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文明和文化的三个境界——形传、心传和神传(一)

 虚空神剑 2024-05-12 发布于江西
图片

编者按

人类文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有三种方式:形传、心传和神传。自有文明以来,人类即通过“三传”的传承方式,实践着自身由现象至本体的生命成长之道。但长久以来,“三传”的内涵隐含在东西方各家文明的经典中,此前从未得到过清晰系统化的论述。

著名生命学家、教育家潘麟先生通过对各家经典的长期研读与修证,将“三传”的内涵及次第关系提炼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理论、实践体系。本文即是先生对“三传”理论的集中阐说,现发布于此,以飨读者。




图片

在传播、传承知识、学问和技能时,人类基本使用三种方式,即形传、心传、神传。它也是传承文明和文化的三个层次、三个境界。“三传”是皇冠瑜伽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学好皇冠瑜伽必须深入理解、深入体验的一门功课。

不过“三传”并非皇冠瑜伽的独创,它在人类文化传播传承中早就被普遍运用,如东方的儒、佛、道和瑜伽就是形传、心传、神传并用,佛家的禅宗、密宗更是以心传与神传为主。不过它们都是用而不言,三传隐含在浩如烟海的经典之中,没有谁把它们单独提出且作为一个主题来整理和讲说。把“三传”理论化、系统化并广为传播的,唯有我们皇冠瑜伽。

一、形传与心传

人类文化最初级的传播和传承方式是形传,形传主要指的是学统。学统注重形式,只讲外在的概念、知识架构、外在的逻辑体系,即一切采用可见、可闻、可触摸的方式来传播知识和学问、传承文化与文明,这些都属于形传。形指的是外在的形式。形传是包括瑜伽在内的,人类在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它也是我们从小到大最习惯使用的知识传授方式,无论是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还是通过数学符号等,凡是能达到把知识和学问,通过有形的方式传播给对方的都叫形传。比如说,课堂上老师说话,大家可以听见,这个“说话”,即通过声音来传播知识和学问,就属于形传。

什么叫心传?心传比形传高一层次,是指师生之间、师徒之间,在心心相印、生命相通的基础上,老师的知识、学问、智慧、能量等一切成就和成果,用“以心传心”的方式,传输给弟子,成为弟子身心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就叫心传。

心传明显比形传境界高,它无需借助外在的语言、姿势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来传承智慧,而是以心传心,完全超越了语言、文字,是心与心之间的直接传递。有点像复印机复印的过程——老师有什么,你就有什么,完全复制过来了。不过,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师生之间必须心心相印、生命相通。

图片

什么叫心心相印、生命相通?通俗地说,就是师生相互之间有一个深度的接纳和认可,把对方的生命接纳为自己生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视他为己,不断地有一个认可、接纳、深入的过程。我们认可多少,接纳多少,老师的学问、智慧、能量就转化给我们多少。这个认可与转化,是同时的、同步的、同比例的。认可50%,就转化50%;认可100%,就转化100%。认可本身就是转化,不断认可就是不断转化。这是一个消极转化法。

还有一个积极转化法,分初级方法与高级方法两类。初级方法是观想老师时刻在我的面前,或者笼统地有一个老师的概念在心里,心里时刻有一个想法:老师的知识、能量、智慧、境界等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我的身心中来,成为我身心的有机组成部分。老师的知识、能量、智慧等是从身体的哪一个部位进来呢?不必这么太清楚、太具体,这个时候宜粗不宜细,朦朦胧胧、笼笼统统地进入到我的身心中来。始终有这样一个念头,不强也不弱,淡淡地一直持续着。这是初级的心传方法。

二、我即师,师即我

高级的心传方法是六个字“我即师,师即我”。既然我即是老师,老师即是我,那么,老师的当然就是我的,我的当然就是老师的——我与老师合二为一,不分彼此。老师所有的修行成果,都会在我的身心中按其次第有序地展现出来。

心传的两种方法——初级方法和高级方法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只使用其中的一种,多数人使用第二种“我即师,师即我”。“我即师,师即我”,我们贵在理解其内涵,其要点是“合二为一”这四个字;“合二为一”是“我即师,师即我”的真精神,它深一层的涵义是融合、融通、融化。

“我即师,师即我”这个过程不需要太过勉强,类似于一个水到渠成、春暖花开的过程。主观上只是给自己一个推动,即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即师,师即我”,剩下的就是与老师有一个不断深入、融入的过程。每天打坐的过程,就是一个自然融入的过程。生活中也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以老师的眼光看世界,以老师的耳朵听世界,以老师的境界、老师的胸怀去洞察、思考这个世界,理解、感受这个世界等。总之一句话:我们所有的身心行为,都是透过老师在做。慢慢地,我们就可以被越来越深入地转化。

“我即师,师即我”有动态与静态两种形态。静态的就是打坐。每天拿出一两个小时打坐,打坐时不断深入地强化“我即师,师即我”。我们与老师之间慢慢地、深入地融合。

图片

动态的形式,就是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养成一种习惯,无论是走路、吃饭,还是思考或处理日常事务等,始终于心中存有一念,即我即师,师即我:不是我在走路,是老师在走路;不是我在说话,是老师在说话;不是我在思考问题,是老师在思考问题;不是我在洞察这个世界,是老师在洞察这个世界;等等。不管静态还是动态,最后做到与老师深入地打成一片才是目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彻底地做到“我即师,师即我”,成为师之化身。

老师的能量、智慧、功德等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老师的老师那里来的。老师的老师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老师的老师的老师那里来的……这样一直追溯到古代的老子、孔子、佛陀等,一直追到生命的本体。外在追溯到圣贤那里去,内在追溯到佛性、神性那里去,用我们古人的话叫追溯到“道”。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就形成了一个脉,这条脉就叫法脉,法脉的别名就叫“道统”。

法脉又叫心脉,一代一代的师徒之间心灵相通,这又叫血脉。常用的是“法脉”和“道统”这两个词。道统即是法脉,法脉即是心脉,心脉即是血脉,血脉即是生命之脉,一代一代的心心相印、生命相通。

三、老师是桥梁

“我即师,师即我”,这个“师”开始指的是我们的授业之师。我是皇冠瑜伽的当代传承人,在皇冠瑜伽方面,我自然地成为了你们的授业之师,这是初步的老师。“我即师,师即我”练得比较娴熟后,我们就会发现,老师仅仅是一个引路人,是一个桥梁。当老师慢慢融化到我们的身心后,老师的背后会有一扇门悄然地打开了,会有一条路自然地呈现在我们的心目中。这是一条通向历代圣贤生命的路,是一条通向历代圣贤智慧的路。透过老师这扇门,踏上老师身后这条路,走下去,便可以做到“我即佛,佛即我”了。这里所说的“门”和“路”,只是一个比喻,不是真的有个门,有条路。

为什么一开始不是“我即佛,佛即我”?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早已中断了。我们受西方文化影响数百年,尤以近百年来为甚,我们的大脑已经被严重西化了,与东方圣贤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了。当我们谈佛陀时,好像是在谈论三千公里以外的一个陌生人,与我们没什么关系。佛陀在我们的心目中,在我们精神中,与我们相隔千山万水,毫无亲切感,不是觌()面相当。

“觌()面”,就是当面、迎面、眼前、目前的意思。贴在我们的眼前,贴着我们的脸,几乎没有距离。我们的古人与老子、孔子等皆可达到觌面相当的程度,就像在眼前半寸、一寸的地方那样的亲切,那么的亲近,几乎就是从自己的生命中呈现出来的,不分彼此。过去的禅师们,宋明理学的大师们,他们理解自己本门的思想和学问,个个都是觌面相当,他们不是在谈论崇山峻岭之外的事物,谈的就是眼皮子底下的事。而我们现在的人远远做不到与古代圣贤觌面相当了,现代人视古人的学问,是地平线以外的学问,地平线以外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

要想把这个关系拉近,仅在脑子里想一下不行,没那么简单,中间先要有一个过渡,老师就是桥梁。佛陀是虚的,老师是实的;佛陀是远的,老师是近的。老师已经与佛陀觌面相当,老师已经与老子觌面相当,老师已经与孔子觌面相当。只要我们融入到老师的生命之中,那我们离佛陀、老子、孔子还远吗?故老师是我们走进历代圣贤生命的一扇门或一座桥梁,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拉近我们与历代圣贤的关系。我们最终不是要做到“我即师,师即我”,而是要做到“我即佛,佛即我”。那什么时候可以过渡到佛那里去呢?当我们越来越彻底地把老师消化之时,老师的身后自然就出现了佛陀,出现了老子、孔子等历代圣贤。因为老师的身后是一条法脉。

图片

这条法脉是用生命串成的。相对而言,我们这个身体的真实性都没有这个法脉来得更真实。佛陀对我们这个身体有四个比喻。一是如声响,就像在山谷里喊一声“啊——”后产生的回声,空谷回响;二是如芭蕉,把芭蕉树这种植物一层层地剥掉,到最后里面什么都没有;三是如泡沫,它看起来真实,其实很虚假,一碰就消失了;四是如梦幻,梦醒时分,梦中景象也随之消失。

法脉看似不真实,很抽象,实则真实不虚。所谓的看似不真实,是因为现在我们还没有深入到这个法脉中去,还没有强化和融入“我即师,师即我”。当我们一旦融入,就会发现,法脉非常的真实。当我们融入到老师的身心中,老师的一切修行成果,就会逐步地在我们的身心中真实地显化出来,老师的修行过程就会在我们的身心中真实地重演出来。

重演不等于重复。老师三十年走过的道路,在我们身上可能只需要三天、三个小时就重演完了。也就是说,在我们身上重演的过程,比老师当年修行的速度要快很多倍。重演就是过滤掉一些枝叶及一些不重要的环节,只把老师重要的部分重现出来。我们对老师的修行过程,不是重复,是重演,比老师还要快,一切都可以通过“我即师,师即我”在我们的身心中再现出来。

一句话:老师有的全部可以在我们身上再现,老师没有的还可以在我们身上再现。因为老师没有,老师的老师有呀;老师的老师没有,佛陀、老子、孔子等圣贤有呀。只要他们有的,都可以在我们身上再现。这就是法脉。老师凝聚的不仅是他自己半生来的修行,还凝聚着他老师及上几代老师、先哲的修行。所以,这样传下来,我们身上就凝聚着老师、圣贤们一生的成就和造诣。“我即师,师即我”的深处就是“我即佛,佛即我”。作为学生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什么都别做,只管接收。

四、开放 虔诚 接收

要想让心传变得快速、有效、彻底,需铭记心传的六字箴言——开放、虔诚、接收。

“开放”有三个层次。一是向自己的授业之师开放。所有的老师都是门,都是路,他的身后就是历代圣贤。二是向历代圣贤开放。我们始终反对门派之争,我们没有任何门派差别,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给一切大师、圣贤以最高度的尊敬。所有的大师、圣贤能够在人间传承几千年,都是集百家之所长,且有他们独到的智慧之处。我们要彻底敞开自己的身心,向一切圣贤学习,广纳百家之长。三是向一切天地万物开放心胸,以万物为师。像大海一样,保持低位,广纳百川。

“虔诚”就是放下身段。虔诚与信仰没有必然关系,在任何一个行业,我们的成就取决于自身的虔诚度,与宗教无关。修行若没有深度的虔诚,必定不得成就,必定不得脱胎换骨之变化。

“接收”二字看似轻松容易,实则很难。人们总是习惯自己做些什么,要让他把身心交出去让老师接管,那太难了。能把整个身心交出去的前提是信任,对老师有一个深深的信任。这里所说的“信”,是指正信,即在理明法透基础上的信任。我们提倡正信,反对迷信;同时,提倡信任,不提倡信仰。“信仰”与“信任”虽一字之差,但有天壤之别:宗教中的信是“信仰”之“信”,我们的信是“信任”之“信”。同样是“信”字,但诠释不同,含义不同。正信是在理明法透前提下的信任,在理明法透基础上的信任才是真信。

图片

要正信、真信,不要迷信。如果没有信任,没有依赖,师生、师徒之间很难做到“我即师,师即我”,学生很难把整个身心交给老师,交给佛陀,交给历代圣贤。我们的目的是把自己交出去——信任多少,我们就能交出去多少。只要交出去了,那么老师的修行过程,他的境界、胸怀、能量、造诣等,就会以神奇般的速度在我们身心上显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心传。

接收建立在虔诚的基础上,虔诚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上。从“我即师,师即我”到“我即佛,佛即我”,不是一个外在的形式,不是一个咒语,它是一个内在的关联。首先我们与佛陀、与老子、与孔子、与历代圣贤要有一个极其亲切的感受,完完全全地融为一体。达到了这个和谐,“我即师,师即我”,“我即佛,佛即我”才能见效。

五、“从因到果法”与“倒果为因法”

修行是分层次的,在不同的层次对修行则有着不同的定义。在形传层面,修行等于汗水加时间;而在心传领域,修行的定义是开放加虔诚加接收。

世上只有两种修行法:一种是从因到果修行法,另一种是倒果为因修行法。形传是从因到果修行法。形传中,以太极拳为例,某人用了多年时间刻苦练习太极拳而使身体由弱转强。身体强壮了是源于多年来汗水加时间这个原因,这就是从因到果修行法,简称“因果法”;心传是倒果为因修行法,简称“果因法”。因就是起点和前提,倒转老师的修行成果为学生的起因和基础,就是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起步。倒果为因就是心传,心传就是倒果为因。

不管是佛家、道家还是瑜伽,不管是武术、中医还是养生,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归纳进这两种修行法中。“因果法”是初级的,属于渐修之法。“果因法”是高级的,属于圆顿之法——圆满顿悟之法。顿悟什么?就是老师的智慧、造诣、境界等迅速变成我的,不需要我修行,没有过程。只要我与老师做到心心相印、生命相通,我做到多少,老师的就有多少变成我的。不需要像形传那样必须通过汗水加时间来获得,心传需要的是开放、虔诚、接收,只有不断深入地做到这六个字,才能不断强化与老师的心传效果。

图片

皇冠瑜伽的心传贵在心心相印,贵在生命相融。如果没有心心相印、生命相融,在外在的知识层面讲上三年,我们还是我们,老师还是老师。在心传中,可以将老师比喻为一个电视台的发射塔,我们如同是一个个电视机,我们与老师之间不断深入地心心相印和生命相通,如同是电视机对某个电视频道的不断微调。微调得越好,则这台电视机所接收到的画面与声音,就越清晰。

要想深入理解倒果为因法,首先需转换我们的固有观念,不要总是认为修行只等于汗水加时间,汗水加时间的方式没有错,但它只是属于低层次的“形传”,那是一般人的修行。皇冠瑜伽是以“心传”为核心的瑜伽,故皇冠瑜伽的修行方式是“开放、虔诚、接收”,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修行。如同小学生和博士生相比较,他们的学习方式必然地存在着重大差异。一定要明白我们是在哪个层面上谈修行。皇冠瑜伽的心传,其最大特色就是所有的学生都是站在老师的肩膀上起步、前进,学生需要的只是摘这个果实,不需要经历生长果实的过程,我们所接到的都是修行出来的结果,那个过程老师已经代替我们经历了。(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