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援将军根据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荣誉称号的18面战旗的感人事迹主编撰写了一本纪实文学《战旗美如画》,2024年5月11日(星期六)下午15:00在军博B1多功能厅举行首发暨捐赠仪式。 ![]() 罗援推出新书《战旗美如画》,该书以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战旗方阵中的18面志愿军战旗为线索,用纪实文学的形式,描绘了白云山团、甲等功臣团、杨根思连等18个英雄集体的战斗经历和事迹,全景式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风云,可作为抗美援朝历史的普及读物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权威读本。 ![]() 以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展现的百面战旗方阵中的18面抗美援朝战旗为主线,历时两年有余,撰写了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战旗美如画》,向领导我们打赢这场神圣战争的英明统帅毛泽东主席致敬!向以鲜血和生命支撑起中华民族钢铁脊梁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们致敬! ![]() 本文撰稿、摄影、编辑:陈小琴。 感谢王彤枬大哥现场抓拍。 ![]() ![]() 万寿阳光老年公寓董事长闫庆华赞助了此次活动参会嘉宾的全部书款及文化衫。 ![]() ![]() 保障团队 ![]() ![]() 活动主要流程:罗援主题宣讲,志愿军老战士及后代现场访谈,小朋友演出,参观刚开的抗美援朝纪念馆。 ![]() ![]() 14:40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 ![]() 少先队员演唱歌曲 ![]() ![]() 捐赠仪式 ![]() ![]() 罗援将军主题宣讲《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 ![]() ![]() ![]() ![]() ![]() ![]() ![]() ![]() ![]() ![]() ![]() ![]() 志愿军老战士及后代、军博编研人员现场访谈 ![]() ![]() 主笔叶征谈创作体会。 众人拾柴火焰高 各位领导、战友,各位兄弟姐妹,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莅临这次隆重、有意义的活动,并感谢军博、人民日报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难得机会。 我是叶征,1969年底入伍,退休前与罗援部长同在军科工作。刚才罗援的一课非常震撼,简明扼要地讲明了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讲明了我们为什么要写战旗故事,同时也把我带回了撰写《战旗美如画》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3年前的今天,罗援找我说:“咱们一起把战旗的故事写出来吧,这是他人生最后的心愿。”一问,原来国家阅兵式上出现的战旗方阵,是他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的提案提出的,已在全国人民心里掀起巨大波澜,好评如潮,但战旗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我被罗援的赤诚所感动,毫不犹豫地响应了。对我来说,担任总策划和主笔是对我的抬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对罗援表示说:“即使我们人不在了,战旗故事也要立在书架上。”我们把战旗故事定位为纪实文学,邀请银河悦读网李玲等志同道合、不计报酬的朋友自愿参与,以纪实的严谨态度、文学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旨在留给后人一份精神遗产。 整整三年来,创作团队在罗援主编身体力行带领下,向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致敬,在烟波浩渺的史料里逡巡,夜以继日完成了160万字的初稿,并将专门讴歌抗美援朝精神的《战旗美如画》率先推出。 《战旗美如画》的参创人员共十三位,今天能来的都到场了(介绍),有的是军人,有的是教师,有的是文学爱好者。其中刘普雷同志,本身就是志愿军后代,他父亲刘玉堂是志愿军47军139师415团政委,直接参与了书中“二级英雄连” 枪挑“开国元勋师”的指挥活动。在我眼里,大家就像奥运会火炬接力手,用自己的手臂,举起了18具志愿军英雄不熄的火炬,并将其传递下去。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在创作过程中,最难的一点就是细节的刻画。既要真实,忠于历史;又要好看,重现历史。罗援提出了“出精品,瞄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水准,为英雄留影像,为后人留教材”的要求。按照这个标准,参创人员谨慎求证,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认真挖掘、核实,力求经得起各方的严肃检验。 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很多知情人、热心人的帮助,今天到场的就有很多。这些有情怀的战友们不吝赐教,严格把关,贡献至伟。例如,战友景继生同志,曾任38集团军338团团长,对志愿军38军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战斗如数家珍。当知道我们要写337团(屡战屡胜)红3连,马上补充了大量细节,并把当时3连连长后来他的副师长张友喜的性格特点描绘的真真切切。然后才有了书中跃然纸上的志愿军英雄张友喜,才有了张友喜亮开大嗓门“是虎军还是鼠军,这回就看咱们的了”的那声呐喊。这呐喊是英雄38军的呐喊,是英雄志愿军的呐喊! 战友徐鲁梅、徐鲁海同志,父亲徐炜将军当时就是指挥龙源里战斗的337团政委,他们收存的宝贵资料,是文章内容准确性的重要依据。战友梁晓源、吴志民、肖敬民等同志,也都是志愿军38军的后代,对书稿篇章给予了诸多建议,进行了反复把关,让我们受益匪浅。 战友李永平同志,既是志愿军39军后代,又子继父业当过39军115师343团3营7连4班——老秃山英雄班的班长、排长、连队指导员。有赖他一遍遍神助攻,《老秃山上英雄班》才能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感人至深。 战友颜凡强同志,父亲颜德明是志愿军47军139师师长,他把父亲指挥号称莲花一支枪的红1连枪挑美军“开国元勋师”的阵中日志都贡献了出来,全程参与撰写,事后坚不留名。 战友李纳荣同志,当过38军114师342团的团长。这个团的1营就是著名的(攻守兼备)一等功臣营。营长曹玉海、教导员方新、班长潘学仕等英烈壮烈牺牲在“西顶”的残酷战斗中。当写到二度入伍的曹玉海瘦高的个子摇晃着倒下----写到负伤的方新信念已决,大声说:“我下去?我下去了谁来给美国豺狼送死啊!”我几度泪洒案头,与李纳荣一起唏嘘不已。 所谓欲感动他人,首先感动自己,这个我们体会到了。我们为志愿军的豪迈所感动!为战友的真诚支持所感动! 还有我的老领导刘金胜将军,每篇必读,必提宝贵意见,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北京万寿阳光老年公寓的红军后代闫庆华战友,还尽己所能,为到会嘉宾赞助了图书,军博的领导提供了如此高大上的场所。 这的确是:英雄《战旗美如画》,众人拾柴火焰高! 写战旗对我个人也是一个心灵洗礼、思想净化的过程。作为一个红军后代、一个一生从戎的退休军人,原以为已经很了解我军。但事实证明,我以前所看见的只是冰山之巅,却不知水下的庞然。过去在我眼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都是人间少有的大英雄,从孩提时就分外敬仰。而现在我的眼里,几乎每一面战旗里都有一至数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有的甚至是成建制的玉碎沙场,或与敌同归于尽,或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在抗美援朝的历史天空中,可谓是群星璀璨,无数先烈前仆后继,构成了宛若银河的辉煌星阵,放射出耀眼的万丈光芒,引领着志愿军一往无前,取得胜利。 这里面,大多数先烈都湮没在了战争的硝烟里,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反而是幸运的,毕竟让共和国记住了他们,并给予了无上的荣光。 这本书足以证明,留下姓名的和没有留下姓名的志愿军英烈,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永远缅怀。如今《战旗美如画》已经站在了书架上,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更让我高兴的是,尽管我和罗援不久前都大病一场,但也还都站在这里,还能听到大家的批评意见。我们希望所有人都不吝赐教,我们保证再版时认真更正,精益求精。 最后还有两点补充说明:一个是《战旗美如画》18面战旗,是当年阅兵指挥部从全军遴选的,虽然可能不足以概括志愿军英雄事迹全貌,但对志愿军战旗文化具有一定代表性。另一个是作为纪实文学作品,在描写志愿军英雄事迹中会有一些艺术上的润笔,敬请大家理解。 《战旗美如画》杀青后,罗援有感而发,有几句感言很有味道,在此与大家共飨:“一针针,一线线,千针万线绣旗红。一面面,一列列,千枪百洞化彩虹。一队队,一排排,排山倒海往前冲。一日日,一夜夜,满腔热血筑长城。 ”这也是我们这段创作经历的真实写照。谢谢大家! 叶 征 2024年5月11日 ![]() ![]() ![]() ![]() 志愿军54军老战士周学陶发言。 ![]() ![]() ![]() ![]() ![]() ![]() 志愿军21军军长谢振华之女谢海巢发言。 ![]() ![]() ![]() ![]() ![]() ![]() 谢海巢特地提到不久前英年早逝的好友刘磊女士,她就是一位以传播抗美援朝文化精神为己任的最优秀的志愿者,曾荣获首届凌霄花公益人物颁发的最美志愿者荣誉奖。20多年来,刘磊女士为烈士家人寻亲找友,搜集抗美援朝志愿军将士们的历史故事,四处奔波,跑遍了十多个省市县村,走访了几百名志愿军老兵,呕心沥血地编撰了三本〈志愿军老战士风采录〉和一本〈致敬最可爱的人〉。 ![]() ![]() 47军139师415团一连连长后代倪建红发言。 ![]() ![]() ![]()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辑研究时曹志宇谈感受,他有幸成为军博第一个读到此书的人。 ![]() ![]() ![]() ![]() 志愿军47军139师415团政委刘玉堂之子刘普雷即兴发言。 ![]() ![]() ![]() ![]() 姚有志将军谈体会 ![]() ![]() 罗援总结发言 ![]() ![]() ![]() ![]() ![]() ![]() 等待给志愿军老战士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 ![]() ![]() 少先队员给志愿军老战士配带红领巾后,谈参加发布会体会。 ![]() ![]() ![]() ![]() 玉泉小学表演昆曲《百面战旗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