误'或'内在归因偏差'。内在归因偏差是指倾向于将事件的原因归因于自身或内部因素,忽视了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导致责怪他人,将所有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而忽视了环境、他人行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个的破局点在于:

1、自我反思,意识到我有这种责怪思维,并且意识到它对我的自身和他人关系的影响。承认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利性。

2、意识外部因素,学会认识到事件的结果可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是我们指责的那个人的责任。考虑外部环境、他人行为以及意外情况等因素对事情的影响。

3、接纳不完美,接受事情总是有其不完美性,犯错、挫折都是可以接受的。学会对自己和他们保持宽容,而不是过度责怪。

4、寻求解决方案,将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归因不能解决问题的本身。思考如何改变现状、采取行动并找到解决方法。更积极地一起应对困难。

记住,改变思维方式需要时间和努力,但是它是可能的。坚持实践以上建议,逐渐培养出更积极的思维模式,对你的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都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六、泛化

图片

如何破解“泛化”思维

泛化这种认知现象,指的是倾向于将一种经验、观点或情况的负面特征推广到其他相似的情境或对象上。在这种认知现象中,个体倾向于以片面或负面的经验为基础,对一类事物或关系作出一般性的负面评价。

泛化思维中产生的“所有的关系都糟糕”就是一种常见的泛化表达,表示一个人可能因为过去的负面经验或观察到的一些例子,将所有的关系都归纳为糟糕的。这种认知现象可能导致消极的态度、偏见和不准确的推论,而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这个的破局点在于,

  1. 理解泛化,并反思。意识到自己是否存在泛化的倾向,并反向思考自己的观点和偏见,如果没有那么糟糕呢?这些如果仅仅我们偏见可想象呢?

2. 重新评估证据:审视个人所持观点的基础,并寻找更多的证据和例子来平衡观点,确定事情还是想象这很重要,否则就会陷入到自我矛盾之中。

3. 探索多样性:主动寻求与不同类型的人建立关系和交流,体验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关系。

4. 开放心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经验和观点,避免过度一概而论。

5. 寻求支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担忧和观点,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逐渐调整泛化的认知现象,更客观地看待关系,并建立更准确和积极的社交氛围。

以上6个认知扭曲现象是一些常见的思维认知偏差,我站在思维以及如何更好的行动角度,来考虑如何去解决它们。但也不排除因这些认知问题产生的较严重的心理疾病,这种情况就需要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的诊治或建议。

希望通过视觉思维的提示,让我们有意识的了解到这几种问题是可以过提高思维力、行动力、以及开放心态,在未形成真正的障碍之前去解决掉它们,也希望这些观点和思考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