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的跳跃

 杏坛归客 2024-05-12 发布于山东

导读

诗歌受篇幅的限制,要想在短小的篇幅中表达明确集中而丰富的情感意蕴,就要采用一些方法达到“缩千里于尺幅“的效果,由此生成的诗歌常常具有跳跃的特点。

1

意象的跳跃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读懂这些句子的关键在于补充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使语义通顺完整。

例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后半句需要串释为天地之间飞翔着一只沙鸥,谓语动词“飞翔”的填补有助于更好理解画面蕴含的情感。尽管杜甫是把自我放置在天地之间而体悟到孤独之情的,而这种孤独的情感并没有使诗人消极颓废,因为沙鸥还在飞翔。

修辞补充

古诗中的意象组合是将表示景象、事物的名次叠加,这种修辞叫做列锦。

2

时间的跳跃

时间的跳跃有两种方式:

一是时间的省略,诗人将可有可无的情节略去,以突出诗歌要表达的主要意旨。常见的例子是柳永的《雨霖铃》一词。全词抓住“长亭分别”“今宵酒醒”“此去经年”三个时间节点,而对于时间点之间的故事略去不说,笔力集中在对分别与相思的愁绪渲染上,达到不言而言的效果。因为无论经历了什么,总是愁绪。

二是时间的填补,就是时间的回溯和时间的展望。在时间的回溯中,过去与现在常常形成对比,或是昔盛今衰,或是物是人非,或是一如既往,从而产生了新的情感和主旨。在时间的展望中,情感的存在时间得以拉长,从而营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抒发一种更为深厚缠绵的情感心理。

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全词完成了两次时间的跳跃: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眼前之景跳跃到“往事知多少”的回忆之中,再由“小楼昨夜又东风”到故国的往事回忆,在今昔的对比中,故国凄凉、物是人非的主题得以展现。

手法补充

古诗中对眼前现实生活的实写与回忆、想象等虚写结合起来的手法叫做虚实结合。

3

空间的跳跃

在古诗中,诗人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想象彼处对方的情形,委婉而含蓄地传达此时的情感。这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虽然身在两地,但情同一心。诗人的情感让这种表达具有了艺术的真实。两种空间共存于一首诗中,其中的联系就是:想象的对象就是作者心中所想的对象。

比如《涉江采芙蓉》中女子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深,想象远离故乡的游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女子想象丈夫也在像自己思念他一样思念自己,从而传达了同心离居的思念之深。

手法补充

为了抒发写作者此时的感情,却不直接着笔,而是通过想象对方的情况或者以后的情形,委婉而含蓄地表达现在的情感。这种手法叫做悬想或想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